前腳剛剛以低價完成員工持股計劃,後腳就公佈大幅改善的業績預告修正,股價也迎來了時隔6個月之後的首次大幅上漲,這驚人的巧合難免讓投資者心生疑惑
企業公開披露的資訊,一直以來都被投資者認為是值得信賴的投資決策“風向標”之一;對企業來説,能夠公佈對業績的正面預期,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也理應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一樁。然而,有這麼一家上市公司卻一反常態,奉行“低調行事”的原則,對自己業績的估算十分“謹慎”,甚至可以説是“過度謙虛”。
近日,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002237.SZ,下稱“恒邦股份”)公佈三季報,業績喜人。然而,早在今年一季報中,恒邦股份對於今年業績的預測卻並不樂觀,7月13日,恒邦股份還發佈了《業績預告修改》來進行調整。
修改業績預測,似乎也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然而,當結合恒邦股份今年開始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起止時間點與發佈、修正業績預告的時間點出現驚人的巧合時,卻讓人隱隱覺得,事情的背後並沒有那麼簡單。對此,《投資者報》記者向恒邦股份的相關負責人提出了疑問,然而面對解釋的機會,公司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卻選擇了三緘其口,並未給出明確的答覆。
業績修改疑雲
恒邦股份于1994年2月18日成立,是山東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從事黃金探、採、選、冶及化工生産等。
根據10月28日恒邦股份公佈的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63.18億元,同比增長39.5%;有色冶煉加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3.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55.27%。同時,恒邦股份還對2017年全年的業績進行了預告,公司凈利潤為3.46億元~4.07億元,上年同期為2.03億元,同比增長70%~100%。
對於公司業績增長的預測,公司表示,由於公司生産技術指標提升,産品銷量實現增加。
其實早在今年8月18日恒邦股份公佈的半年報中,這種增長的趨勢就已經開始顯現,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102.50億元,同比增加36.1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加77.59%。
然而,再向前追溯,在今年4月8日公佈的一季報中,恒邦股份對上半年的業績預計增長幅度僅在10%~40%之間。7月13日,公司發佈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將增長區間改為50%~80%。對此,恒邦股份的解釋是:公司主營産品金、銀、銅銷售量及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導致利潤增長。當日,公司股價受刺激大幅上漲5.63%,隨後繼續大幅上漲,股價表現明顯優於同期市場平均漲幅。
令人不解的是,結合市場走勢來看,今年上半年,黃金價格的漲幅主要是在1到3月之間完成的,四五六3個月則一直處於一個橫盤震蕩的狀態;而公司的另一主營産品銀的價格,在四五六3個月甚至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公司解釋的業績預告修改原因與市場的實際走向並不相符,令人感到困惑,然而,結合公司的另一件大事——員工持股購買計劃來看,就可以看出一些玄機了。
員工持股計劃
從今年1月份,恒邦股份開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至7月12日購買全部完成,整個過程歷時半年之久,在此期間,恒邦股份多次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購得公司股票。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7月12日,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已完成股票購買,“興業信託-恒邦1期員工持股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已累計購買公司股票4551萬股,交易均價約為10.61元/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4.9991%。
次日,公司則發佈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司股價開始一波大漲。
根據恒邦股份公開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年末的預收賬款餘額為2.1億元,而這個數字在2017年上半年末竟增長到5.07億元,同比增幅達150%左右。但是同期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僅為36.15%。這不合常理的財務數據難免令投資者心生疑惑:公司是否有意拖延銷售收入及利潤的確認,為日後增加利潤,以保障員工持股計劃的股價支撐做準備?
至此,這令人一頭霧水的謎團,似乎正浮出水面,變得明晰起來。
前腳剛剛以低價完成員工持股計劃,後腳就公佈大幅改善的業績預告修正,股價也迎來了時隔6個月之後的首次大幅上漲,這驚人的巧合不免讓人感嘆,是公司的戰略佈局真的“如有神助”般的幸運,恰好以很低的價格完美地完成了這一連串的股票買入動作,還是公司為了攤薄股份購買成本,而刻意操縱資訊披露,有意為之?對於《投資者報》記者的上述提問,恒邦股份的相關負責人並未做出解釋。
信披違規成重災區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曾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證監會將啟動第三階段以“謹防違規信披”為主題的活動,相關案例分別為六種類型,其中第四種就是上市公司業績預告變臉誤導投資者決策。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認為,上市公司利用公告進行虛假陳述,故意隱瞞應披露的資訊,進而誤導投資人決策,應被視為信披違規。同時,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宋一欣認為,這類公司的行為已涉嫌信披違規、操縱股價。
對此有專家表示,信披違規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重災區,面對內幕交易的豐厚利潤,很多人會鋌而走險。其認為,監管層對資訊披露的要求日益嚴格,將有利於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國上市公司在資訊披露上一直存在很多問題。”楊兆全律師表示,這是由多種原因綜合導致的。比如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對資訊披露不重視,或者試圖通過虛假的、誤導性的披露來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等。
在二級市場中,投資者本就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一旦監管力度不夠,企業公開資訊失實,投資者的權益和股價,就會淪為被企業玩弄于股掌之間的“傀儡”。一家好的上市公司,能做到資訊公開、透明,投資者才會去信賴,與公司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實現雙贏。
(責任編輯:徐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