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紫光集團三度舉牌後,*ST中發大股東坐不住了。
2016年12月28日晚間,*ST中發公告稱,6月30日至12月27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羅其芳、周文育母子旗下的瑞真商業等公司購買公司股票7,921,401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買入股票價格區間為18.60元/股-23.66元/股。增持後,上述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5%。
*ST中發股價自28日起連續3日漲停。
紫光集團三度舉牌
大股東迎頭增持
對於增持原因,瑞真商業方面表示未來將借助上市公司平臺,整合優質資源,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價值,並未提及紫光係增持事項。
在此前的27日晚間,*ST中發曾發報公告稱,而截至12月26日,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ST中發股票23,769,268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5%。
在12月27日發表的聲明中,紫光集團表示,增持*ST中發的原因是“對中發科技未來新業務領域的拓展及轉型發展的信心”,並表示,“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中發科技股份。”
據了解,這是紫光集團第三次舉牌*ST中發,根據歷次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其首次舉牌*ST中發的買進均價為16.36元/股,二度舉牌時,分兩批買進公司股票的均價分別為18.61元、17.99元。到了最近的第三次,紫光集團的舉牌成本已升至16.87元至23.50元,可謂不惜代價。
儘管2016年以來,紫光集團多次在二級市場買入上市公司股份,並出現在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上,但紫光集團對*ST中發的行動仍顯得極不尋常。
紫光集團和*ST中發大股東的股權爭奪已經達到你追我趕的地步。
有分析認為,*ST中發股權爭奪白熱化,主要是彼此均看上了其“殼價值”,這將對公司股價走勢形成提振。
*ST中發的“殼”股特徵的確明顯,在近三年內,控制權四度被轉讓。最新的實際控制人瑞真商業於今年6月份才從安徽國購機器人手中取得*ST中發控制權。
當時有業內人士猜測認為,瑞真商業拿下*ST中發控制權,是為了謀劃旗下房地産資産的借殼上市。不過,在當前房企借殼政策收緊的情況下,這個可能性也不大。
即便如此,瑞真商業顯然不願意將控制權拱手相讓。在紫光集團步步增持之下,瑞真商業也在二級市場高位買入*ST中發股票,鞏固控制權。
財務投資
還是“掃殼”大戰?
對於紫光集團舉牌的意圖,*ST中發實際控制人周文育曾在紫光集團二次舉牌時對媒體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紫光的舉牌意圖。”
時至今日,實控人一方似乎不再相信資紫光集團所表示的頻頻舉牌是出於對公司看好的“財務投資”。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以*ST中發現在的經營狀況來看,紫光集團如此不計成本地舉牌,不太像是財務投資,有可能是要進行資本運作。
雖然今年紫光集團也的確進行了數筆財務性投資,但從紫光集團這一年來在産業鏈上頻繁並購的角度來看,這個可能性變得更為合理。
近幾年紫光係不斷在海外收購資産,這些資産未來要在國內上市,也需要A股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趙偉國近期公開表示,紫光集團將對産業板塊進行資本整合,“未來一共需要6家-7家上市公司。”
而目前,紫光係旗下僅控股了3家A股上市平臺,分別是紫光股份、紫光國芯、紫光學大。其中,紫光股份為紫光係旗下的IT資訊系統、雲計算、大數據等業務的平臺;紫光國芯為記憶體産業板塊的平臺;紫光學大則分屬教育板塊。
而*ST中發主營業務為積體電路塑封模等,可以和紫光集團的業務緊密結合。
從紫光係旗下資産來看,也的確有尚未證券化的優質資産。
2016年2月份,紫光集團宣佈由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兩家公司合併成立紫光展銳。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均為晶片生産商,且此前均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于2013年、2014年先後被紫光集團私有化收購。此後,就有紫光展銳可能借殼上市的説法。
不過,趙偉國幾個月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紫光展銳是否上市的回應是,“不著急,另外主要股東也沒這個想法,英特爾(持有紫光展銳20%股份)是戰略投資者。”
儘管官方表態是“財務投資”,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紫光集團對*ST中發的頻頻舉牌,不排除紫光集團是在謀求控制權,後期裝入資産的可能性。
若是如此,*ST中發現在的實控人要對陣“財大氣粗”的紫光集團,的確需要嚴陣以待。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