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場新股上市熱度不斷攀升,香港交易所也在醞釀多項上市機制改革,增加對全球發行人及投資者的吸引力。
12月19日,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刊發有關優化首次公開招股(以下簡稱“IPO”)市場定價及公開市場的建議諮詢文件。諮詢期為期3個月,于2025年3月19日結束。
具體來看,建議包括放寬若干對公眾持股量限制的規定、降低A+H股發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數門檻、允許基石投資者相關證券“分階段解禁”等舉措。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表示:“我們很高興提出新的建議,以加強IPO的定價和發售機制,支援來自全球的優質公司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並蓬勃發展。”
為A+H股發行人提供彈性
A股公司赴港上市發行門檻有望降低。
香港聯交所建議,降低A+H股發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數門檻至發售股份佔該等A+H股發行人同一類別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總數至少10%;或相關H股于上市時有至少為30億港元的預期市值,並由公眾人士持有。
“有關建議將為A+H股發行人提供彈性,同時確保在香港上市的股份數目足以吸引足夠的投資者興趣及達到足夠的公眾持股量。”香港聯交所表示。
“目前已有十幾家A股公司正在籌備港股IPO,降低A+H股發行人的發行門檻有望進一步提升港股上市吸引力。”沙利文捷利(深圳)雲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總監袁梅表示。
“此舉將吸引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匯生國際資本有限公司總裁黃立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行15%的最低H股比例要求對總市值較大的A+H股公司形成了較高的資金壓力,而10%的比例門檻,降低了這些公司對H股發行的資金需求,有助於A+H股公司更靈活地管理其資金籌措與資本結構。
同時,對H股上市時最低30億港元預期市值的要求為大市值公司提供了上市可能,不需過多稀釋股本或發行過多股份,也有助於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投資者基礎。黃立衝解釋,H股市值要求與公眾持股要求結合,確保上市後能夠形成穩定的公眾投資者基礎和流通市場,將為公司帶來更多國際化投資者的關注。
基石投資者禁售期或縮短
香港聯交所還就基石投資者的監管禁售期徵詢市場意見,其中包括,是否支援保留基石投資者上市日期後至少6個月的禁售期規定。
香港聯交所表示,或考慮允許基石投資者相關證券“分階段解禁”,當中50%的相關證券可在上市3個月後解除禁售限制,其餘的相關證券則在上市6個月後完全解禁。
基石投資者相關股份“分階段解禁”,能夠減輕限售股集中解禁的市場拋售壓力,穩定上市公司股價。按發行人的市值對最低公眾持股量進行分層規定,既有利於提高股價的流動性,也有利於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運營靈活性。
“放寬基石投資者禁售限制也有利於機構投資者有序退出。”袁梅表示。
黃立衝表示,基石投資者相關股份“分階段解禁”可能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那些希望獲得流動性和靈活性的機構投資者。通過適度放寬流動性限制,基石投資者可能願意在IPO初期承擔更多定價風險,從而更積極地參與IPO的價格發現過程。
不過,黃立衝也提醒,如果解禁安排過於寬鬆可能削弱基石投資者的示範效應。部分投資者可能利用解禁窗口迅速套現,增加二級市場的波動性。
定價機制更靈活
在公開認購方面,香港聯交所建議給予上市發行人彈性,靈活選擇將公開認購的初始分配份額設定為5%,並採用回撥上限為最高20%的回補機制(現行規定回補機制的回撥上限為最高50%),或將初始分配份額設定為至少10%,而沒有回補機制。
“上述建議旨在保留公眾投資者獲分配IPO股份權利的同時,限制有關分配的程度以降低錯誤定價的風險。有關建議將使得相關規定更貼近其他國際證券交易所的規定。”香港聯交所表示。
在靈活定價方面,香港聯交所建議,允許發行人在不延遲首次公開招股時間表下,將最終的首次公開招股價格在指示性發售價範圍向上修訂不多於10%,提升香港市場的競爭力。現行的規定最多容許最終招股價格在指示性發售價範圍向下修訂10%。
不過,袁梅提醒,IPO定價和發售機制改革也有可能進一步擠壓中小投資者的生存空間。按照建議,公開回撥將大減至兩成,中小投資者或很難抽中優質新股,可能會導致其參與度降低。對比來看,現行機制是最高可以回撥50%的股份至公開認購部分,這使得中小投資者在認購熱門新股的時候也有比較大的機會分配到股份。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