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資金涌動 獲增持公司數環比大增

  • 發佈時間:2016-02-04 07:26: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喬宇

  市場低迷之際,各路資金卻已暗流涌動、悄然增持。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1月,共有56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獲得增持的公告,遠超去年第四季度月均283家的水準。若剔除去年12月的險資瘋狂舉牌,各路資金今年1月總計增持的股份數也較去年末有所增加。無論是外部資本、控股股東,還是公司董監高,其增持活躍度都在提升。

  大手筆增持頻現

  梳理大舉增持的各路資金,不難發現,外部資本、控股股東及上市公司高管依然是增持的主要力量。

  首先來看外部資本,2016年1月,沉寂數月的“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再度出手,憑藉著數十億的買入金額成為最豪氣的抄底者。

  長江證券公告顯示,劉益謙旗下國華人壽于2015年8月24日至2016年1月27日期間累計增持公司股份2.36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4.99%,距離舉牌線僅一步之遙。而在1月27日,劉益謙之女劉雯超直接買入47.43萬股,作為一致行動人,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

  從劉益謙之前的動作來看,其此次出手長江證券,頗有“鞏固股權”和“攤博成本”雙重意義。2015年4月,劉益謙旗下的新理益集團擬以每股約14.33元的價格獲得長江證券14.72%的股權。一旦交易完成,加上此次增持的5%,劉益謙及其一致行動人將進一步拉開與其他股東的持股距離,整體持股成本也得以降低。

  除了資本大佬,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實質性增持也彰顯出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長遠佈局打算。

  如金融街1月14日公告稱,其大股東金融街集團于2015年7月27日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累計增持公司股份5977.51萬股,佔總股本的2%,其中,1月12日當天增持數量為2988.84萬股,以當日每股9.63元的均價計算,單日增持金額高達2.88億元。此外,金融街集團還表示看好公司發展前景,未來擬繼續增持。

  有市場人士分析稱,“大股東以其對公司的熟悉程度和發展戰略的理解,若實施增持,則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解讀為大股東認可該公司目前的股價區間。”

  與大股東增持同樣具有提振信心作用的還有上市公司董監高的增持。中技控股2月2日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兩名董事、一名財務總監以及董秘共計五人,基於對公司價值認可和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計劃自2016年2月1日起六個月內,以不超過20元每股通過交易系統增持公司股票,合計金額將不低於5億元,每人增持金額不低於1億元。

  未來走向“晴雨錶”

  弱市之中,重要股東增持向來有著“晴雨錶”的預示作用,並因此而備受市場關注。

  數據顯示,1月份公告獲得增持的561家公司,合計獲增持股數高達23.02億股,增持金額估算為277億元。公告獲得增持的公司數量遠遠超過2015年第四季度月均283家的水準,增持資金水準也處於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去年12月份,在鮮有險資出手的情況下,今年1月仍有不少公司獲得了鉅額增持。除長江證券外,上海萊士康達爾勝利精密等三家公司的獲增持金額據估算也超過10億元,分別為17億元、14億元和12.6億元;另有61家公司的獲增持金額超過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於控股股東、高管增持。

  有機構表示,高管、控股股東等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較了解,大規模增持體現出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目前指數已幾乎腰斬,這些“內部人”自然願意增持股份,待市場好轉時獲得更大收益。

  與大股東增持相比,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也能體現其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年初至今,共有24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有關股份回購的公告,其中有18家公司宣佈完成股份回購。

  其中,已回購金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有三家,分別為國元證券海普瑞東方雨虹。公告顯示,海普瑞擬以自有資金擇機進行股份回購,回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1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30.17元每股。截至1月31日,公司回購股份數量共計927.9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16%,耗資總計為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增持並不等於給股價上漲打了包票。一旦極端行情出現,連大股東可能都難以全身而退。

  例如,鼎立股份2月2日公告稱,接第一大股東鼎立控股的通知,由於公司股價近期“非理性下跌”,鼎立控股前期通過資産管理計劃賬戶增持的約1735萬股股份,已于1月29日收盤前被平倉。不過,公司同時披露,鼎立控股擬在未來六個月內,斥資8000萬到1.5億元再行增持,並依然通過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定向資産管理等方式實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