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轉型主題成牛股集中營 戰略目標鎖定兩大方向

  • 發佈時間:2015-11-27 06:42: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鄭灶金  責任編輯:楊菲

  歷來重組出牛股,但事實上,轉型也出牛股,而且重組與轉型之間經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此前A股就有不少經過轉型而成為牛股的例子,如宜華健康萊茵體育等。總體上看,健康醫療服務、文體産業、網際網路+等新興産業或現代服務及消費領域是上市公司近年轉型的主要方向。本文將結合上市公司轉型的方向、力度等,對部分個股進行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轉型牛股頻現

  先來看下轉型的牛股,例如宜華健康,其前身為宜華地産,今年2月份才改為現在的名稱。從2014年3月份開始,宜華健康一路大漲,從5元/股出頭最高漲至54.34元/股,漲幅接近10倍。

  早在去年7月份,當時的宜華地産曾公告擬斥資7.2億元購入廣東眾安康後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從而進入醫療服務産業;眾安康是國內醫療後勤綜合服務行業的 “一體化非診療”專業服務提供商。交易完成後宜華地産新增醫療後勤綜合服務和醫療專業工程業務。此後,宜華地産轉型步伐仍在繼續。

  關於轉型的原因,宜華地産去年7月份稱,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居民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社會融資成本不斷上升,房地産行業面臨較為複雜的形勢,尤其是公司主要業務所在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産業務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股價方面,去年7月份復牌後,宜華地産連續三個交易日一字漲停,隨後一路震蕩上行,今年上半年,在更名為宜華健康的前後,公司股價迎來主升浪。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宜華健康股價走強的背後,機構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去年底的行情中,機構頻頻出現于宜華健康的買入龍虎榜數據;而在宜華健康今年10月底的兩次上榜中,機構仍然現身其龍虎榜數據。

  萊茵體育也是一隻轉型牛股,其前身為萊茵置業,今年8月份更名為萊茵體育。早在2013年年報,當時的萊茵置業就稱,公司主營業務房地産開發業務深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公司開始逐步涉足非房地産行業的投資,以求培育新業務。2014年的年報中,萊茵置業稱,確定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即以上市公司為投資控股的主體,大力發展文化、體育産業,同時,積極拓展天然氣終端市場,佈局清潔能源上下游産業鏈。隨後,公司轉型動作頻頻,例如,設立首個民營體育交易中心、收購萬航資訊股權、收購亞洲職業籃球公司、與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合作等。

  股價方面,萊茵體育從今年2月底開始大漲,最高漲幅超過6倍。數據顯示,萊茵體育從3月至6月的上漲過程中,機構也是頻頻掃貨,5月份的主升浪時,更是出現幾家機構聯手買入的情況。例如,5月22日~26日,萊茵體育連續大漲,這三日的盤後數據顯示,買入金額最大的前五席位均是機構,合計買入超過1億元,佔同期成交金額的逾10%。

  最新的轉型例子有奧馬電器智度投資等,奧馬電器10月30日復牌後連續收出8個一字漲停,隨後繼續震蕩上行;智度投資走勢更強,連續收出12個一字漲停,隨後也繼續震蕩上行;值得注意的是,兩者的轉型方向均是網際網路+,分別為網際網路金融移動互聯網,均是此前市場熱點。當然,需要説明的是,並不是所有轉型的公司股價都表現如此之好,上述個股只是其中漲幅較好的例子。

  轉型公司拆解

  除了上述例子,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已經轉型或正在轉型、準備轉型。上市公司謀求轉型,一方面與公司自身經營情況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宏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調整、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行業需求放緩導致競爭激烈,新興産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投資機會也較多。

  其中,不少謀求轉型的公司原來都是處於地産行業,例如宜華健康、萊茵體育、萬方發展等,這除了公司自身的原因,或許也與房地産行業近年處於景氣下行時期,行業形勢不佳有一定關係。與此類似,紡織服飾、鋼鐵等行業中謀求轉型的公司也相對較多。

  而在轉型方向上,兩個方向最受青睞,一是新興産業,二是現代服務及消費領域。新興産業主要包括文化産業、節能環保、資訊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産業。現代服務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休閒娛樂、金融保險、安防、電子商務、資訊服務、教育等。國外經驗的顯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會有所上升,服務領域同樣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會。上市公司頻頻向這兩大方向轉型,無疑與這些領域發展前景好、行業景氣度高有關。而且這些轉型方向為市場熱點,資本市場也較為追捧,涉及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也較好。

  另外,從轉型的方式來看,上市公司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徹底轉型,放棄原主業,如一些地産公司向醫療方向的轉型;有的是在原有主業的基礎上以漸進的方式轉型,比如用友網路從軟體領域向網際網路方向轉型,兩個領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也有的是以雙主業的形式轉型。

  不過,上市公司謀求轉型其實並不容易。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轉型一般是由於原有業務經營不善,或遇到比較好的經營方向就去轉型,現在整體大環境也處於轉型之中,上市公司轉型無可厚非。不過轉型要成功並不容易,真正能夠成功的公司還是少數,比如有些餐飲業公司這兩年反腐的時候形勢不好轉型做網際網路,但是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一般來説,上市公司如果在轉型方向有優勢,和原有業務有關聯,轉型成功概率就比較大。

  對於轉型方向,楊德龍表示,現在一般是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轉型,這種趨勢也是符合經濟轉型的方向。有些公司轉型被大家看好,比較成功,股價方面就會有表現。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嘉禾也認為,企業轉型本身很難,因為你跳出一個行業加入另一個行業的競爭,必然導致你進入一個別人比較熟悉而你不熟悉的領域,這種情況下要做得好很不容易。企業轉型的時候要看原有産業是不是真的不行、新的産業行不行、上市公司轉過去有沒有這個能力。企業轉型並不像資本市場理解的那樣簡單,A股市場上經常看到企業轉型就把估值炒得很高的現象。

  也有私募人士對轉型這個投資主題比較看好。比如北京雲程泰投資總裁魏上雲認為,轉型是時代賦予的投資機會。在今天這個時代,不投轉型,想不到能投什麼。當然,魏上雲所説的轉型是泛指,不僅是收購兼併,還有商業模式的轉型、國企改革等,其對政府推動的轉型、民營的轉型都看好。

  魏上雲稱,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看好受益於國家戰略的轉型公司,比如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等,在出口領域領頭型的公司。同時,還看好傳統産業中正在轉型的公司,比如小型房地産商,它們把樓盤賣掉後,拿著現金去做轉型,轉向金融、文化、健康等領域,它們的空間會很大。魏上雲還認為,投轉型公司要積極關注企業家的執行力和能力;另外,對行業屬性明顯、盤子很大的公司保持警惕,因為越大的企業越難擺脫行業的束縛,轉型的困難也越大。

  機構調研關注什麼

  不少轉型個股頻頻受到機構的關注。以蘇寧環球為例,其今年以來迎來約10批次的機構調研,其中包括千合資本等知名私募機構。調研中,關於轉型的問題關注度較大,涉及轉型的進展情況、轉型工作未來如何落地、轉型的資金安排、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等。

  關於轉型進展的問題,蘇寧環球稱,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清晰,目前所有轉型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開展,公司土地、建築物、線下客戶、現金流等資源都將對轉型形成支撐作用。同時,憑藉公司的大力支援以及團隊高強的執行力,有信心轉型工作在未來取得更一進步的進展。關於轉型如何落地的問題,蘇寧環球稱,轉型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多方向的發展風險分散,公司的發展更為穩定,也符合大方向發展。同時,公司引進專業人才、專業團隊,未來傾向於投資並購路線,擁有優質的並購資源。

  轉型資金來源方面,分為經營性的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蘇寧環球已近四年未再獲取土地儲備,根據公司房地産項目的開發進度,可變現資産量增大,從2011年開始公司逐步推進去杠桿化工作,公司負債率逐年穩步下降, 公司有能力為轉型提供較為充分的資金保障。

  萊茵體育今年也迎來逾10批次的機構調研,其中有東方港灣等知名私募機構。調研中,機構較為關注公司發展戰略及未來業務佈局、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中優勢何在、體育平臺生態圈構建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