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獲注大股東核心資産 隧道股份加速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5-11-13 07:42: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12日下午,隧道股份(600820)總裁、黨委副書記周文波在參加“聚焦一號課題,建設科創中心——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訪談時表示,在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隧道股份作為全國首家主機板上市的建築企業公司,在2012年順利接收母公司(上海城建集團)的核心資産注入的基礎上,已正式替代母公司全面管理其所有國有資産,這意味著上海城建已完成整體上市,將以“隧道股份”的名稱在多領域全新啟航,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大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

  最新數據顯示,隧道股份的總資産已近900億元,凈資産195億元,全資或控股19家二級子公司。其中,擁有國內5家甲級勘察、設計院和2家特級、8家一級施工企業。目前隧道股份核心産業迅速覆蓋至超大型隧道、軌道交通、路橋、地下空間、建築與房地産、能源、水務、重型工程裝備與綠色建材等9大領域,提供基礎設施規劃諮詢、設計、投資、建造、運營的“全生命週期”服務。

  “網際網路+”開始融入各行各業,隧道股份和“網際網路+”也擦出不少火花。周文波表示,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必然給建築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隧道股份也正在進行“傳統業務+網際網路”向“網際網路+”的轉變。例如隨著外地與海外市場的開拓,隧道股份外地市場佔比已達到70%,而且比例還在逐步提高。如何管理外地與海外的重大工程,及時發現並處理問題,則是隧道股份所面臨的重大挑戰。為此,公司建立了智慧化工程資訊管理系統和全球眼視頻監控雲平臺,並著力推廣數字化工程建設,組建BIM研發中心。

  就在11月初,隧道股份聯合上海建築科學研究院等集團公司、産業基金打造的首個綠色建築供應鏈O2O服務平臺“綠智匯”已正式發佈上線。公司在“網際網路模式”領域做出了大膽的嘗試,還在不斷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推進業務創新,以新的運營模式提升經營效率。

  科創平臺重視“聚放”

  周文波表示,要實現企業的全面轉型,尋找未來新的增長方式和增長點並不容易。隧道股份需要擁有行業最領先的創新能力,和與之相匹配的先進管理模式、商業模式,保持市場主導權。在科創戰略和科創體系的打造上,隧道股份的關注點將會放在兩方面:“聚”和“放”。

  “聚”,就是以更加開放的格局和市場化的視野,整合國際最優秀的創新資源,形成集技術研發、成果孵化與推廣轉化為一體的開放式實體化技術創新平臺。隧道股份之所以能保持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行業地位,主要在於大力開展國內外優秀技術資源和産業資源引進,推進優質高端人才配套集聚,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據悉,隧道股份每年約組織舉辦12次以上的各類國際學術交流會,邀請多個國家的著名企業代表和學者。另外,公司還發揮産學研相結合的合作模式,組建了“上海城建建築資訊化技術創新産業聯盟”(也就是BIM聯盟),由隧道股份牽頭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建科院和歐佩克等近20余家業內知名校企組成的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

  “放”,就是下沉主體,推動研發主體面向市場、面向産業鏈一線,創造以服務市場為導向的運作體制,提升基層生産力,創造更大經濟價值。周文波表示:“只有充分重視科創的産出,才能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發展的加速性帶來經濟效益提高的加速性。”隧道股份在發展過程中始終重視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把科創、轉化、推廣主體全部下放在基層單位和專業公司中,扶植、形成了7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擁有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國家級工程中心和1家國家住宅産業化基地;10家市級創新平臺: 8家市級技術中心和2家市級工程中心;5家科技人才培養平臺:3家院士工作室和2家博士後工作站。不僅整個科創成果始終保持領先行業3-5年,而且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次“聚焦一號課題,建設科創中心——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大型訪談活動,由新華社上海分社、上海國資委黨委、新華每日電訊聯合主辦,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程支援。

隧道股份(60082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