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大咖齊登《對話》講臺 王健林三句話總結萬達15年

  • 發佈時間:2015-09-22 08:45: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在《對話》誕生的2000年,那是一個世紀之交的特別時刻,那是中國與全世界有著強烈對話願望的時刻,當然也是世界特別有願望和中國對話的特別時刻。很多人説這是對電視領域的一次驚艷,到2000年到2015年,我們執著,我們堅定,我們一路前行,我們和中國經濟共同經歷了風風雨雨,而這一刻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記錄中國經濟所有精彩,我們更記錄下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每一個人他們身上的這份堅定和執著。在十五年的特別日子裏,也是《對話》向攜手走過了15年發出的一次共同的致敬。在過去15年來,無數知名企業家登上了《對話》的講臺,他們把自己的精彩呈現給了世界。而你們是共同的見證者,無論是20年,30年,感謝你們一直都在。

  《對話》創始人陳紅兵十五週年獨白

  謝謝大家,大家剛才説了半天書的事,其實我説不看書也可以,但是要看《對話》。《對話》在這個地方是一個翅膀,它的定位是給思想一片飛翔的天空,但是後面還有一句話沒有説出來,分享思考過程。其實在《對話》這個舞臺上,很多人都是思考過程,今天看到這麼多高朋滿座,我心裏其實很激動,我看到每個人後面都有故事,都有過程,包括李東生,李東生先生在做《遠征心得》的時候,他讓我去,我説不去了吧,他説一定要面對這個東西。他説做都做了,來了也可以説。15週年,像上過《對話》,沒有上過《對話》的人,要徵求或者眾籌你們的思想思考過程,每年大家把你們的思考過程,都通過手機發到央視《對話》的app上,我們截取出眾人有智慧的人的思考過程,然後多年以後,每年一本我們基本上就成了思考的寶庫。

  如果你像劉永好先生、蔣錫培先生、馬雲先生在做什麼,你檢查一一查他們40歲的時候在做什麼,你們40歲的時候在做什麼。這是眾籌的思想。今天不耽誤大家的時間,今天來確實有點小激動,大家能夠收穫思想、奉獻思想,尤其是思考的過程。

  當年我們開機做第一期節目的時候,是思科的老總來的,他們提出的是,我來《對話》,你們出誰?我們好多人他都看不上,後來他説好在張維迎老師是康橋畢業的,他開了場,他怎麼樣看我們《對話》,我們可能有一個全新的定位。謝謝大家。祝大家愉快。

  下一場《對話》:王健林to王思聰?

  在十五週年現場,我們問到了下一位你最想看到誰和誰對話,現場觀眾説,最想看到馬雲和星雲大師對話,最想看到柳傳志和他的夫人對話,同時,提到王健林,現場沸騰的喊出了王思聰的名字!

  陳偉鴻:馬雲星雲對話。最希望看王健林先生跟誰對話?

  觀眾:思聰。

  陳偉鴻:聽到了嗎,健林故意裝作沒有聽到。

  王健林:聽見了。

  陳偉鴻:那麼多媳婦候選人。

  王健林:我不會跟我兒子對話,差一輩。

  王健林在《對話》十五週年表示,他不會跟兒子對話,因為差一輩,或許,國民老公公一向家教特別嚴苛,根本不用對話,直接用手呢…。

  十五年,你想過自己最想和誰《對話》嗎?也許對《對話》來説,十五年是一個結束,是另外一個開始,那對你呢?回顧十五年,你更多的是感動還是後悔?下一個十五年你要怎麼過?也許這是你關注《對話》回顧中國經濟這十五年後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對話》最全能的嘉賓柳傳志:為股東負責,為員工負責,為社會負責!

  柳傳志:蒸汽機的發明到現在有200多年了,我想這200多年前的人是無論想不到以後電發明瞭,社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大概個人電腦和大型積體電路興起的時間是在40年前,那時候我在中國科學院電腦研究所做一個科研人員。那時候真的打死我也想不到後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出現以後,社會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15年前,我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做了16年企業,摔過不少跟頭,基本懂得思考的人了。在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如日中天,聯想集團在這個行業裏邊,在中國已經是首屈一指了。但是那時候我心裏確實感到有緊張、有隱憂,那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1984年我創業的時候,我們這個行業裏邊我想應該最少不少於有5萬個企業,當然,聯想那時候會是最後一名。但是經過了15年以後,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這個行業裏邊剩下的頂多不到5%,其他的全被淘汰了,被技術創新、物競天擇的規律淘汰。那時候我想我怎麼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聯想應該怎麼做,根據我們當時的情況,我還是準備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在當時,商業界最時興的管理理論是專一、再專業。在1998年的時候,我有幸到GE的克勞頓村,這是一個他們學習的基地,在那住了10天,我了解到GE實際上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金融、發動機、醫療器械、生化等等方面都展開了多元化的經營,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但是負責經營當時的人是傑克韋爾奇,在跟他接觸過程中,我感覺到他是個超強大腦,像我這樣的人沒法跟他比,因此我有研究了一套投資+實業的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並配以適合我們自己的組織形式。就這樣,我們就踏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我們這個公司聯想控股,應該講當時有了這個想法以後我們做了兩件事了,一個是把原來已經取得階段成功的電腦行業的業務交給了楊元慶、郭為他們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繼續展翅高飛。而我和另外的年輕人,朱立南他們開始進入了風險投資這一領域。在這個領域裏邊我們想殺出一條新的道路,就是建立了聯想控股公司。

  聯想控股公司的願景中有一句話,就代表了我們整個的想法,這句話就是,我們想要在若干的行業裏邊有自己的領先企業。而剛才我也講了,當時時興的商業理論跟我們的這個想法是並不一致的。我們走了15年了,這個15年我們到達了通往我們願景目標的第一個里程碑。這個里程碑的標誌當然就是我們今年6月在香港H股上市。這個15年在這個期間由於科學技術、商業模式的不斷的創新,厚積薄發,使得我們整個社會、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現在就是要努力消化這個變化,學習這個形勢。所以上市以後的三個月,我們一直按兵不動,在認真地研究形勢,當然主要是研究我們想要進入的行業的形勢。在學習、在研究戰略戰術,始終在沙盤上反覆演練。

  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但是要堅決。因為始終刻在我們心中的一句話就是,“為股東負責,為員工負責,為社會負責”。謝謝。

  《對話》最任性嘉賓王健林:15年後還希望看到《對話》在!

  王健林:謝謝。謝謝。首先要祝賀《對話》節目開播15週年,《對話》也是央視著名的品牌欄目,堅持15年依然有生命力,這是很難得的,很多節目我記得當初很多有名節目現在已經見不到了。5和10對中國人都是一個吉祥數字,逢5、逢10一般都要慶祝一下,所以這裡祝賀央視能夠堅持15年,希望再有一個15年還能看到有《對話》這個欄目。

  我這15年我自己總結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一個從小到大的15年,15年前萬達還是大連市的一個小規模的區域性企業,正是16、17年前發展走出來,走向全國,那麼由一個區域性公司現在變成一個,誇張一點地説成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到今年我估計資産會超過1000億美金,收入也接近500億美元,這個企業做到這個規模,在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這15年來我們經歷一點點發展,許許多多的挫折這麼一個過程,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第二句話,就是説應該是一個不斷轉型的15年,15年前萬達只是一個單一的房地産企業,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多元企業。正是央視《對話》開播那一年,2000年,萬達決定我們第一次轉型,從住宅房地産轉向商業不動産,在那個年代,可以説反對者居多,贊成者居少,因為那個時候房子是非常好賣的,跟現在不一樣,短缺時代。所以大家覺得為什麼特別好賣的時候,市場也短缺的時候,你們要折騰自己,我就是從我們公司的兩名員工的重病得到啟示,我説這個企業將來我們發展到老的時候,大家歲數都大了,還有沒有現金流來支撐呢?所以我就給自己定義,要找到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所以覺得還是商業不動産這個現金流比較符合這個特點,所以開始我們第一次轉型。

  歷經坎坷,我們自己説過,當了220回被告,但是打贏了220場官司,輸了兩次,在不斷調整當中,現在萬達已經成為全球不動産的第一,從開始進入行業15年,把一個企業變成一個行業的第一,也是不容易的。

  那麼我們2006年開始我們自己的第二次轉型,就是從一個純粹的房地産企業,商業不動産也是房地産,那麼從這個行業當轉机向文化和旅遊。那個時候我們剛剛進入電影這個行業的時候,全國票房不到十億,我投資的時候很多人反對我説,全國票房不到十億,就算10%的利潤也就1個億,你每年投資一個億怎麼收得回來。我給大家講,為什麼你不看到發展100億收入那一天呢?我説我們來帶頭。在最低谷的時候我們進入,那麼大家也知道隨著萬達電影産業發展,萬達在電影産業方面已經可以這麼講,今年或者明年會做到電影産業全球規模最大,我們加上海內外所有從事電影行業的總收入,明年就會到50、60億美元,在電影行業裏面也是我們最大的。

  我們有兩個設計電影公司上市,這兩個公司合起來市值都是1000多億,差不多相當於我們後面四名行業,四家上市公司,從第二到第五的總和,一看就是有了夢想,有了對轉型的堅持,也獲得一個成功。

  緊接著就是我們始於4年前的我們的第三次轉型,我們從一個國立企業,立志要發展成為一個全球一流的跨國企業,跨國企業很多人以為是不是有國際業務才叫跨國企業。國際化企業實際上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國際業務企業,把産品賣給全世界就叫國際業務。

  第二,國際化企業,在國外有一點收入,有幾個地方有投資,但是在比重上不夠。真正的是我們所追求的,成為第三類跨國企業,就是不但收入大,而且至少30%以上來自海外。那麼我們四年前開始我們的第三次轉型過程,經過現在四年發展,也獲得長足進步,現在已經接近2成收入來自海外,所以我們覺得再經過4到5年奮鬥,我們希望2020年我們1000億美元的時候,至少有30%來自海外。所以説我的第二個15年,就是一個不斷轉型,不斷改變自己的15年。我的第三個15年,那就是繼續追逐夢想,發展的15年。

  前兩個15年萬達已經從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從國立企業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接下來這15年,我們自己過去的15年,我們開展了國際化的步伐,但是現在我覺得離我們自己的要求還不夠,所以我自己給自己定下目標,就是要永遠秉持夢想,秉持奮鬥這個精神,繼續築夢,現在也正好國家提出來中國夢,我覺得中國夢就是我們無數企業夢所構成的,我希望我們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成為真正的一流的跨國企業。

  我覺得在過去15年當中,除了我們自己企業的奮鬥,自身的努力,應該説我們還是要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給我們提供這個平臺。同時,還要感謝我們在發展當中許許多多給我們支援的這些朋友和這些商家。應該説沒有他們的支援和努力,我們也不可能發展成這樣子。

  第三,還是要感謝央視財經頻道,也是我們這15年大家一起成長這麼一個過程。

  最後,也感謝大家在座的各位能夠聽我羅哩囉嗦的幾分鐘的演講,謝謝大家,謝謝。

  馬雲新髮型!他被評為《對話》顏值最高嘉賓?

  馬雲曾經説過男人的智慧和外貌成反比,十年後,好像又在用自己的造型驗證智慧跟才華跟容貌完全是正比的關係?

  聽説,《對話》十五週年馬雲換了新髮型?回望十五年,馬雲説,更好的在2016年?他又想放大招?且聽他回首十五年!

  馬雲:謝謝《對話》欄目,也祝賀《對話》欄目15週年。其實15年來我好像上過五次《對話》,所以在這兒也記錄了阿里巴巴和我本人的成長,感謝《對話》給我了機會,我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看著柳總,王總,還有劉永好我今天也看見了,看到他們很多的思想,商業的這種光芒,鼓勵了我、支援了我,我特別感謝《對話》。

  其實我這個人沒這個習慣去思考回憶昨天的事情,我這個腦袋比較小,所以不斷的提醒自己,這裡的東西要格式化。因為不能記得太多,腦袋小,所以我記得不多,所以我永遠去花時間去考慮未來的15年、20年、30年該怎麼發展,如果一定要讓我説過去的15年的話,我自己這麼覺得我不是做得最好,但毫無疑問,我們這些人是最幸運的。

  在過去的15年,我最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自己的無論是顏值也好,能力也好,學識背景也好,家庭背景也好,如果作為平均值的話,我應該在負2,低於水準線。但是如果不管我多麼的努力,我最多能夠做到正3或者正4。但今天很幸運我可能超過了正5、正6。多出來的兩三分其實不屬於我,我也在問自己到底會哪來那麼多福氣,怎麼會走到今天。

  過去的15年,每天應該是如履薄冰,非常艱難,別人看到的是你成功的一面,但別人肯定不會看到我們犯錯誤、沮喪、倒楣的一天。在座所有的企業家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付出的跟我們得到的一定是我們得到的看起來比較多,但是我們付出的其實也非常之多。

  15年之前,我剛創業之前我是個老師,我心裏面看不起商人,商人唯利是圖,就是做點買賣,賺點錢而已。

  從商15年,我覺得我以我作為商人而感到驕傲。我從沒想到商人可以為社會做這麼多事情,可以擔當那麼多,可以創造那麼多的價值。所以15年,我本來以為自己只幹不了超過10年,但是我堅持了15年,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堅持多少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感恩這個時代,感恩中國,感恩網際網路,感恩我所有的團隊。我相信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這個時代,沒有中國的開放,中國的改革,沒有我的團隊,我肯定走不到今天。可能今天為止還在正2、正3之間,不管我多努力。

  以前剛創業的時候想過問題,説如果馬雲能夠成功,80%的年輕人都能成功。今天我看到的是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我確實很少去思考過去經歷了什麼,但是一直在思考未來我們還會經歷什麼,這個也許是更大的。所以對不起主持人,我確實很少回憶過去,我忘得特別快,但是對未來如果大家有問題,我可以跟大家一起暢想未來。謝謝大家。

  央視財經著名主持人陳偉鴻激動演講:《對話》這十五年

  陳偉鴻:今天非常特別,到今天開場音樂響起的那一刻,我特別不敢相信我和我們的《對話》已經共同《對話》了15年的時間,在這15年的每一個週末,我們都跟他們如約相逢,我相信無論對於我,或者對於您來説,跟他們的《對話》都是我們難以割捨的一場又一場思想的盛宴。

  我記得15年當中,我《對話》的第一位嘉賓名不見經傳,也許現在很多人幾乎都認不出他,他叫“米林林”他是15年前第一個拿到了風險投資的大學生創業者,當年她拿到的10萬塊錢在今天看來也許不值得濃墨重彩,但是我之所以記住她的原因是,她身上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業精神。在今後的15年裏,我一次又一次的在一個又一個的創業者身上不斷的看到,而他們也組成了今天浩浩蕩蕩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滾滾洪流。其實在《對話》的現場,每一個人都是創業者,無論他是否功成名就,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柳傳志先生,是15年我的《對話》歷程當中接觸次數最多的一位嘉賓,每一次見到他,我總覺得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勁,我想這不僅僅因為他老在説聯想是我的命,而是因為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的背後,是他的那份從來沒有停歇過的創業的激情。

  15年的時間過去了,對比15年前,我發現在柳總的臉上多了一個新的表情,這就如同他在我們節目現場留下的那句話,困難無數,從來不動搖。

  15年,對於每一個企業家來説都是漫長的奔跑,而對每一個企業家來説時刻需要的是處在衝刺的狀態,如果你有機會看到像馬雲、王健林、李東生或者許許多多這些優秀企業家他們的工作日程,你就會發現,在緊張而忙碌的工作日程表背後,是他們的一份堅持,還有不放棄。

  有的朋友打趣地説,這個世界上最讓人沮喪的事情是,那些比你有才的人,居然比你更拼命,我想説的恐怕就是這些吧。還好一切都來得及,只要你願意改變現狀。從這一刻開始讓激情燃燒你,讓你和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在《對話》的節目現場,我們呈現的並不僅僅只有企業家的激情,有時企業家的一份悲壯或者是悲情,也有著無與倫比的震撼力。

  大螢幕上的他叫史玉柱,在20多年前,他比今天的馬雲先生還要紅,他是很多年輕創業者心中的偶像,但是一座沒有建成的巨人大廈,卻成了絆到巨人的一顆巨大的石頭。如果我們把史玉柱的創業史寫成一部劇的話,在《對話》的現場,上半部他的成功和輝煌我們並沒有濃墨重彩,反而是對下半部的失敗和痛楚細細的描摹。

  至今我還都記得,這期節目現場的那一個時刻,史玉柱靜靜地坐在節目現場,認真的聆聽每一個人對他的質疑,對他的詢問,而後留下的擲地有聲的一句話,巨人大廈建不起來,但是老百姓的錢我一定要還。半年之後,他真的做到了。歲月無情的江湖上,其實你可以看到很多的出局者,但只有這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承諾的人,才會被我們記住。我們《對話》給了他一個特別的稱號,叫一個著名的失敗者。

  《對話》有的時候很財經,《對話》有的時候也很溫情。接下來的這個時刻,來自於一期特別的《對話》,叫“兩岸隨緣”。它記錄了輾轉于大陸、台灣、香港的一次生命救助。在《對話》節目的現場,當身患白血病的小莊嚴(音),通過大螢幕看到海峽對岸為他捐獻骨髓配型成功的黃奕儒的時候,血濃于水的真情感染了我們現場每一個人。在那一刻,我突然間很喜歡《對話》,因為我發現他可以在純財經的冷色調當中,讓你和溫暖不期而遇,讓你可以擁抱生生不息的希望。這就是《對話》的魅力所在。

  15年,總有人説,對話實在是太牛了,但是我感謝大家用“牛”這個字來感謝對《對話》的褒獎,的確,我們有特別牛的嘉賓,比如吳敬璉先生,我記得他的原因不是他高深的經濟理論,而是他在現場吐露了心聲,他説他最喜歡的音樂是斯貝塔娜的《我的祖國》,因為音樂可以讓人變得非常平靜,讓我們可以相信世界無比的美好,只要你願意為這樣的美好而去努力。當然,我們還有這樣的嘉賓,他的名字叫比爾蓋茨,還有這些坐在觀眾席上的表情和面孔,都是你所熟悉的,他叫馬雲,他叫李彥宏。

  我們《對話》之牛,還可以通過《對話》錄製時候的背景來展現,大家來看我們身後有六輛高鐵,價值10億。作為主持人,主持的15年中,我還覺得有一個特別牛,就是《對話》現場的這一份氣場,讓所有人可以放下他的拘謹,讓他還原成一個更可愛、更普通的人。

  大螢幕上看到的這位重量級嘉賓,是貝瑞特,他是英特爾前任的CEO,沒錯,你看到的動作沒錯,他在《對話》現場脫下了一隻鞋子,你可能想像不到,位高權重的他為什麼在中國現場拖鞋呢?是因為他懂得中國一句老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還有一位嘉賓很牛,巴菲特,他從來沒有向別人展現過他錢包裏有多少錢,但是他在《對話》現場,拿出了自己的錢包,讓大家看一看,投資大家的家底到底有多豐厚。

  其實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挺牛的代言人,這是觀眾對他的稱號,她叫希拉裏。她走進我們節目現場,説我很喜歡你們節目的名字,《對話》。

  和希拉裏不一樣,我更喜歡《對話》的方式、態度和內容。15年的時間裏,我們就用“對話”這兩個平實的字眼,記錄了中國經濟所有的前行,也記錄了所有到現場的企業家,他們身上的那份激情、深情、悲情、熱情,我想這一份情感張力,就是《對話》和所有人一起演奏的一場生命的交響、經濟的交響和時代的交響。讓我們對時代寄予我們的這一份厚禮致敬。

  對話中國經濟15年!發生了哪些讓大佬都震驚的事情?

  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15週年慶典在央視總部大樓舉辦,柳傳志、王健林、馬雲等一眾商界大佬都來了!《對話》在之前做了一個調查問卷,面向300位行業人士,其中100位是知名企業家,有100位是經濟界人士,還有100位是經濟人士,在300位的知名人士當中,他們覺得在過去15年中國經濟最意想不到的變化是什麼呢?排在第一的是佔了36%,那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第二個是房地産的價格佔到了9%。那麼慶典現場的商界大佬們覺得過去15年中國經濟最意向不到的變化是什麼呢?

  王健林:房價過高 房地産成為最不受待見的行業

  王健林:對過去15年房價,這房價過高,所以房地産行業也成了最不受人待見的行業,掙錢不少,但是煩惱更多,都成了一個被批判的對立面。所以我就覺得房地産雖然掙錢,但是名聲不好,老被別人批,我已經開始轉型了。

  馬雲:我們需要證明自己不是唯利是圖的人

  馬雲:我覺得發展速度很快,但我們會發展的更好,變化很快,但是會變化的更好一點。我剛才在想房地産老闆不被看好,其實網際網路公司現在也不被看好,我們現在也變成破壞那個行業、顛覆那個行業的標準了。我們不是活帶別人眼裏,我們只活在自己心裏。所以我們要證明我們不是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我們創造利潤和利益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社會,而是為了大家一樣的情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被看好。

  柳傳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柳傳志:這15年的最近兩三年,我相信後面還會有更大的浪潮,就是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我們過去都是外國人到中國來投資做事情,現在卻是中國到外國投資,而且把外國的企業和中國的市場聯繫,或者是中國的企業跟外國的市場的聯繫會越來越緊。這可能是未來這幾年是一個很大的趨勢。

  馮侖:口袋裏的錢多到天上去了

  萬通控股集團董事長 馮侖:15年最大的一個意想不到,就是所有在座的人口袋裏的錢都上到天了,我覺得那個時候大家對這個數的概念,覺得美元是巨大的數,現在一看美元都不是大數,現在你算一個公司市值,拿人民幣算好像都不好意思了,這個變化真的是出乎意料。

  劉永好:中國農業産業發展不得了

  劉永好:15年前,我到國外去看,國外的食品了不得,琳瑯滿目不得了,現在健林收購那麼多的文化産業,阿里巴巴的網際網路企業到全球最大之一,聯想柳傳志也上市了,不得了,拿我們的農産業也開始在海外,我們在澳大利亞收購最大的奶牛場和肉食品加工企業,好多地方也建了工廠了。現在15年過去了,中國的農業産業,食品企業發展了,這是過去沒有想到的

  李稻葵:房價意外飆升

  李道葵:房價意外飆升確實是大家沒有想到的,為什麼這麼講?因為過去15年,我相信財富的增加速度比我們經濟增長速度還要快。剛剛我們一位老總講到,他沒有想到的是,腰包的錢增加很快,財富增加快的一個後果,一個自然後果就是資産價格要上來,過去15年,什麼樣的資産供給量相對有限呢?房地産,土地供給量相對有限,所以很自然,房地産價格過去15年出現了當時意想不到的上升。我相信未來15年,恐怕情況會有所不同。

  更多內容關注敬請關注9月20號21:55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

  來源:央視財經 記者:張曉麗 張寧 攝影:郭劉佐

  本文編輯:姜美羊

  王健林談房價:一線城市還會持續走高!責任在誰?

  9月14日,央視財經頻道《對話》舉辦的15年慶典活動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未來的房價進行了預測,他説:“未來房價走勢,我覺得兩分法。一線和一些少數的二線城市可能還會持續走高,特別對於北上廣深這一類的,國土部還要出臺剛性約束用地的文件,這種高房價可能也是限制城市過於龐大的一個門檻兒。其他多數城市可能出臺一個穩定,甚至不排除有下降風險的。”

  王健林還回答了主持人謝穎穎提出的“過去15年房價暴漲”的問題,他説“過去15年房價過高,所以房地産行業也成了最不受人待見的行業,掙錢不少,但是煩惱更多。都成了一個被批判的對立面,原來一開始都認為就是企業把房價搞上去了,最後大家終於搞明白了,其實房價高的原因不完全在企業,是多種因素綜合推高上去的。”

  經濟學家李稻葵也對15年來房價快速上漲進行了解讀:“15年我們房價增長了很多倍,這確實是15年前大家沒有想到的,為什麼這麼講?因為過去15年,我相信財富的增加速度比我們經濟增長速度還要快。過去15年,什麼樣的資産供給量相對有限呢?房地産,土地供給量相對有限,所以很自然,房地産價格過去15年出現了當時意想不到的上升。我相信未來15年,恐怕情況會有所不同。”

  馬雲、柳傳志、王健林為何"聚在一起"!他們説了啥

  《對話》誕生的2000年,那是一個世紀之交的特別時刻,那是中國與全世界有著強烈對話願望的時刻,當然也是世界特別有願望和中國對話的特別時刻。於是,這樣帶著一檔全新氣息的節目,最終被冠以一個非常平實的名稱“對話”,閃現電視熒幕,當它橫空出世那一年,很多人説這是對電視領域的一次經驗。

  從2000年到2015年,《對話》15歲了,我們一路前行,我們和中國經濟共同經歷了風風雨雨,而這一刻讓我們欣慰的是我們記錄中國經濟所有精彩,我們更記錄下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每一個人他們身上的這份堅定和執著。

  9月14號下午,馬雲、柳傳志、王健林等17位企業屆的知名大咖也齊聚央視,回顧15年來的中國經濟的變化,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的熱點話題,從他們的精彩演講中,我們看到了15年來的變遷和未來的機會,他們都説了啥,在這期《對話》節目播出之前,我們先睹為快,更多內容關注敬請關注9月20號21:55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最新演講實錄)

  【馬雲:從商15年 我為自己是商人而感到驕傲】15年前,我心裏面看不起商人,商人唯利是圖,就是賺點錢而已。從商15年,我為我作為商人而感到驕傲。我從沒想到商人可以為社會做這麼多事情,可以擔當那麼多,可以創造那麼多的價值....。。

  馬雲:從商15年 我為是商人而感到驕傲

  其實我這個人沒這個習慣去思考回憶昨天的事情,我這個腦袋比較小,所以不斷的提醒自己,這裡的東西要格式化。因為不能記得太多,腦袋小,所以我記得不多,所以我永遠去花時間去考慮未來的15年、20年、30年該怎麼發展,如果一定要讓我説過去的15年的話,我自己這麼覺得我不是做得最好,但毫無疑問,我們這些人是最幸運的。

  在過去的15年,我最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自己的無論是顏值也好,能力也好,學識背景也好,家庭背景也好,如果作為平均值的話,我應該在負2,低於水準線。但是如果不管我多麼的努力,我最多能夠做到正3或者正4。但今天很幸運我可能超過了正5、正6。多出來的兩三分其實不屬於我,我也在問自己到底會哪來那麼多福氣,怎麼會走到今天。

  過去的15年,每天應該是如履薄冰,非常艱難,別人看到的是你成功的一面,但別人肯定不會看到我們犯錯誤、沮喪、倒楣的一天。在座所有的企業家我們都知道,其實我們付出的跟我們得到的一定是我們得到的看起來比較多,但是我們付出的其實也非常之多。

  15年之前,我剛創業之前我是個老師,我心裏面看不起商人,商人唯利是圖,就是做點買賣,賺點錢而已。

  從商15年,我覺得我以我作為商人而感到驕傲。我從沒想到商人可以為社會做這麼多事情,可以擔當那麼多,可以創造那麼多的價值。所以15年,我本來以為自己只幹不了超過10年,但是我堅持了15年,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堅持多少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感恩這個時代,感恩中國,感恩網際網路,感恩我所有的團隊。我相信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這個時代,沒有中國的開放,中國的改革,沒有我的團隊,我肯定走不到今天。可能今天為止還在正2、正3之間,不管我多努力。

  以前剛創業的時候想過問題,説如果馬雲能夠成功,80%的年輕人都能成功。今天我看到的是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我確實很少去思考過去經歷了什麼,但是一直在思考未來我們還會經歷什麼,這個也許是更大的。所以對不起主持人,我確實很少回憶過去,我忘得特別快,但是對未來如果大家有問題,我可以跟大家一起暢想未來!

  【柳傳志:聯想15年的兩件事】柳傳志:我們做了兩件事了,一個是把原來已經取得階段成功的電腦行業的業務交給了楊元慶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繼續展翅高飛。而我和另外的年輕人,朱立南他們開始進入了風險投資這一領域,建立了聯想控股公司。

  柳傳志:聯想15年的兩件事

  蒸汽機的發明到現在有200多年了,我想這200多年前的人是無論想不到以後電發明瞭!大概個人電腦和大型積體電路興起的時間是在40年前,那時候我在中國科學院電腦研究所做一個科研人員。那時候真的打死我也想不到後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出現以後,社會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15年前,我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做了16年企業,摔過不少跟頭,基本懂得思考的人了。在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如日中天,聯想集團在這個行業裏邊,在中國已經是首屈一指了。但是那時候我心裏確實感到有緊張、有隱憂,那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1984年我創業的時候,我們這個行業裏邊應該最少不少於有5萬個企業,當然,聯想那時候會是最後一名。但是經過了15年以後,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這個行業裏邊剩下的頂多不到5%,其他的全被淘汰了,被技術創新、物競天擇的規律淘汰。那時候我想我怎麼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聯想應該怎麼做?根據我們當時的情況,我還是準備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在當時,商業界最時興的管理理論是專一、再專業。在1998年的時候,我有幸到GE的克勞頓村,這是一個他們學習的基地,在那住了10天,我了解到GE實際上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金融、發動機、醫療器械、生化等等方面都展開了多元化的經營,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但是負責經營當時的人是傑克韋爾奇,在跟他接觸過程中,我感覺到他是個超強大腦,像我這樣的人沒法跟他比,因此我有研究了一套投資+實業的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並配以適合我們自己的組織形式。就這樣,我們就踏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我們這個公司聯想控股,應該講當時有了這個想法以後我們做了兩件事了,一個是把原來已經取得階段成功的電腦行業的業務交給了楊元慶他們這些年輕人,讓他們繼續展翅高飛。而我和另外的年輕人,朱立南他們開始進入了風險投資這一領域。在這個領域裏邊我們想殺出一條新的道路,就是建立了聯想控股公司。

  聯想控股公司的願景中有一句話,就代表了我們整個的想法,這句話就是,我們想要在若干的行業裏邊有自己的領先企業。而剛才我也講了,當時時興的商業理論跟我們的這個想法是並不一致的。

  我們走了15年了,這個15年我們到達了通往我們願景目標的第一個里程碑。這個里程碑的標誌當然就是我們今年6月在香港H股上市。

  這個15年在這個期間由於科學技術、商業模式的不斷的創新,厚積薄發,使得我們整個社會、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現在就是要努力消化這個變化,學習這個形勢。所以上市以後的三個月,我們一直按兵不動,在認真地研究形勢,當然主要是研究我們想要進入的行業的形勢。在學習、在研究戰略戰術,始終在沙盤上反覆演練。

  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但是要堅決。因為始終刻在我們心中的一句話就是,“為股東負責,為員工負責,為社會負責”。

  【王健林回首過去!三句話總結萬達15年↓↓↓】

  ①一個從小到大的15年,萬達由一個小規模的區域性企業,變成了世界級的企業,15年曆經挫折,我們沒有放棄!②一個不斷轉型的15年,萬達由一個單一房地産企業變成了整合性多元化的企業,15年三次轉型,堅持築夢!③一個一起成長的十五年.。。

  王健林:我這15年我自己總結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一個從小到大的15年,15年前萬達還是大連市的一個小規模的區域性企業,正是16、17年前發展走出來,走向全國,那麼由一個區域性公司現在變成一個,誇張一點地説成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到今年我估計資産會超過1000億美金,收入也接近500億美元,這個企業做到這個規模,在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這15年來我們經歷一點點發展,許許多多的挫折這麼一個過程,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

  第二句話,就是説應該是一個不斷轉型的15年,15年前萬達只是一個單一的房地産企業,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多元企業。正是央視《對話》開播那一年,2000年,萬達決定我們第一次轉型,從住宅房地産轉向商業不動産,在那個年代,可以説反對者居多,贊成者居少,因為那個時候房子是非常好賣的,跟現在不一樣,短缺時代。所以大家覺得為什麼特別好賣的時候,市場也短缺的時候,你們要折騰自己,我就是從我們公司的兩名員工的重病得到啟示,我説這個企業將來我們發展到老的時候,大家歲數都大了,還有沒有現金流來支撐呢?所以我就給自己定義,要找到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所以覺得還是商業不動産這個現金流比較符合這個特點,所以開始我們第一次轉型。

  歷經坎坷,我們自己説過,當了220回被告,但是打贏了220場官司,輸了兩次,在不斷調整當中,現在萬達已經成為全球不動産的第一,從開始進入行業15年,把一個企業變成一個行業的第一,也是不容易的。

  那麼我們2006年開始我們自己的第二次轉型,就是從一個純粹的房地産企業,商業不動産也是房地産,那麼從這個行業當轉机向文化和旅遊。那個時候我們剛剛進入電影這個行業的時候,全國票房不到十億,我投資的時候很多人反對我説,全國票房不到十億,就算10%的利潤也就1個億,你每年投資一個億怎麼收得回來。我給大家講,為什麼你不看到發展100億收入那一天呢?我説我們來帶頭。在最低谷的時候我們進入,那麼大家也知道隨著萬達電影産業發展,萬達在電影産業方面已經可以這麼講,今年或者明年會做到電影産業全球規模最大,我們加上海內外所有從事電影行業的總收入,明年就會到50、60億美元,在電影行業裏面也是我們最大的。

  我們有兩個設計電影公司上市,這兩個公司合起來市值都是1000多億,差不多相當於我們後面四名行業,四家上市公司,從第二到第五的總和,一看就是有了夢想,有了對轉型的堅持,也獲得一個成功。

  緊接著就是我們始於4年前的我們的第三次轉型,我們從一個國立企業,立志要發展成為一個全球一流的跨國企業,跨國企業很多人以為是不是有國際業務才叫跨國企業。國際化企業實際上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國際業務企業,把産品賣給全世界就叫國際業務。

  第二,國際化企業,在國外有一點收入,有幾個地方有投資,但是在比重上不夠。真正的是我們所追求的,成為第三類跨國企業,就是不但收入大,而且至少30%以上來自海外。那麼我們四年前開始我們的第三次轉型過程,經過現在四年發展,也獲得長足進步,現在已經接近2成收入來自海外,所以我們覺得再經過4到5年奮鬥,我們希望2020年我們1000億美元的時候,至少有30%來自海外。所以説我的第二個15年,就是一個不斷轉型,不斷改變自己的15年。我的第三個15年,那就是繼續追逐夢想,發展的15年。

  前兩個15年萬達已經從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從國立企業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接下來這15年,我們自己過去的15年,我們開展了國際化的步伐,但是現在我覺得離我們自己的要求還不夠,所以我自己給自己定下目標,就是要永遠秉持夢想,秉持奮鬥這個精神,繼續築夢,現在也正好國家提出來中國夢,我覺得中國夢就是我們無數企業夢所構成的,我希望我們實現我們自己的夢想,成為真正的一流的跨國企業。

  我覺得在過去15年當中,除了我們自己企業的奮鬥,自身的努力,應該説我們還是要感謝國家改革開放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給我們提供這個平臺。同時,還要感謝我們在發展當中許許多多給我們支援的這些朋友和這些商家。應該説沒有他們的支援和努力,我們也不可能發展成這樣子。

  第三,還是要感謝央視財經頻道,也是我們這15年大家一起成長這麼一個過程。

  最後,也感謝大家在座的各位能夠聽我羅哩囉嗦的幾分鐘的演講,謝謝大家,謝謝。

  柳傳志、王健林回憶與馬雲初相識,馬雲相當有煽動力!

  (馬雲:十五年前做網際網路我自己心裏也沒有底!)

  《對話》十五年特別節目中,讓這些大佬也回憶了自己的過去,十五年,也許在他們身上的不僅僅是經歷,説是滄海桑田也許一點不過,商場如戰場能夠叱吒十五年的人也為數不多,在《對話》的舞臺上,見證過很多大佬的十五年,回憶十五年前,他們當年怎麼互相評論?

  柳傳志:回憶初相遇馬雲,不是因為顏值

  柳傳志:我是大概2002年、2003年跟馬雲第一次正式見面,對他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不止是因為顏值的問題,主要是他的……

  陳偉鴻:言論的問題。

  柳傳志:對,他講話確實很有煽動能力,當時他講的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是不是能實現,當時心存懷疑。但是跟他深一步接觸以後,後來逐漸成為朋友,就被他説的話,後來真能做成就深深打動了,不是一般的打動。

  陳偉鴻:那是?

  柳傳志:那就是2003年,在2004年前後,他説過一些話,比如説他認為在網上,他的淘寶將要做到幾百億的流量,當時我就覺得現代話説,馬雲你識數嗎?幾百億,2000年代的時候還是很大的一個數,過不了幾年人家就是幾千億。在這個當中,我跟他接觸感覺不是他的運氣,他中間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得非常紮實,這個讓我確實對他刮目相看,而且他後來説的話在我心裏分量越來越重。

  王健林:我跟馬雲認識遠一點,因為我們行業隔得太遠了。那個時候大概10年以前,比柳總説的晚一點,開始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公司搞網際網路的,那個時候也看到他的廣告。那個時候已經叫阿里巴巴了,只是説你的東西到網上來賣,賣得很快,分別找到不同的人來忽悠這個事,那個時候就開始關注他的公司。但是説老實話,網際網路這麼快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生活,這一點還是沒有遇到這麼快。

  馬雲、王建林、柳傳志各相隔十歲,巧合還是註定?

  在《對話》十五週年現場,談論十五年前大家初次相遇時的狀態,談論當年對網際網路的認知時,驚人的發現,好像無意中暴露了年齡,所以,主持人陳偉鴻也順勢問了一句他們的年齡,結果…

  陳偉鴻:其實讓我們驚訝的不僅僅只有網際網路,包括風險投資,在當年我知道柳總有一個態度,不太認可,不太看好風險投資,最初,現在您已經義無反顧開始進入風險投資領域,開始幫助更多企業成長了。

  柳傳志:那可不是,剛才我講了,其實我們2000年的時候第一件就是,我領朱立南做的事就是開始做風險投資,我們可以查一下歷史記錄,聯想投資就是在2000年成立的,現在叫君聯資本,但是現在確實某些觀念還是落後的。比如像馬雲,像馬化騰,你們BAT這幾家大公司,這個結構為什麼是VIE結構呢?實際上是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實力跟不上這個形勢,國家也跟不上,所以才能使得國外的人成了他們的最大的投資者。我們看到的東西可能更現實,而美國人確實看的東西比我們超前,這些東西都值得我們反思。

  陳偉鴻:其實這樣的視野會不會跟年齡有關係,我發現三位坐在一起是間隔非常清晰的三個年齡段,是吧。柳總。

  柳傳志:我是1944年出生的。

  陳偉鴻:然後王總是54年,馬總是1964年。

  馬雲:十五年前做網際網路我自己心裏也沒有底!

  馬雲:應該講2000年我對自己是沒有底的,但是對網際網路是有底的。我記得在96年開始做網際網路的時候,我是1995年開始註冊的,應該講中國我可能是第一個註冊做網際網路的人,所以很多人講其實我比張樹興還要早大概半年多,他在中關村貼了一個,我們離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的時候,我在杭州已經幹了一年,只是在杭州沒有人關注我們。

  我那時候跟我的同事講,網際網路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中國,但是是不是我們,我們不知道。我們未必會成功,但是有人一定會成功。所以這是我那時候的感覺。到2000年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是勢不可當,是只是我希望能夠抓住這一步,幾乎這幾年來,每次看到的東西,開幹,結果人家都衝在我前面,結果2000年的時候,我們希望不要被網際網路這一波給淘汰掉了。我從九幾年開始幹到2000年,幾年以後我最怕起一個大早,趕一個晚集。剛才聽兩位老總在講的時候,有一些東西就是中國企業家跟世界優秀企業家沒有半點區別,我們年齡有區別,從事行業有區別,但是所有企業家的學習能力都是非常強的。

  剛才柳總講最早跟我認識,我記得那一天我講的時候柳總是,反正我是沒有看出來,可能我情商比較低,我沒有看到柳總有懷疑的神色,我是一如既往地講我的。但是後來柳總一旦發現,因為他很關注我們的公司,第二年、第三年我們突破1千億的時候,柳總那時候跟我越來越多人接觸,每次接觸我們的,然後對産業,對網際網路的理解,他就像一個很謙虛,在我眼裏他是一個大家,大家中的大家,但是他的傾聽、學習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認真傾聽,認真思考,回去就改變。

  跟健林董事長一樣,我覺得在他身上看到,不僅有一種胸懷和魄力,更重要的是執行力,不把事情能夠做出來。這些方面我在全世界,我很榮幸,我學的英語有機會跟世界所有的大企業家交流過,我覺得這些學習能力,強大的執行力以及情懷,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

  其實我覺得網際網路2000年對我是一個情懷,其實人就累在情懷上面,所以這些人都很累。

  大佬回憶十五年前最讓他們感到新奇的事情是什麼?他們怎麼説?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9月20號21:55央視財經頻道《對話》十五週年特別節目!

  頂級商界大佬的私人書單

  央視財經(記者 張曉麗 張寧 攝影 郭劉佐)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 “十五週年慶典” 于9月14日在央視總部大樓舉行,柳傳志、王健林、馬雲等一眾商界大佬雲集,回想過去十五年,展望未來十五年。在《對話》現場獨家揭露經濟大佬書單。快來跟著大佬來看書,説不定你就成為了下一個15年的商界精英!

  馬雲推薦:金庸小説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第一,我對看書有不同的看法。我看書不多,我覺得人一定要看書,但是看得多不等於這個人有知識,有文化,我不看書很久了。不看書的人也別灰心喪氣,有些人天生不會看書,有些人天生不會讀書,但是不等於不會幹事。社會本身,智商是看書出來的,情商是練出來的。而這個世界注重人們感覺的時候,情商顯得更為重要。我以前看書不少。但是我覺得這麼多年來我看的,重復看,不斷看的書,孔子的《論語》,《道德經》,佛家的佛經,這三樣東西是我受益最深的,這些是真正人類的智慧,我覺得人類2000多年來,智慧有了巨大的變化,書層出不窮,但是人的本性並沒有改變,人性本身沒有改變,知識讓我們這些人對外部世界越來越了解,現在我們眼睛看到另外的星球,但是我們對內心世界並不了解。如果這些書讓我們懂得自己人的性格,你了解自己,就知道世界怎麼回事,我自己這麼感覺。我唯一看完,並且看完很多遍的書那就是金庸小説。我覺得這種給我不斷的想像空間,我不捨得再看一遍,看書就是快樂,但是我不看書不等於我不買書,我買了很多,家裏放著,我一直期待退休以後慢慢看。

  柳傳志推薦:《魚羊野史》、《曉説》、《梟臣》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我現在讀的是高曉松寫的《魚羊野史》和《曉説》。我覺得高曉松也是一個高容量大腦,從今天到世界,從今天到歷史,從各行各業,除了商業以外,很多事情自己認為有根有據的,説的比較通透,他講得有些事情我還專門打電話問他,你是不是真有根據。沒有什麼對商業上的直接影響,只不過是想人活得更明白一點。另外,我想跟馬雲講,看好的網路小説是比看金庸的小説還有意思,我給你推薦一本叫《梟臣》,是一個穿越小説,我覺得比金庸小説好看。其實讀書也有會讀和不會讀的事,我剛才覺得像高曉松為什麼是最強大腦呢?確實很快看完了以後,幾乎能夠把所有東西記錄下來,而且非常流利的表達出來。我沒有這個能力,但是我讀的時候能夠把自己擺進去,讀某些書的時候,把我放在書裏面人的位置,去思考,我如果是他會怎麼做好,這樣看完以後就會有心得,我覺得對做企業依然有幫助。

  王健林推薦:《萬達哲學》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萬達哲學》之所以一直在暢銷榜前幾位,一是因為説實話,二是因為是我自己寫的,沒有用槍手。我把我以前的二三十篇演講整理,大概花了一兩個月整理吧,發佈出來。現在已經發到50多萬了。而且這本書我沒有拿到版稅,那個錢對我來説太少了。我今年讀的書不多,剛剛讀了日本的書,作者我記不住名字,這個書我讀過,為什麼重新翻呢?我覺得這三年中國經濟有一點難受,看看有沒有跟日本20、30年有沒有相象的因素,或者能夠找到一些預防的辦法,這個書很早以前,這個書出了15年,我等於又重新讀了一遍。因為我們兩個國家太近了,中國會不會陷入將來的滯脹,就去近鄰看看有沒有答案。

  300位經濟大佬推薦:你值得讀了再讀

  那麼在《對話》的調查中300位經濟大佬又有什麼好書推薦呢?小編整理推薦前五名,值得你讀了再讀的好書如下:

  《論語》

  推薦指數:★★★★★

  《喬布斯傳》

  推薦指數:★★★★

  《羅馬人的故事》

  推薦指數:★★★

  《三體》

  推薦指數:★★★

  《激蕩三十年》

  推薦指數:★★★

  推薦:《對話》十五年最關注的五本書籍

  《對話》走過十五年,採訪了無數商界政界名流,又有什麼好書推薦呢?在十五週年慶典上《對話》也推薦了五本書,大家看看你看過嗎?

  《富爸爸 窮爸爸》

  推薦指數:★★★★

  《誰動了我的奶酪》

  推薦指數:★★★★★

  《舊制度大革命》

  推薦指數:★★★

  《21世紀資本論》

  推薦指數:★★★★

  《從0到1》

  推薦指數:★★★

  更多內容關注敬請關注9月20號21:55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

  劉江峰:致力於有所作為

  這次受邀參加《對話》 “15年特別節目”的錄製,感觸良多。如此大規模的錄製,數百位企業領導人濟濟一堂,這個中國經濟領域的金牌節目的影響力和高度,無需更多的讚譽之詞來證明了。

  自世紀之交《對話》誕生以來的十五年,也是中國經濟實力騰飛的十五年,更重要的,是中國民營企業價值迅猛增長的十五年。我們有了營業額和市值都達到數千億美元的民營企業,也有了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這是整個中國企業界、企業家們,孜孜努力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經濟和科技領域最為經典的欄目,《對話》15年來一期期高品質的節目,是中國經濟在世界舞臺上走向輝煌的最佳注解。很多中國的明星公司、企業家,在企業和個人的關鍵時刻點,都通過這個節目,有所呈現。15年來《對話》也因此成為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家,整體輪廓乃至關鍵細節的一面鏡子,成為中國經濟業“正在記錄的歷史”。

  在參加節目錄製的過程中,柳傳志、王健林、馬雲,乃至劉永好、李東生等等嘉賓,真誠的發言觸人心弦。雖然在業界看來,柳(傳志)總早已可以算作功成名就,但他仍然表示,還處在階段性的成功。馬雲在發言時説,更多的應該是感謝這個時代——這也可以視作對我們所有企業領導者們的提醒。

  這是最好的時代,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我有幸參與其中,創立多點Dmall這家公司。也算是開啟人生後半場。黑格爾説,世上大概有兩種人:一種人畢生致力於擁有,另一種人畢生致力於有所作為。

  距離上一次參與錄製《對話》的時間並不算太遠,主持人陳偉鴻機智地稱呼我們四個參與錄製的創業者“新的F4”,高興的是,時隔不久,在本次錄製過程中,我們再次相遇,有人説,我們四個人是Future Four。當更多的我們,以創業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介入到這個社會之中,致力於將自己的人生奉獻于有所作為,確實讓人有“行走之中不孤獨”的溫暖和幸福感。

  溫暖和幸福感,也許只能是心中的角落存留。身為創業者,更多的仍然是每天面對各種挑戰,有些是預料得到的,有些則是突如其來的,無論是哪一種,留給我們的,只能是迎之戰、戰之勝。因為,只有當企業的領導者,一直居安思危,心存焦慮和不安,他的企業和員工,才有可能穩定工作、幸福生活。我理解,這是我們這些選擇創業的人,必須背負上的責任,而柳傳志、王健林、馬雲這些企業家,更是背負了這一責任數十年,才有今日的成就。

  不論是成熟的公司,還是剛剛創立的企業,作為領導者,當我們踏上創業的征程,就必須面對一次次抉擇,必須承擔更多人工作甚至生活的責任。在我創立多點Dmall公司時,我曾認真考慮,初衷是什麼,未來的年月裏如何才能不忘初心。

  一些成功的企業,乃至我個人的從業經歷,是很好的參考。謀其上者取其中,即便心存高遠的理想,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也必然要面對繁忙甚至瑣碎的工作,多多少少也有階段決策和長遠戰略有所區別的情況。

  但最終,正如《對話》 “15年特別節目”中,陳偉鴻所言,這是中國人更為自信的15年,我們更希望,未來十五年,因為萬眾創業,因為不辜負美好的時代,因為我們這一批人的努力,讓中國15年後的經濟更為堅實,讓人們能夠生活的不僅更為自信,而且更為幸福。這,也就是所謂創業者的“突破小我”。

  陳向東:讓商業定義時代的偉大

  當我們説到西方文明的時候,更多的是想到西方的商業文明。提及商業文明的時候,我們經常説的是在推動商業文明背後的那些商人們或者説企業家。比如,當我們提及美國的商業文明時,我們會想到蘋果背後的Steve Jobs、微軟背後的Bill Gates、伯克希爾背後的Warren Buffett、Facebook背後的Mark Zuckerberg,以及Google背後的Lawrence Page和Sergey Brin,等等。

  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中的分量更加舉足輕重,這個背後也是因為在世界大舞臺上有了很多中國企業家的名字。像現在大家非常熟知的、在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BAT,就是最好的例證。2005年我第一次到哈佛商學院學習,學習的案例當中幾乎沒有中國的案例。據説15年前在哈佛課堂裏面更多學到的是西方的案例。從2010年開始,美國的課堂上開始討論更多的中國企業,我記得很清楚的是2010年在哈佛商學院的課堂上討論過淘寶案例。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下美國歷史上最大的IPO交易,引起巨大轟動,外媒稱之為一種獨特的中國概念公司,上市後的阿裏市值超過2300億美元。所以,當我們再次聚焦于中國當下的發展,展望未來發展更大的源動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想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後的人們,以及在中國過去幾十年市場經濟當中闖出一片天地的那些真正的榜樣、那些偉大的企業家們。

  《對話》節目是伴隨著我本人成長最重要的節目之一。《對話》15年,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對話的15年,是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的15年,也是更多中國企業家開始為世界所熟知的15年。當《對話》節目15年來做一個總結,做一次真正的回望,做一次自我對話的時候,我在想,《對話》中的那些人們的心目中,對話的分量究竟有多大?對話的影響究竟有多深遠?2015年9月14日下午兩點,當我走進《對話》節目錄製的貴賓廳的時候,其實答案已經明瞭。

  那時我看到了TCL的李東升,他是中國第一個進行海外收購的,給中國帶來了很多並購的經驗;也看到了打造擁有世界競爭力的農産業龍頭企業的劉永好,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糧食話語權;當然,我也看到了國務院教育參事湯敏,把更好的教育帶到更多的貧困邊遠地區;還有我們F4,被別人稱為F4的四位創業者,離開以前的大企業的“冒險家”,正在路上打拼的創業者。以至於有人説,參加這期《對話》的嘉賓在中國佔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分量。

  這期《對話》的主嘉賓是聯想控股的柳傳志、萬達集團的王健林、阿里巴巴的馬雲。我們想到柳傳志的時候會經常想到他所帶領聯想的復盤文化,會想到“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想到王健林的時候,我們會想到萬達強大的執行力文化,以及萬達在過去締造的一個又一個神話;想到馬雲的時候,會想到阿里巴巴擁抱變化的文化以及對整個電子商務領域的引領。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榜樣,我們每個人也都在試圖尋求更好的榜樣。柳傳志對實業、投資、項目的孵化以及對於人才梯隊方面的培養;王健林從地産到文化到旅遊,到綜合性生態的佈局;馬雲從電子商務到大數據到整個線上線下結合,以及整個投資的生態佈局,我想都可以作為意欲成為偉大企業的創業者們領悟和汲取的。

  參加《對話》15週年盛典,近4個小時的錄製,有四個地方蠻觸動我的。

  第一個觸動我的是主題演講。柳傳志、王健林、馬雲每個主嘉賓都有一個5分鐘的主題演講。三個人,三種風格,三種畫面,三種精彩。其實,你作為一名創業者坐在台下,當他們在演講的時候,自己也會緊張起來。你會想如果你是他,會做怎麼樣的主題演講。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登上這樣的舞臺,給你5分鐘,你會怎樣訴説你和你的小夥伴們一起創業的夢想。後來我也了解到,柳傳志的演講稿也是改了一次又一次。一個被稱為超常規的企業家,如此嚴謹認真,實在令人感佩!

  第二個觸動我的是陳偉鴻的“光陰的故事”。《對話》15年,採訪過那麼多的企業家,有那麼多的珍貴鏡頭,把那些珍貴鏡頭進行再發現,再編輯,再精美地呈現,也是超越想像的。我參加過多次陳偉鴻主持的《對話》節目,每次都能感受到一種驚喜。陳偉鴻在現場所講述的“光陰的故事”,真的是一氣呵成。我想,其實那不僅是《對話》的15年,也是他自己的15年,也是我本人坐在電視機前看到現在的15年,也是中國千千萬萬的和《對話》節目一起成長的那些人的15年,更是中國人變得更加自信的15年。後來跟偉鴻聊微信的時候,我説“怒讚《對話》15週年盛典”,陳偉鴻説“狂謝你們的怒讚”。

  第三個觸動我的是現場的那些“企業家大佬”。我們都知道,其實參加這樣的節目,即使是大佬也只有一兩個問題的對話而已,但是我發現大家的這種投入令人感動。非常有意思的是清華大學的李稻葵教授也參加了這次節目,非常不幸的是他遲到了,原因是他非常環保,每次騎著摩托車前往,結果那天路上出現狀況就遲到了。這也是精彩的畫面之一。

  第四個觸動我的是我們這幾位F4。非常好玩的是,自從我們幾位一起參加《對話》節目後,竟然有不少人説我們幾位是創業F4。劉江峰從華為榮耀總裁位置離開創辦多點,現場我們坐在一起,其實也是在對話,當然更有在談合作;還有離開萬科創辦優客工場的毛大慶,每次都非常樂觀,看上去就像打了雞血一般的;以及離開聯想做後汽車市場的張后啟,他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卻非給自己貼一個“不靠譜、不入流、不將就”的標簽,而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靠譜的人。

  創業每天都是忙得一塌糊塗的,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生活,沒有像別人一樣的閒暇。常常是白天剛處理完一百件事情,夜裏又想起還要做的一百件事情。但是,所謂沒有時間並不是覺得有壓力,而是一種責任。有那麼多人信任你,有那麼多的小夥伴選擇與你同行,有那麼多的用戶喜歡信賴你的服務,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奮力奔跑,全力奔跑。張后啟在和柳傳志對話的時候,柳傳志強調了學習和學習能力。我想我自己從去年6月和夥伴們一起創辦跟誰學,其實每天何嘗不是在學習啊,何嘗不是與跟誰學所有的小夥伴一起奮力前行啊。我們非常幸運,有近30萬的老師選擇入駐跟誰學平臺,有近3萬家機構選擇入駐跟誰學平臺。有時深夜夜不能寐、輾轉反側時,我會自我發問:我們是何德何能,得到如此多老師的信任;我們是何德何能,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有那麼多創業者加入跟誰學;當然,我們是何德何能,有如此大的福分盡情享受這個偉大的網際網路時代!

  對了,現場有一個小花絮。有一個觀眾給柳傳志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和柳青對話,你會對話什麼?柳傳志笑而不答,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我猜測,柳傳志的心中該是非常驕傲吧。對柳傳志而言,他創辦了聯想,也是柳青的父親,以前人們都説柳青是柳傳志的女兒,以後會不會説柳傳志是柳青的父親呢?可能這才是柳傳志的另外一種非凡成功!還有,《對話》讓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書,我分享的是《一網打盡》:從1994年由一張門板臨時拼成的工作臺,3位員工和一台電腦,跪在堅硬的地板上忍著膝蓋的疼痛打包,到發展成為今天全球最大的綜合網路零售商,貝佐斯締造了亞馬遜萬貨商店的神話。

  歲月匆匆,有人價值歸零,有人卻價值倍增,只有行動起來,才會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奇跡在屬於我們的時代出現。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商業文明,當然還有在這個時代和我一樣的有著大夢想的創業者們,讓我們相互勉勵,時不我待,唯快不破,全力以赴,馬上出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