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無力償債 天威集團擬申請破産重組

  • 發佈時間:2015-09-21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師燁東  責任編輯:楊菲

  9月17日,兵裝集團下屬的天威集團發佈公告,由於公司及3家子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擬申請破産重組

  9月15日,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重重裝)因無法清償債務被債權人向法律提請了重整申請。9月17日,兵裝集團下屬的天威集團發佈公告,由於公司及3家子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擬申請破産重組。

  此前天威集團為債券違約成為首例國企違約債權案例,而二重重裝亦被市場認為將是債券市場迎來的第二起國字頭債券違約。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當前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天威集團進入破産重組釋放的是積極信號,國企改革正在朝著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機制行進。

  央企剛兌“金身”已破

  二重重裝在9月15日發佈的公告稱,由於公司收到債權人的重整申請,其公司債“08二重債”可能無法按期支付本息。二重重裝表示,如果法院在債券到期日之前受理重整申請,二重重裝將進入重整的司法程式。“08二重債”將在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請時視為到期,公司依法將不能按期向“08 二重債”持有人支付到期本息。

  早在今年4月,天威集團公告稱,無法按期兌付“11天威MTN2”債券本年利息,成為首例國企違約債權。

  中投證券在報告中指出,在天威集團逾期付息事件後,央企剛兌金身已被打破,信用市場“正常化”正在加速,未來更多的信用風險事件需走完從違約-維權-回收三個完整的信用事件處理流程。在市場化和國企改革加速的背景下,企業屬性對信用品質影響下降是大勢所趨。

  9月18日,天威集團發佈公告,根據《破産法》相關規定,天威集團及旗下3家子公司已具備破産重整的條件,經上級批准,擬申請破産重整,確定公司進入破産重組程式。

  保變電氣上週日下午公告稱,天威集團及3家子公司申請破産重整不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保變電氣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兵裝集團,天威集團持有公司22.96%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保變電氣表示,公司與天威集團同是隸屬兵裝集團的獨立法人,天威集團擬申請破産重組的三家子公司與公司也無股權和隸屬關係,故天威集團及部分子公司擬申請破産重整不會影響兵裝集團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地位,兵裝集團的持股情況保證了公司股權的穩定性。

  保變電氣強調,公司生産經營情況正常,運營資金充足,同時輸變電主業發展戰略清晰、明確,且兵裝集團公開承諾支援公司的發展,公司是兵裝集團唯一的輸變電業務平臺,其將通過資産重組、注入資本金等方式持續支援公司輸變電業務的發展。

  國企改革摸索清退路徑

  在李錦看來,天威集團進入破産重組程式,是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大環境下的一種積極信號。

  天威集團此前為國內變壓器行業的龍頭企業,2005年提出同時發展新能源的“雙主業”,隨後兵裝集團入主天威。2014年末,天威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保變電氣向兵裝集團非公開發行1.6億股,兵裝集團對保變電氣的持股比例達到33.47%。此後,天威集團不再是保變電氣第一大股東,且對其不再具有管理權。

  兵裝集團擁有保變電氣的管理權後,在其主導下,保變電氣已陸續將旗下虧損的新能源相關資産置換給天威集團,2013年末保變電氣合併範圍內已無新能源類子公司,重新成為輸變電設備生産商。

  李錦認為,在同一集團下的資産置換,並不能用國有資産流失來概括。把優質資産集中于上市公司,將劣質資産進行破産重組,基本上符合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應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切實保障退出企業依法實現關閉或破産,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産,淘汰落後産能。

  李錦認為,“清理、重組、整合”這三個一批,是國企改革下一步重點要做的事情,也是資本市場尤其關注的事情。二重重裝以及天威集團的案例説明,目前國企改革正在探索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機制,作為國企的歷史資産可以破産,而當前不少國企的整合運作也正在進行。“相對於國企資産的外部重組,內部重組可能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兵裝集團現在的做法,對於正在進行的國企改革來説或許代表了一定的趨向性:劣質資産讓感興趣的資本重組,而國企需要甩下包袱大步前行。”李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