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熊股”分眾傳媒曾暴跌92% 閃婚“備胎”七喜控股

  • 發佈時間:2015-09-18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郭曉偉  責任編輯:王文舉

  如果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成功,那麼中概股回歸A股的範本中又多了一個非典型性案例。

  2005年夏天,江南春帶著分眾傳媒殺入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在和納斯達克的蜜月期裏,分眾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江南春還摘下了“第一位受邀按響納斯達克開市鈴的中國企業家”的名頭。

  憑藉著上市前兩年眼花繚亂的收購,2007年冬天,分眾傳媒股價衝高到66.3美元的高價。暖冬後,江南春和他的分眾傳媒則一步一步走下神壇。到2009年3月11日,分眾傳媒盤中開出4.84美元的低價。相比歷史最高價,跌幅約為92.70%。

  此後,分眾傳媒股價反彈至20—30美元區間。兩年後,分眾傳媒遭到渾水機構質疑,股價再次下跌。在輿論看來,這也間接“硬化”了江南春私有化的決心。2013年5月25日,江南春以35.5億美金的MBO交易價格,結束了和納斯達克長達8年的恩恩怨怨。有數據顯示,彼時分眾傳媒的市值不足27億美元(約合165億人民幣)。

  隨後,分眾傳媒開始了A股上市之路。借殼宏達新材的方案中,分眾傳媒估值457億。不過,在宏達新材實控人朱德洪被立案調查後,借殼方案也宣告流産,而分眾傳媒隨即和七喜控股完成閃婚。

  截至發稿,復牌後的七喜控股已經聯繫開出7個漲停,其股價也由復牌前的13.68元上漲至26.66元,幾近翻倍。

  短短兩年時間,是什麼支撐股價曾經暴跌超過破九成的分眾傳媒市值飆升了300億左右?

  中國經濟網聯繫到七喜控股董秘辦,對方工作人員回應稱,“關於分眾傳媒的估值方案,公司公告中都已做了詳細披露”。

   江南春的收購術

  分眾傳媒上市後,江南春靠著一些列收購,消滅一幹競爭對手的同時,也促成了公司股價的大幅飆升。

  2006年1月4日,分眾傳媒宣佈完成收購框架媒介,向框架媒介母公司Infoachieve支付3960萬美元的現金,併發行2215.7萬股原始股。4天之後,分眾傳媒宣佈同主要競爭對手聚眾傳媒達成協定,兩者合併,聚眾傳媒作價3.25億美元。分眾傳媒將向聚眾傳媒支付9400萬美元的現金,以及價值2.31億美元的新發行股票,這一交易將於第一季度完成。

  藉此,分眾傳媒股價一路上行衝上20美元的高價,江南春的收購步伐也不斷加快。

  2006年6月20日,分眾傳媒以3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購的WAP PUSH運營商凱威點告,在更名為北京分眾無線傳媒技術有限公司之後,正式開始運營。

  7月31日,分眾傳媒與ACL股東達成協定,將收購ACL 70%股份。ACL的子公司PRC通過向中國電影院租賃廣告時間,然後播出廣告盈利。

  此時,分眾傳媒的股價已經穩定的30美元左右。

  2007年2月28日,分眾傳媒再次宣佈,該公司已經同好耶廣告網路達成最終協議,將以700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1.55億美元的分眾傳媒普通股收購後者的全部股份,如果在2007年4月1日到2008年3月31日,好耶達到特定收益目標,將再支付價值7500萬美元的普通股。

  再看分眾傳媒股價,已經爬升到66.3美元的歷史高位。

  如果不是2008年3.15晚會上分眾傳媒垃圾短信遭到曝光,或許分眾傳媒的高光表現還會持續上演。

   拋物線的另一端

  正是這一些列收購,間接為分眾傳媒私有化埋下了伏筆。

  分眾無線垃圾短信被曝光後,股價再次大幅跳水。截至2008年底,分眾傳媒股價已經跌到6美元的低谷。此時,分眾傳媒再次傳出向新浪出售三大核心業務的的消息。不過,股價卻依然持續下行。股價從10美元漲到66美元,分眾傳媒用了將近兩年。而從66美元跌到4.84美元,分眾傳媒僅用了一年。

  2009年9月份,和新浪的並購案遭到商務部叫停,此次大手筆運作流産。

  2010年7月,分眾傳媒宣佈,已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銀湖投資集團簽署了最終股權轉讓協議。據此協議規定,分眾傳媒將把旗下的網際網路業務公司——好耶及其附屬公司一併出售給銀湖投資集團。

  根據交易條款,銀湖投資集團將支付1.24億美元現金,以交換分眾傳媒所持好耶62%的股權。

  當年四季度,出售好耶帶來的7900萬美元的凈利讓分眾傳媒的季報數據十分漂亮,其股價也逐步反彈至20—30美元的區間。

  渾水是不是罪魁禍首?

  和其他中概股一樣,分眾傳媒也曾遭到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狙擊。

  2011年11月22日,機構渾水發佈針對分眾的首份長達79頁的做空報告讓分眾傳媒已經脆弱的股價再次震蕩。

  當天渾水發佈報告,稱分眾誇大LCD顯示屏數量和效果、此前的高溢價收購導致高虧損,以及資産減值不合理、內部交易致股東虧損,給出“強烈賣出”評級。

  此報告一齣,分眾傳媒股價暴跌,最高跌幅逾60%。21日收盤時,分眾傳媒跌幅達39.49%,報15.43美元,當日成交量較日均量放大近25倍。

  江南春發微網志稱,“這種到處造謠聯手做空基金惡意圖利的人為什麼沒人告他們呢?這些人應該得到法律的懲處!”。

  除了分眾傳媒的強勢回應,不少機構也都發出了支援的聲音。

  摩根斯坦利當天發部的投資分析報告稱,維持對分眾傳媒的“增持”評級,目標股價定為46.50美元。摩根斯坦利認為,市場對於渾水做空報告反應過激,因此創造了一次很好的買入機會。

  高盛22日發佈報告也表示,2008年之後分眾傳媒並未進行任何重大並購交易。因此之後充足的現金流主要源自分眾傳媒的核心業務,而並不是持續並購。

  渾水風波後不到一年,江南春就提出了分眾傳媒的私有化。

  江南春認為,美國人很難理解分眾的商業模式,為此也難以作出合理估值。不過也有市場觀點認為,渾水也為分眾傳媒私有化做出了貢獻,即較為低廉的收購成本。

  2013年5月,分眾傳媒以35.5億的價格完成私有化,正式告別糾葛了8年的納斯達克。彼時,有市場數據顯示,分眾傳媒市值約160億元人民幣。

  閃婚“備胎”七喜控股

  由於2013年私有化時簽署的對賭條款,使得分眾傳媒的上市腳步極為迫切。

  對賭協議指出,四年內如果不能重新上市,將按融資協議中的規定以及公司現金及公司持續運營情況,分配至少75%的利潤給股東。

  最先傳出借殼傳聞的是去年年底停牌的宏達新材。今年6月份初,宏達新材密集發佈公告揭開了借殼的神秘面紗。

  公告顯示,分眾傳媒擬以457億元的交易總價借殼宏達新材。其中,宏達新材擬以全部資産及負債作為擬置出資産(作價8.796億元)與置入資産分眾傳媒100%股權(作價457億元)進行資産置換;差額部分宏達新材擬以7.33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約54.42億股,及現金49.30億元支付。

  較兩年前估值提升177%的價格讓市場為之振奮,當宏達新材股民坐等收錢之時,交易突然枝節橫生。

  6月18日,宏達新材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朱德洪先生於2015年6月17日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通知書主要內容為,因公司資訊披露涉嫌違反證券相關法律法規、朱德洪涉嫌違反證券相關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及朱德洪予以立案調查。

  消息一齣,分眾傳媒立馬終止借殼宏達新材,帶著幾乎同樣的借殼方案轉投七喜控股。

  市場分析認為,“分眾傳媒上市迫切,不可能只和宏達新材一家在談。近期A股的走勢,有導致殼資源十分充沛。閃婚七喜控股,也充分説明分眾傳媒之前就在籌劃的多手準備。”

  兩年市值暴漲之謎

  不管是“前女友”宏達新材還是閃婚對象七喜控股,分眾傳媒市值暴漲之謎都備受關注。

  查看七喜控股的借殼重組方案發現,公司此次交易的擬購買資産分眾傳媒100%股權的評估值為458.71億元,增值率高達1750.19%。後經協商,分眾傳媒100%股權作價457億元,與七喜控股股權值相差448.2億元。

  而兩年前,分眾傳媒在納斯達克退市時市值不足27億美元。為什麼短短兩年後其身價暴漲200億左右?又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溢價?

  七喜控股公佈的重組預案數據顯示,分眾傳媒2012年-2014年的營業總收入為61.7億元、66.7億元、74.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3億元、20.78億元、24.17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38.6%。今年1-5月的營業總收入為31.6億元,凈利潤12億元。

  分眾傳媒還承諾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實現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9.58億元、34.22億元和39.23億元。

  而分眾傳媒在美國六年的凈利數據並不穩定。財報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400萬美元、8300萬美元、1.45億美元、-7.71億美元、-2.1億美元、1.86億美元、1.61億美元。

  如此的業績能否撐起如此高的溢價和未來預期,也成了市場議論的焦點。

  “傳統媒體廣告下滑厲害,樓宇廣告較為平穩,增長最快的是影院廣告。”一家廣告公司負責人曾認為,分眾傳媒的業績表現有點出人意料。

  也有投行人士分析稱,在國內傳統媒體廣告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分眾傳媒如此高的溢價是否合理還有待觀察,“在中國,戶外廣告的價值是被高估的,高估幅度個人認為100%左右,分眾傳媒也不例外。”

  資本市場,七喜控股復牌連續開出7個漲停。如此看來,納斯達克八年風雨之後,江南春登的A股之路算是開了個好頭。至於借殼的成色具體如何,或許還要等待時間來驗證。

分眾傳媒(00202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