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ST景谷股權之爭生變:二股東“讓位”雲投集團落空

  • 發佈時間:2015-08-25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經歷長達近8年的控制權之爭,雲南第一家林業上市公司ST景谷(600265,SH)的“股權宮鬥”或將最終畫上句號。

  昨日(8月24日),ST景谷公告稱,公司二股東景谷森達國有資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谷森達)宣佈,由於目前條件不成立,決定終止與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投集團)在2013年簽署的《上市公司股權無償劃轉協議》。

  不過,錯過雲投集團,對於ST景谷而言,卻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位ST景谷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景谷森達雖與雲投集團簽了股權轉讓書,但由於大股東中泰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泰擔保)一直不肯放手,所以沒了下文。

  上述內部人士稱,今年6月,中泰擔保因借款糾紛,將所持的ST景谷股權劃給了廣東宏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巨投資),而宏巨投資是下決心要做好ST景谷的,“接下來,公司將逐步償清負債,內部治理走向正軌,同時發力多元化經營。”

  控制權之爭逐漸熄火

  景谷森達與中泰擔保的纏鬥由來已久。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景谷縣財政局將所持ST景谷6132萬股中的3130萬股轉讓給泰躍係旗下的中泰擔保,自己則退居第二。然而,在中泰擔保接手後,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態卻每況愈下。“鋻於ST景谷是景谷縣唯一的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自然不能眼睜睜看著公司衰退下去。於是關於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之爭就開始了。”一位熟悉ST景谷情況的分析人士表示。

  2008年至今,景谷森達和中泰擔保分別通過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輪番成為ST景谷的第一大股東。而這樣的動蕩局面對ST景谷是不利的,2010年雙方對控制權展開過較量,甚至影響到公司董事會按時換屆。

  直到2014年,雙方才有和解跡象出現。去年,ST景谷完成董事會換屆,全新班底亮相,中泰擔保對外亦表示兩大股東已就公司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一致,雙方將致力於幫助公司經營走上正軌。

  景谷森達將ST景谷股權劃轉給雲投集團的計劃,在2013年發了一紙協議後,就沒了下文。然而,今年6月“劇情突變”,中泰擔保因深陷債務危機,將所持的ST景谷3170.27萬股通過司法劃轉,過戶給宏巨投資。宏巨投資一躍成為了ST景谷的第一大股東。

  對於“空降”的宏巨投資,外界猜測紛紛。作為“新東家”,宏巨投資是真的想把ST景谷做起來,還是只想把這個殼資源轉手出售?景谷森達還會不會繼續和宏巨投資爭控制權?

  ST景谷何時走出困局?

  對此,上述ST景谷內部人士稱,“之前覺得雲投集團遲遲被擋在外面,是壞消息。但從宏巨投資現在的表現來看,又燃起了希望。”據介紹,今年7月以來,宏巨投資已介入了ST景谷,對ST景谷的新班子也表示認可。下一步將引導ST景谷走向正軌。“但還是有一點擔心。”上述景谷內部人士坦言,畢竟雲投集團是雲南本地的國資大佬,而且本身就有林業板塊的業務資源,而宏巨集團總部遠在廣東,又不擅長林業。

  值得注意的是,ST景谷雖負債高企,主業虧損,訴訟纏身,但每當傳來“實際控制人變化”的消息時,股價都會提升。“總是會覺得換了老闆以後,能帶領公司復蘇,在此概念下,股價上漲。”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但這麼長時間過去了,ST景谷仍未走出業績困局,“ST景谷之春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來?這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

  針對目前公司存在問題,ST景谷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的一切困難和問題,只有在深化改革、求得發展過程中,才能得到根本解決,不改革只是死路一條。”

  在上述ST景谷內部人士看來,強化科學的公司治理,就是公司改革的當務之急。此外,要保障該公司的資金,圍繞林業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單純做林業,全國的市場情況都不好。我們現在要做‘林下經濟’,也就是依託公司44萬畝森林資源,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森林旅遊業等産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宏巨投資,詢問其對於入主ST景谷之後的打算,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已記錄下記者的問題,將彙報相關負責人,儘快對記者做出答覆,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回復。而記者昨日嘗試聯繫ST景谷董秘辦、證代辦,其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ST景谷(60026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