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雛鷹農牧違禁肉背後藏三困境 公司回應疑點多

  • 發佈時間:2015-08-04 07:05:2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因參股公司檢出禁用抗生素豬肉,“中國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集團7月29日緊急停牌,又于8月3日復牌。

  期間,雛鷹農牧對外公佈調查進展,稱並未在自留肉樣及飼料中發現氯黴素殘留,也未找到涉事門店中牟縣俊霞雛牧香的相關銷售記錄,仍“無法確定被抽檢産品的來源”。

  但這一解釋仍然存在諸多疑點。

  記者進一步深入調查發現,此次查出問題豬肉的“雛牧香”,其專賣模式一直備受詬病,被業內認為是在走一條十年前就已證明失敗的老路。

  而憑藉“公司+農戶”的委託代養模式,雛鷹農牧在生豬養殖規模上躋身全國十強。但多位專家認為這種代養模式存先天硬傷,監管有縫隙。

  在快速擴張中,雛鷹農牧的管理費用大幅增加,而凈利潤大幅下滑。去年養殖業23家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凈利潤下降,雛鷹農牧就是其中之一,且下滑幅度達350.54%。

  擺在“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面前的困境,恐怕不止是違禁獸藥這麼簡單。

  專賣模式:“雛牧香”經營欠佳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7月28日的公告,標稱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産的、在中牟縣俊霞雛牧香生鮮肉店銷售的一批次豬肉(2015/5/31)含禁用獸藥氯黴素。

  這讓雛鷹農牧旗下“雛牧香”及背後運營公司走進公眾視野。知情人士透露,雛鷹農牧鄭州商貿公司其實是雛鷹農牧産品銷售的參股公司,並不進行産品生産。

  雛鷹農牧公開資訊顯示,集團在2014年9月完成旗下三家商貿公司的股權轉讓,雛鷹農牧分別持有鄭州商貿、北京商貿、上海商貿20%的股權,且其控股子公司——微客得科技持有上述三家公司10%的股權。

  這三家商貿公司主要負責當地“雛牧香”的運營,而雛鷹農牧集團剝離商貿公司業務或許與其虧損有關。雛鷹農牧2013年年報顯示,上述三家企業分別虧損4660萬元、1587萬元和363萬元。

  “雛牧香”是雛鷹農牧首個終端品牌,2012年9月推出後快速擴張。2013年上半年有120余家雛牧香專賣店開業,不過當年下半年僅新開了不到30家。目前雛牧香專賣店在河南有109家、北京8家、江浙滬7家。

  7月31日中午,雛牧香北京東城區中心店裏,光顧的人並不多。據知情人透露,目前該店處於虧損狀態,年營業額只有幾十萬元,北京所有雛牧香直營店加起來難以達到公司規定的線上線下總營業額1億元目標。

  雛牧香北京一家門店店長稱,2013年雛牧香進京時一邊做直營店,一邊做加盟店,而現在已全部是直營了。當時加盟店交20萬-30萬元加盟費即可,合同期兩年,結束後加盟費如數返還,運營期間的房租、裝修、維修等費用全由集團承擔。

  正是這些優惠條件讓雛牧香得以快速擴張,然而好景不長。“年營業額5萬和10萬的店相比,投入的費用並不會少,但利潤卻相差極大。有的商家做了一段時間半路退出,集團投入的資金都打了水漂。”這位人士説。

  據揚州市梅嶺路雛牧香原店主反映稱,他兩年前第一批加盟雛牧香,但“因整個經營模式有問題,江蘇現在都沒有再做”。雛牧香常州市一位原加盟店主也説,由於當初行銷策略不行,“掙不到錢”,上海、江蘇的加盟店如今幾乎已關停。

  一位接觸過雛鷹農牧的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獨立於商超、市場外的肉類專賣店往往高投入低産出,且沒考慮購物習慣,人們不會特意跑到專賣店去買肉。“十年前雙匯就曾摸索過專賣店模式,結果關閉了大批門店。雛牧香搞專賣店時我們就指出過這是死路一條,為什麼還要搞?”

  代養模式:“公司+農戶”存監管疏漏

  雛鷹農牧被檢出的氯黴素是一種抗生素,早在2000年就被農業部從《中國獸藥典》刪除。2002年底農業部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中,明確規定氯黴素禁止使用,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

  對此,雛鷹農牧在8月1日的最新官方聲明中稱,並未在自留肉樣及飼料中查到氯黴素殘留,也沒找到涉事門店問題豬肉在“鄭州商貿”的銷售記錄,無法確定被抽檢産品的來源。

  那麼,這違禁抗生素究竟來自何處?多位行業人士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都認為,根本問題或許還是出在與雛鷹農牧合作的養殖農戶身上。即便這次事故與農戶無關,雛鷹農牧“公司+農戶”模式也是存在監管死角的。

  雛鷹農牧早在2011年就開始“公司+農戶”的“分散養殖、集中管理”委託代養模式,即雛鷹農牧將自有畜禽交予農戶,統一提供禽畜、飼料、防疫、技術,農民則依據合同兌現相應的養殖承諾,如保證一定的存活率等。

  業內人士稱,生豬養殖佔地較多,養殖場建成後需投入一定勞動力及管理成本,委託農民代養則可省去建廠、育肥、管理等一系列成本,企業可實現輕資産快速擴張。正是憑藉這種模式,雛鷹農牧在短短十年間將養殖規模擴大到全國同行業前十的位置。

  但“這種模式有先天硬傷,對合作養殖戶達不到24小時監管。農戶為保證存活率在家裏偷偷用藥,企業也沒辦法監管到。”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説。

  他認為,氯黴素是一種非常烈的藥物,説明豬的病情較嚴重。沒過停藥期,藥在豬體內沒代謝完就進入屠宰加工環節,有可能是雛鷹農牧出現氯黴素豬肉的主要原因。另受成本因素影響,行業內普遍採用抽檢方式自檢,但抽檢率通常不超過5%,這也使問題豬肉存在漏檢可能。

  據馮永輝介紹,國內有大型企業採取另外的高度集約化規模養殖模式,統一配養殖人員,豬肉監管上更到位,這樣養殖的生豬出欄價格每斤要高出同行業1-2毛。

  大步擴張:凈利潤和管理費均“不太正常”

  雛鷹農牧在2010年9月15日掛牌上市時,被業界稱為“中國養豬第一股”。近三年年報顯示,其在西藏、吉林、內蒙古等地注資或增資擴建生豬養殖基地,並於今年6月收購了上游河南太平種豬公司70%股權。

  但大步擴張給雛鷹農牧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雛鷹農牧公佈的資訊顯示,2014年雛鷹農牧總營收額17.62億元,而其管理費用佔比高達13%,比2013年度增加7121余萬元,同比上升44.11%。它將管理費上升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公司規模擴大、人員增加,相應的工資、折舊等費用增加所致”。

  業內人士介紹,通常情況下,養豬成本70%來自飼料,醫療、動保約佔營收額的5%,固定資産折舊佔比不到5%,管理成本不到10%。這13%的管理成本已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雛鷹農牧2013年的年報數據更是“誇張”,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上升198.99%、104.66%和69.70%,三費累計4.17億元,佔當年總營收22.32%。

  凈利潤則是雛鷹農牧另一項“不太正常”的數據。2014年,雛鷹農牧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1.89億元,下滑幅度達350.54%。雛鷹農牧解釋稱,這是生豬價格下降及銷售減少所致。

  但業內卻有不同看法。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認為,雛鷹農牧凈利潤下降超300%,在養豬業並不算常態。儘管2014年豬肉市場不景氣,但養殖業23家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凈利潤下降,雛鷹農牧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雛鷹農牧的銷售毛利率僅11.61%,低於行業整體水準。豬肉價格低迷是凈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主要還在於産能擴大導致管理費用上升,縮減了利潤空間。”鄭宇潔説。

  他認為,近年消費者飲食結構調整,豬肉的消費增長量整體呈下降趨勢。而過度大步擴張會給公司的資金運營帶來壓力,甚至可能造成資金鏈斷裂。

雛鷹農牧(00247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