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雛鷹農牧”,股票簡稱:雛鷹退)結束退市整理期,被深交所予以摘牌。在45個交易日內,雛鷹農牧將轉入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
以0.17元/股告別A股市場
2019年7月5日至8月1日,雛鷹農牧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依據深交所相關規定及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8月19日,深交所決定終止雛鷹農牧的上市。
自8月27日起,雛鷹農牧進入退市整理期,截至10月15日,因已滿30個交易日,雛鷹農牧的退市整理期正式結束,並以每股0.17元的均價告別A股市場。10月16日,深交所對雛鷹農牧予以摘牌。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仍有部分投資者在進行買進賣出。截至10月15日收盤,雛鷹農牧當日成交金額達到1676.01萬元,換手率達到4.79%,最大買入方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求是路證券營業部,當日買入322.94萬元,賣出161.97萬元。最大賣出方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晉江長興路證券營業部,共賣出199.32萬元,同時該營業部也是上一日的最大買入方。
雛鷹農牧稱,股票被終止上市後,將及時做好相關工作,確保雛鷹農牧股份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45個交易日內可以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同時,根據相關規定,將儘快聘請股份轉讓服務機構,委託其提供股份轉讓服務,並授權其辦理證券交易所市場登記結算系統股份退出登記,辦理股票重新確認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份登記結算的有關事宜。
而對於終止上市後雛鷹農牧的股票辦理股份確權、登記和託管的手續及具體安排,雛鷹農牧表示將在未來另行公告。
資金危機致雛鷹退市
公開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成立於1988年。2010年9月,雛鷹農牧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當年年末,雛鷹農牧的營收達到6.83億元,凈利潤達到了1.23億元。
2018年6月開始,因先前投資規模較大、行業不景氣等多方因素影響,雛鷹農牧的資金與信任危機開始爆發。先是被爆出控股股東侯建芳持續質押公司股份,又在2018年9月被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
緊接著在2018年11月,“18雛鷹農牧SCP001”短融券的違約被公告。當時的雛鷹農牧表示,應償本息達到5.28億元,但因現金流緊張無法籌措足額償債資金,最終推出了“利息部分以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産品支付”的“肉償計劃”。
最終在2018年,雛鷹農牧實現營業收入35.56億元,同比下降37.60%,實現凈利潤-38.64億元,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股票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而對於當年業績下滑的原因,雛鷹農牧曾表示是由於資金告急、飼料供給不實時,最後“餓死了豬”。
2019年,雛鷹農牧股價自5月開始持續下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下滑77.48%;實現凈利潤-15.18億元,同比下滑96.02%;資産負債率高達95.04%,總負債高達185.27億元。同時,雛鷹農牧當時所涉訴訟多達103項,且大部分均與金融借貸相關。
7月25日,雛鷹農牧曾試圖以債轉股的方式,與三家債權方合資成立3家生豬養殖公司的方式降低應付賬款,緩解資金壓力,但這一行為也並未阻擋住雛鷹農牧股價持續下滑趨勢,至8月1日,雛鷹農牧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最終出現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雛鷹農牧退市是一個必然結果。表面上看,是上市公司的資金鏈出了問題,但是資金鏈背後可能有很多我們外界難以獲知的問題。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認為,雛鷹農牧是因為被一時的泡沫光環衝昏了頭腦,忽視了業務經營,一步步走上了覆滅道路。
“養豬第一股”短期難歸來
2018年,深交所在最新修訂的股票上市規則中提出,公司申請重新上市應該符合包括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均為正值且累計超過3000元等條件。
然而,因涉嫌違法違規,2019年3月,雛鷹農牧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至今尚未得到調查結論。而根據2019年半年報,雛鷹農牧上半年的凈利潤則虧損了15.18億元。
此外,雛鷹農牧的8月份銷售情況簡報也並未展現出任何有關盈利能力的好轉跡象。2019年8月,雛鷹農牧銷售的生豬僅有2000頭,其中,商品肉豬銷售量為1700頭,普通豬銷售均價14.17元/公斤,環比下降4.84%,銷售收入為200萬元。
綜上,雛鷹農牧重新申請上市的時間變得未知。而在朱丹蓬看來,待以上因素影響消除後,從整體發展前景出發,雛鷹農牧還是有機會重返A股,“畢竟,豬肉是剛需,河南省也不會希望少一家上市公司。”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