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評論:萬科價值重估是怎樣發生的

  • 發佈時間:2015-08-03 04:0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宇嘉  責任編輯:楊菲

  萬科已經告別了重資産的傳統房企,其價值重估也就到來了。

  近期,資本市場發生了一起令人關注的事件:前海人壽連續兩次增持萬科,一躍成為萬科第二大股東。此舉到底是財務投資行為,還是“門口”野蠻人的控股投資?在當事人雙方保持沉默的情況下,我們作為局外人,自然不好做評價。但有一點是確認的,那就是萬科的價值被低估了,或者到了需要重估的時候,而這一機會被“潮汕幫”背景的前海人壽發現了。

  自2013年提出“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轉型目標後,萬科認為新房開發空間已見頂了,用萬科現任總裁鬱亮的話來説,誰再“拼規模”,誰就死得更快。於是,萬科在轉型上動作頻頻,比如進軍商業地産,試水萬物倉、幸福驛站等社區配套,通過“萬萬合作”輸出“操盤”能力,城市公共設施代建,推進小股操盤和事業合夥人等創新。

  但是,相比前三次轉型的春風得意,萬科第四次轉型來的非常艱難,“動作不少、效果卻不大”,就連王石都抒發了“下一個倒下的可能是萬科”的悲情。轉型不得志,萬科第二代精英管理團隊的人才開始流失。而且,流失的高管轉而投入了像創客空間、房産電商等等房産新型領域,更凸顯了萬科在轉型上的窘境、堅守傳統上的老態。

  同時,對於銷售規模見頂的判斷,加上轉型牽扯精力,萬科在銷售上投入的力量相對減少,老大的地位差點被綠地超越(銷售金額已經被綠地超越)。而且,恒大和碧桂園等地産行業的後起之秀也步步緊逼。事實上,銷售規模見頂的判斷,確實有一點早了。2015年,國家對於樓市未來發展態度明確,即房地産剛性需求是長期的,並提出了促進自住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新主題。

  轉型不如人意,加上龍頭老大地位岌岌可危,萬科股價一路走低也就不奇怪了,7月中旬滬深兩市反彈前,萬科PB(市凈率)只有1.4,遠低於行業整體1.8的平均PB;市盈率11.2倍,比行業31.83倍的平均市盈率也低很多。幸虧,踏錯節奏後,迷途知返的步伐還算快。首先,萬科抓住國家政策激勵的大好時機,及時補倉捍衛行業老大地位。今年上半年,萬科拿地同比增長了47.8%,貨值可持續性得到改善,未來業績增長預期改善。

  與此同時,萬科在銷售方面持續發力。今年上半年,萬科實現簽約銷售額1099.6億元,成為唯一“破千億”的房企,而恒大和綠地等“追趕者”沒有了去年底的銳氣,銷售額僅為823億和824億;4-6月份,萬科月銷售額同比分別大幅增長39%、42%和30%,銷售持續超預期,龍頭老大的地位再次凸顯。

  對比恒大、綠地和萬達的新玩法就知道,轉型不能再堅持“理想主義”的信念了,而是要遵循資本市場的“新玩兒法”。憑藉“上天入地出海”,綠地上市前就將故事講到了極致。借殼金豐投資實現上市後,綠地憑藉2000億元的市值一舉超越了萬科。2015年,綠地講故事延伸到了網際網路金融,傍上了螞蟻金服和陸金所等網際網路金融老大。

  萬達分拆商業和影院,並分別在香港和內地上市,創造了在港融資最大IPO,賺足了眼球。進入2015年,萬達高調宣傳其新四大支柱(商業、文化、旅遊和金融),並在半年內狂擲170多億元大肆收購兼併轉型相關行業,宣誓每一個版塊都將分拆上市,並將做到全球最大。恒大也不甘示弱,地産和恒大健康已經上市,足球、文化以及礦泉也在新三板上市,集團旗下糧油以及乳業也有望相繼上市,六大多元化産業和資本運作平臺隱現。

  由此看來,萬科調整策略勢在必然。5月,聯合鵬華基金,萬科發行境內首只公募REITs(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開啟輕資産轉型;6月,通過物業市場化及事業合夥人機制議案,加速萬科物業市場化輸出、分拆上市及引入事業合夥人制度;介入微生物技術,探索“垃圾圍城”下的盈利機會;從物業管理入手,延伸到社區教育、醫療等社區配套,未來將形成物業、養老和醫療、物流、酒店和度假等五大板塊,以事業部制和分拆上市推進轉型。從維護行業地位,或是轉型上,萬科已經告別了重資産的傳統房企,其價值重估也就到來了。7月中旬股災後,無疑是“抄底”的最佳時機,而萬科的股價在近期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就是價值重估的反映。

  (作者係深圳房地産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