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借殼曲線入場頻折戟 P2P平臺上市夢難圓

  • 發佈時間:2015-07-09 05:31: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莉  責任編輯:楊菲

  今年以來,多家P2P平臺宣稱正在啟動上市程式,並通過多種方式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方案之中,但最終屢屢宣告失敗。日前,兩家上市公司先後公告終止資産並購重組方案,其涉及對象均指向P2P平臺。而受A股大幅回調的影響,多只P2P概念股遭受重創。伴隨IPO暫緩和新三板市場的降溫,不少P2P企業不得不將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擱置。

  業內人士認為,P2P平臺自身面臨的運營風險不斷積聚,使其盈利模式和風控操作均處於較大的不確定之中,市場對其估值的難度較大。目前,已有P2P平臺負責人開始考慮通過剝離P2P業務、對接非標資産、借殼等方式“曲線”進場,但預計上述操作仍將經歷漫長過程。

  借殼無望 P2P上市受挫

  “很多人都宣稱過自己籌備或已經開始啟動上市計劃,但實際上國內卻沒有一家P2P平臺真正獲得成功,即便是通過上市公司借殼這種曲線進場的方式,難度也是非常之大,現在還沒有看到可行的案例。”一位P2P行業第三方平臺負責人表示。近日,有關P2P平臺借殼上市計劃夭折的消息再次在坊間發酵,網貸平臺在上市之路中屢遭挫敗,無疑也凸顯著市場對行業整體並不樂觀的預期。在業內看來,近期IPO暫緩的出現,則進一步拉開P2P企業與資本市場的距離。

  儘管屢次受到市場輿論的熱度追逐,深圳老牌P2P平臺紅嶺創投借殼上市公司三元達的“傳聞”可能將暫告一個段落。6月29日,停牌4個多月的*ST元達公告稱,由於本次重組交易標的的相關産業和監管政策尚不明朗,本次交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保護全體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産重組。隨後7月2日,三元達公佈的權益變動報告顯示,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持有佔比13.33%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據悉,早在今年2月,市場對紅嶺創投借殼入場A股的計劃猜測頗多,但據周世平後來解釋,“此次僅為個人收購行為,不存在借殼三元達説法,暫無在此次收購完成後12個月內資産重大調整計劃。”市場人士分析,紅嶺創投意圖進入資本市場的計劃可能已被擱置。

  無獨有偶,另一家P2P平臺聯姻上市公司的計劃同樣遭遇“滑鐵盧之役”。6月23日,上市公司浩寧達發佈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稱,此次審議包括“收購團貸網股權暨關聯交易”在內的議案均未獲得通過。同日,團貸網方面證實,因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雙方未能在滿足多方條件下達成一致,本次與浩寧達的合作全部取消。公開消息顯示,團貸網取消合作在於無法滿足向浩寧達承諾連續三年盈利增長的承諾,業內評析“其中的對賭協議過於苛刻”造成上市公司和P2P平臺合作最終的落敗。

  實際上,當前A股市場大幅回調的趨勢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概念的降溫,也令P2P平臺謀求上市的市場環境日益悲觀。相關統計顯示,在近期市場調整中,除了停牌公司之外,從6月19日至今,30家P2P概念股整體跌幅均在30%以上,而此前因P2P改名的上市公司股價已經出現腰斬。在市場人士看來,上市公司將P2P股市引發的市場熱炒已經成為過去,上市係的P2P平臺反而成為“燙手山芋”。

  一位曾參與多家P2P平臺運營的人士透露,由於用人不當、運營錯位等因素,部分有上市公司背景的P2P平臺運營成本和消耗的資源代價極高,但平臺本身業務並無起色,已經有上市公司表達可能會暫停或放棄旗下P2P業務。據棕櫚樹CEO洪自華分析,此前不少上市公司希望憑藉網際網路金融概念進行市值管理,但隨著市場行情轉變,這樣的操作已經失去市場,很多上市公司和P2P平臺的合作也沒有實質意義。

  此外,由於監管具體政策遲遲沒有落地,加上當前資本市場大波動,造成P2P平臺短期內實現上市的可能性大大縮小。7月4日晚間,證監會因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決定暫緩IPO,這也令不少P2P平臺負責人備感焦慮。而此前有股轉系統方面的人士也表示,對應監管行業部門沒有出臺相關政策的企業,暫不受理掛牌申請,這也意味著P2P企業直接掛牌新三板的通道暫時關閉。“行業監管政策不落地,P2P平臺就無法獲得正式的合法身份,無論是通過上市還是其他融資通道,都會存在非常大的障礙。”上述第三方平臺負責人表示。

  風險積聚 平臺估值虛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P2P平臺上市環境出現變化之外,多數P2P平臺自身達不到上市條件也是行業屢次無緣資本市場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大多數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而按照當前的上市制度安排,必須符合連續三年盈利的指標,在硬性的盈利指標面前,P2P平臺很難過關。”深圳一家中型規模的P2P平臺負責人坦言,當前的制度安排對企業的經營業績、治理結構和規範性都有各類指標要求,仍處於草莽階段發展的P2P行業大多難以達到擬上市的要求。

  與此同時,業務風險的集中和風控的不確定性,令市場對P2P平臺的運營安全表示擔憂,這也成為其上市的重要障礙。據網貸之家數據,今年上半年,問題平臺高達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且已超過去年全年問題平臺275家的數量。截至2015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786家,其中6月份新增問題平臺125家,較上月大幅增加。

  “平臺真實的用戶數、成交額、壞賬率、股東關係幾乎是行業內不能説的秘密,但P2P要走上市之路,就必須把這些指標和資訊對外公佈出來。”上述P2P平臺負責人表示,資訊披露的透明公開是網際網路公司轉為公眾公司最重要的門檻,如果沒有能力解決信披問題,上市幾乎難以成行。法律人士分析,借款逾期和跑路事件的頻發降低P2P行業整體信用度,而有些平臺並非單純的資訊仲介,還設有資金池模式,同時壞賬的風險較高,加上有關P2P監管的法律並沒有出臺,擔保這類P2P平臺上市,實際上對保薦機構和律師行業都存在極大的執業風險。

  除了仲介機構之外,對於接盤P2P平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可確定的業務風險也成為市場普遍的擔憂,這也令上市公司在展開與P2P平臺合作時必須簽署相關的“對賭協議”。“有些平臺現在項目風控基本做到位,但很多問題可能兩年後才會顯現,不得不提前簽署盈利承諾方面的業績對賭。”上述參與P2P平臺運營人士表示。廣東江門某上市公司全資設立P2P平臺時發佈的公告顯示,眾多涉及P2P的上市公司主要面臨政策、經營和管理等方面風險。上市公司將面臨P2P未來業務無法持續佔據優勢、盈利能力不確定、跨界收購P2P缺乏管理經營、未來P2P行業或被納入監管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目前不少P2P平臺獲得各路資本支援和較高估值水準,但由於盈利模式和風控手段模糊,市場普遍的估值也存在一定問題。據深圳某創投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當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融資熱潮,其市場化估值的標準並不統一,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若按標的資産真實的流量、變現能力和風險控制來進行評估,很多平臺實際價值已經被高估。“當眾多資本僅僅憑藉網際網路金融概念的熱點來搶奪P2P資産時,實際已經將P2P業務存在的金融風險後置,一旦爆發則會損傷投資者利益。虛高估值背後可能蘊藏風險,這也可能造成P2P平臺上市方案較難獲得通過。”

  曲線進場 P2P業務或遭剝離

  對於多數平臺而言,直接上市的通道變得日益艱難,選擇海外上市或曲線入市的方式開始第二選擇。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此前在美國上市的作為純資訊仲介的P2P企業Lending club而言,國內多數網貸平臺在運營模式上並沒有真正做到純粹的資訊仲介,同時行業的風險集中,資金池和剛性兌付等問題尚未解決,網貸平臺作為獨立主體上市的可能性並不大。

  為了儘快搭上資本市場的融資快車,不少曾以P2P業務為核心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始進行自身的業務轉型,通過分拆業務的方式謀求上市通道。據東莞一家P2P平臺負責人透露,由於當前股轉系統不接受P2P企業掛牌受理,只有將集團業務分拆為P2P業務和社交電商業務兩個板塊,其中非P2P板塊尋找新三板的殼資源公司爭取上市,而P2P業務則等待政策放開後,再考慮將資産重新注入其中。

  今年3月份,中國平安宣佈將旗下直貸通業務、陸金所下轄的P2P小額信用貸款及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三個模組統一整合成“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而陸金所在剝離P2P業務之後將轉化為純粹金融理財資訊資訊交流和非標金融資産交易的平臺。在洪自華看來,陸金所背靠平安,平安體系金融牌照齊全,將相關業務剝離至平安體系中的其他部門,相對容易實現。而作為資訊服務平臺,在業務合規方面要達到上市的要求和監管則容易許多,因而相對於純P2P平臺,第三方服務平臺更容易實現上市。

  除了對接非標資産、借殼新三板等方式之外,借道四板市場融資也成為P2P平臺謀求曲線進場的另類方式之一。據券商方面人士了解,P2P企業可以選擇進入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E板,然後走綠色通道轉新三板進場,由於新三板需要兩年輔導期,而E板市場資金到位後僅需6個月,業績達標後轉板再續6個月,相當於為入市新三板縮短一年期限。

  儘管模式多樣,但不少上市公司及證券機構人士對P2P平臺順利上市的預期並不樂觀。有業內人士坦言,無論模式如何翻新,其真正能夠順利執行操作所需耗費的時間也會非常漫長,期間存在平颱風險暴露等不確定性風險。“如果P2P平臺進入主機板市場時,上市公司和創投需要參考相關行業監管規定,但由於P2P行業並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造成P2P平臺上市面臨無路可走的局面,目前可預期的是明確的監管政策出臺或者上海戰略新興板對網際網路金融類企業上市門檻的放鬆,P2P平臺的上市問題才有可能迎來轉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