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銀杏事件雲南白藥或蓄意隱瞞 其産品上黑名單多次

  • 發佈時間:2015-05-29 07:2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圖片來源:資料圖)

  非法生産銀杏葉提取物並銷售牽涉到一大批國內醫藥企業。《經濟參考報》5月27日的一篇報道指出,食藥總局相關人士5月26日指出,監管部門已經核查19家藥品生産企業,均從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購買非法銀杏葉提取物用於藥品生産,正督促企業召回産品,並指出,經雲南省食藥監管局核實,雲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公司為合法的藥品經營企業,該公司從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購買6900公斤銀杏葉提取物,並全部銷售給雲南希陶綠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據報道,雲南希陶是康恩貝的子公司,由康恩貝子公司銷售給了下游不少上市公司生産。儘管雲南白藥稱屬於“正常貿易”,但企業在正常貿易中是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如果沒有利潤可圖,如果不知道這6.9噸非法銀杏提取物的價格低廉,雲南白藥會去做倒手的買賣嗎?作為國內一家著名的醫藥上市企業,雲南白藥難道從市場報價上看不出來這6.9噸銀杏提取物的真假嗎?

  雲南白藥既然知道自己理虧,卻還不願承認一些事實。在四天前即5月21日,雲南白藥還信誓旦旦地表示旗下所有全資子公司均未生産含銀杏葉提取物的任何製劑産品,也“從未使用過”。《經濟參考報》5月22日再次發文,引述食藥總局相關人士説雲南白藥“事實確鑿”。5月26日,雲南白藥再次公告確認,其旗下子公司—中藥資源公司從銀杏葉藥品違法生産企業桂林興達藥業有限公司採購過6.9噸銀杏葉提取物。

  雲南白藥為什麼在記者追問、食藥總局兩次發聲後,才願坦誠事實?沒有的事不要怕,遲早會查個水落石出,有了事也不要怕,大膽承認,向公眾道歉,藥品收回,已服用藥品出問題的,儘快善後解決,這才是一個成熟企業應該做的事。雲南白藥為何會置百年老店的聲譽而不顧,對既有事實描述得前言不搭後語,到底是管理不善,還是本想蓄意隱瞞躲過風頭?

  其實雲南白藥近幾年早已事件頻發。2013年2月7日,新華網消息,香港衛生署、澳門衛生局2月5日發文,指令藥物進口商豐華(香港)公司回收五款中成藥,分別為“雲南白藥膠囊”、“雲南白藥散劑”、“雲南白藥膏”、“雲南白藥氣霧劑”和“雲南白藥酊”。

  此前的2012年7月,雲南白藥子公司生産的“清肺抑火片”因重量差異,被廣東省藥監局列入“黑榜”。2012年12月19日,四川省藥監局在其官網上曝出雲南白藥膠囊水分項目不合格。2013年1月,川藥採聯辦取消了雲南白藥膠囊基本藥物中標資格及集中上網採購資格,並將其列入“黑名單”。

  而更早的2007年,湖北省藥監局發佈的藥品不合格名單中,雲南白藥“田七花葉顆粒”、“熱毒清片”均不合格。2008年10月,河北省河間市藥監局通報稱,雲南白藥的“燈盞花素片”性狀不合格。2009年第三季度,廣東省藥監局發佈公告稱,雲南白藥的“開胸消食片”不合格。

  綜觀雲南白藥改口事件,雲南白藥在主管部門第一次通告後時先是罔顧左右而言他,公告避而不談銷售問題,短短幾天又再發公告承認存在“正常貿易”。作為一家上市的公眾公司,如此出爾反爾,這背後透露出其對公眾權益的冷漠態度。然而直到今天,筆者也沒有看到雲南白藥在這件事上應該表現出來的擔當與責任,沒有看到他們的半點歉意,他們仍在強調是“正常貿易”,仍在偏重強調公司沒有生産銀杏葉提取物。而對於這一“正常貿易”可能或已經給市場、老百姓造成的危害和後果,沒有半點解釋。雲南白藥改口事件,留給公眾的疑問還有很多,他們對待公眾的冷漠態度則更值得深思。

雲南白藥(00053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