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天災存疑:活難見殼 死難見屍
- 發佈時間:2014-11-03 00:31: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黑天鵝事件發生後,獐子島召開了海洋牧場災情説明會,卻仍然遭到了投資者的諸多質疑,獐子島8億巨虧事件變成了一個死無對證的無解迷局。
“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將面臨著兩方面的危機——信用危機、投資價值危機,近期關於上市公司的傳言非常多,包括‘第二個藍田’、資金挪用等,我們會認真地解答投資者的質疑,把問題説清楚。”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在11月2日的會議上表示。
但是,獐子島的解釋似乎難以回應投資者的質疑。有投資者質疑,“獐子島2011年或許根本就沒有投苗”,另有投資者表示“生要見貝,死要見殼”。總結起來,投資者對獐子島的質疑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如何證明2011年的時候確實投苗了?二是,如何證明即將採捕的扇貝確實死亡了?
針對獐子島沒有投苗、虛增存貨的質疑,獐子島鎮集體經濟管理委員會張主任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非常肯定地表示,“投苗這麼大的事情怎麼會有假。每年11月中旬開始的投苗,是一年之中的大事,公司專門從福建租大型的船舶來進行投苗,獐子島有許多人是集團的員工,都要參加投苗期的‘大會戰’。大家都參與,每一年投苗都是客觀存在的。”
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則表示,公司所有披露的內容都是經過會計師審核的,不存在欺騙。此次絕收的海鮮是2011年11月底播的,總苗量74億枚,新海每畝7500枚,老海5500枚;苗種來源有三個:公司自育苗種、旅順自然採苗、大小長山外購苗種;共花費5.37億元。
對於“死要見殼”的問題,公司董秘孫福君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的説法是,“扇貝目前的回捕率大約在10%-15%左右,每畝播5500枚的話大約只能收回550枚。大部門死亡的貝苗要麼被沖走,要麼被掩埋在海底,只有少量扇貝殼會撈上來。如果死殼都能大量撈回來的話,海底不早被刮壞了嗎?”
當地漁民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地採捕扇貝都採用拖網採捕的方法,“大部門死亡的貝苗時間一長肉就腐爛了,最後只剩下一個死殼,不是沖走就埋進沙子裏了,很難説是把死殼也給撈回來。採捕的時候,一般是一米五左右一個網,網在海底走的時候,遇到有重量的物體,它就會形變,然後往前一拉縮回來,這樣就相當於一腳把扇貝踢起來,網再往前走的時候,扇貝就落網裏了。而如果遇到死殼的話,由於重量不足,很少能捕撈回來。當然,活的扇貝在入網的時候也會把一些死殼帶進網裏,但如果一個區域扇貝都大面積死亡的話,那麼死殼都很難撈回來。”
更可能的情況是,獐子島黑天鵝事件的答案或許將永遠塵封在冰冷的海底,成為水底下誰都無法破解的不解之謎。
“我們遭到投資者的質疑也很正常,因為畢竟是在海底下,不像生長在地上的東西,確實很難説清楚,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向投資者揭示。”孫福君表示。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發生後,最受傷的無疑是基金經理們,有基金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此完全無法理解”。獐子島一直是頗受基金青睞的“大白馬”,據統計,上市以來,共有35隻公募基金、16隻券商理財集合曾先後重倉持有。另外,截至三季度末,共有包括3隻社保基金組合在內的9隻機構組合持倉獐子島。
10月31日上午,開完災情説明會後,孫福君緊急飛往深圳,向沒來得及參會的基金一一解釋。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基金經理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2012年和2013年底播的扇貝的業績預期如何?二是出事海域又該如何持續利用?
孫福君表示,“業績方面,這次出事後,明年還會有29萬畝要收穫的海域受到影響,肯定會降低明年的收入。不過,這兩年公司進行了相關多元化的産業佈局,其他産業有了比較好的發展勢頭,對業績會有一些貢獻。另外,2012年公司啟用了大幅改進的底播策略,好苗種投放優質海區,這樣在單産方面,我們還是謹慎樂觀的。至於出事海域的後續利用,一方面,我們認為它還是適合做蝦夷扇貝增殖區的,雖然不是最優,但也是次優。另一方面,我們現在也已經有了新的苗種來應對這一情況,主要就是大西洋深水貝,苗種的繁育現在已經進入到生産化管理階段,也就是要逐步進行批量化生長的。在加拿大,它就是生長在40-50米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