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三問註冊制:是否殼資源就真沒有價值了?

  • 發佈時間:2015-12-25 08: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很多人認為,註冊制實施以後,A股目前的殼資源就沒有價值了,其理由是大量好的公司可以走正常的渠道去IPO,沒必要借殼。但事實真的會這樣嗎?

  首先,註冊制會不會真的造成數千上萬家企業在一個月一年之內集中上市?肯定不可能。註冊制非常考驗承銷全産業鏈的水準,哪些公司是好公司,這些公司值什麼價,市場的話語權比較重,可以説新股發行反而沒有現在審核制那麼容易,因為準生證不是發審委發,是市場發,因此究竟能發多少新股,市場的承接能力是關鍵。這是一個一二級市場投資與融資雙方博弈的過程,怎麼可能一實施註冊制就什麼公司都可以上市呢?有人拿新三板説事,説新三板就是註冊制,幾年上了三四千家公司,但大家知道不知道,新三板那叫掛牌,不叫上市,是沒有融資的掛牌,這和A股市場有天壤之別。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即便實施註冊制,即便融資規模會放大,但能順利上市的公司也是有限的。2015年,新股總共發行了220家,總融資規模1500億左右。有機構預計,明年新股發行會加速,但即便如此,預計能上市的新股也就400家左右,總融資規模2200億左右,上市資源依舊粥少僧多。中國有多少企業希望上市?2014年全社會融資規模是16.46萬億元,股市的直接融資佔比有多大,一目了然。全社會的融資需求是如此迫切,想融資想出名想成為響噹噹的公眾公司的企業數以萬甚至十萬級計,股市每年能消化的畢竟是少數,或者説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能消化的畢竟是少數。資産重組借殼上市依舊會成為一種比較現實的方式。

  實際上,兼併重組是資本市場最根本的屬性之一,放之四海而皆準,A股概莫例外。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並購總額截至11月底已達到4.2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意味著,2015年全球並購,將超過創全年曆史最高的2007年的約4.12萬億美元,時隔8年刷新歷史記錄。而資本市場是實現兼併重組的一個主要陣地,比如就在12月發生的美國最大兩家化學公司杜邦與陶氏化學合併,合併後的陶氏杜邦公司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只不過,像中國這樣一個上市資源相當匱乏的地方,更多的兼併重組故事是強勢的非上市公司兼併沒落的上市公司,從而實現殼資源的脫胎換骨。

  那麼,殼資源怎麼才會真正沒有價值呢?那就是在實施註冊制的同時強力推行真正意義上的退市制度,而且嚴格逗硬,不留死角與餘地,但現實角度看這根本無法實現。現在沒有退市制度嗎?有!但真正退市的有幾家?看看長航鳳凰,停止交易幾年,又風光無限地回來了。而且在上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管理層也是鼓勵退而不死和資産重組的,有什麼辦法?有那麼多資源想上市,又有這麼多垃圾公司佔著殼資源不作為,只有這樣騰籠換鳥。因此,殼資源在註冊制以後依舊會繼續發揮“餘熱”,這是市場決定的,不是感情決定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