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IPO審核放在交易所是註冊制主流方案

  • 發佈時間:2015-03-04 01:43: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傑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註冊制方案還沒有確定,IPO審核放在交易所是幾種方案之一,不過是目前的主流方案。註冊制改革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差異化上市條件,交易所內部要進行分層,上交所要建立自己的戰略新興産業板。衍生品也是上交所未來要重點發展的品種,股票期權會繼續發展和擴容,但新品種推出時間不確定。

  交易所內部要進行分層

  桂敏傑表示,對股票發行註冊制今年推出比較樂觀。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目前上交所在進行相關準備工作。一是參與規則制定,從交易所層面參與方案設計;二是進行人員儲備,搭建合適的架構適應註冊制帶來的變化;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方面的工作,不僅是投資者教育工作,還有發行人、仲介機構角色調整的宣傳和培訓工作。

  桂敏傑説:“註冊制落地當然越快越好,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法律依據。目前,證券法規定的證券公開發行制度為核準制,而要改革為註冊制,就必須先修訂證券法相關條款。兩會後證券法修訂草案會提交人大審議,預計今年內應可完成修訂。”

  在談及多層次資本市場時,桂敏傑表示,註冊制改革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差異化上市條件,不再是統一的上市標準,交易所內部要進行分層,上交所要建立自己的戰略新興産業板。多層次資本市場是跟我國經濟、企業結構相關聯的,不同的企業發展水準和發展階段不同,需要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進行支援。多層次資本市場是個體系,不同層次市場之間並非有清晰的界限,之間會有聯繫和交叉。

  建立分類資訊披露機制

  上交所自推出資訊披露“直通車”後,上市公司85%的資訊披露是通過直通車。“上交所正在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分行業披露,這是趨勢和方向。”桂敏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過去把不同行業公司放在同一個標準下進行披露,投資者看不出公司之間的區別。比如,石化業和IT業上市公司在資訊內容上不一樣,統一標準進行披露就看不出差異。分行業後,對具有行業特殊性的內容可額外提出一些披露要求,投資者可更真實地了解這家公司。

  桂敏傑表示,上交所將建立分類資訊披露機制,一些風險偏高、屬於監管重點的公司要另設披露標準,比如ST股、*ST股。對市場關注程度比較高、市場質疑聲比較多的公司會加強資訊披露的要求。

  衍生品是未來重點發展品種

  對於股票期權會否繼續擴容的問題,桂敏傑表示,目前上證50ETF期權只是試點,未來股票期權發展和擴容是肯定的,但時間尚不確定。50ETF期權剛推出不久,需繼續觀察,來檢驗交易制度、規則和風險控制能力,衍生品是上交所未來要重點發展的品種。待産品本身完善、配套措施出臺,條件成熟後會推出新的期權品種,做大做強衍生品市場。

  對於退市制度,桂敏傑表示,去年上交所已很嚴格地執行退市制度,今年會繼續嚴格執行。針對市場上對主動退市再上市機制被濫用的擔憂,桂敏傑説,有些公司選擇退市確實有經濟上的原因,不願意再當公眾公司,想私有化,還有一些是市場和經濟週期的原因。其實,退市本身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再上市時間成本比較高。

  滬港通運作良好

  桂敏傑對滬港通目前的運作效果評價是“挺好”。“新制度開通時,會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外資進入中國時會評估我們的制度、法律和其他方面的風險。”桂敏傑表示,兩地交易所的期望是通過滬港通形成一種常態。事實上,在四個月時間裏,已有近1000億元資金通過滬港通進入滬市。

  桂敏傑介紹,除港交所,上交所跟其他交易所一直在接觸中。不同的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方式不一樣,有的可以通過滬港通這種模式,有的可以用別的模式開展,産品互挂這類跨境合作早已有,還有跨境産品、人員交往、技術合作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