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會率連創新低,券商IPO保薦業務成績如何?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從保薦的IPO企業上會數量來看,中信證券拔得頭籌。而國金證券保薦的IPO企業中有6家被否,保薦項目被否率達到46.15%,過會率“墊底”。
市場人士分析,在“大發審委”從嚴審核下,IPO市場各方生態得以重塑。作為IPO市場重要的仲介機構,券商承銷保薦業務呈現分化格局,頭部券商的業務抗風險性更加強勁,中小券商則需要通過差異化競爭突圍。
與此同時,因過會率低,國金證券的投行收入應聲下滑,報告期內投行收入同比下滑70.64%,僅錄得1.87億,同比減少4.50億,是公司營收主要拖累項,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44億。
6個項目被否5個
今年年初,證監會公佈了2017年IPO保薦機構整體情況:2017年共審核466個IPO項目,審核通過380家,否決86家。其中,國金證券被否項目最多,達到8家,被否數量列2-5位的依次是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和海通證券,被否數量分別為6家、5家、5家和5家。
今年的2月11日,證監會曾披露了新一屆發審委IPO審核的項目情況,這一次國金證券再次“露臉”——其保薦6個項目,被否5個。
數據顯示,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裏,國金證券保薦的IPO項目中,取消審核、暫緩表決情況均出現過一次。從被否數量來看,國金證券保薦的IPO企業中有6家被否,包括福建省閩華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春暉智慧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均被否。目前,國金證券的IPO保薦項目被否率達到46.15%。
受此影響,國金證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74億元,同比-17.05%;實現歸母凈利潤4.96億元,,同比-9.95%。基本每股收益0.164元,同比-9.89%;;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2.62%,同比-0.47個百分點。
中原證券分析師張洋認為,國金證券投行業務凈收入大幅下滑拖累中期業績,投行業務凈收入佔比大幅下降,進而導致其他各項業務凈收入佔比出現被動提高。
“國金證券投行收入大幅下滑,報告期內投行收入同比-70.64%,僅錄得1.87億,同比減少4.5億,是公司營收主要拖累項,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44億。”國泰君安一分析師認為,國金證券投行業務下滑係審批進度放緩及通過率大幅下降所致,不過,其項目儲備較豐富,後續有望釋放業績。
IPO業務向頭部券商傾斜
A股IPO審核標準日益嚴格,首發審核通過率大幅下降從2017年就已有徵兆。
東方財富數據統計顯示,自2017年10月17日“大發審委”上任以來,證監會共審核259家企業首發申請,共計140家企業首發通過,首發申請通過率為54.05%。
對比而言,2016年全年,證監會共計審核275家企業首發申請,其中247家IPO申請審核通過,通過率為89.81%。而在“大發審委”上任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7日,證監會已經審核41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332家企業首發通過,通過率為80.97%。
不過,首屆“大發審委”上任後,2017年全年的IPO過會率大大降低。2017年全年,證監會共計審核498家企業首發申請,380家審核通過,通過率為76.30%。
進入2018年,IPO審核更加嚴格。截至2018年9月底,共計166家企業進入“上會”階段(含臨時“取消審核”企業),其中88家過會,首發申請通過率為53.01%。
2017年11月7日,證監會當日審核6家企業的IPO申請,但只有春秋電子首發通過;國金黃金、上海錦和、成都尼畢魯、神農農業、玻纖集團5家上會企業均被否決。
更有甚者,去年11月29日還出現“零過會”的情況,當日上會的重慶廣電、博拉網路、天地線上三家企業IPO申請均未獲通過。
在大發審委在任期間,上會項目更低的過會率無疑也加劇了保薦機構的洗牌。據統計,發審委上臺後,有5家投行,過會率0%。
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共計75家企業完成IPO,39家券商分得保薦承銷業務的“蛋糕”。具體來看,大部分落在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少數頭部券商的口袋裏,而54家擁有保薦資格的券商投行顆粒無收。
“市場下跌,IPO收緊,分到‘蛋糕’的大多是頭部券商,這一現象比較正常。由於券商具有週期性行業的屬性,除非是IPO市場普遍景氣時,大券商因項目過多或收費過高,中小券商才有更多的機會做差異化競爭。”有市場人士分析,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塊業務會大概率向頭部券商集中。
(責任編輯:熊若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