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23家上市券商1月份總虧損4億元 東方證券虧損最大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尚伃  責任編輯:張少雷

  近日,上市券商公佈了2016年1月份的業績,開年業績慘澹。

  1月份,A股4天內4次觸發熔斷機制,兩市成交量大幅萎縮,日均成交量下降至5386.99億元,相比2015年12月份的7889.47億元回落明顯,降幅超過30%,券商的業績也遭受了重創。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23家上市券商1月份共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環比降低達87.26%,凈利潤虧損4.01億元。

  23家上市券商營收環比全部下降 ,無一倖免,而值得一提的是,除長江證券方正證券因2015年12月份基數較小而實現凈利潤環比增長外,其他21家券商凈利環比均下降。廣發證券實現凈利3.75億元,排名居首;凈利潤環比降幅最小的為國金證券,僅降低4.55%。其中,有5家上市券商出現凈利潤虧損,3家券商出現營收、凈利雙虧損。

  具體來看,23家上市券商1月份營業收入環比降幅最少的3位依次是國金證券、長江證券、廣發證券,營收分別為4.5億元、1.53億元、8.7億元,環比分別降低35.53%、44.31%、54.88%。同時,除方正證券、長江證券凈利扭虧為盈,國金證券、東興證券西部證券是凈利潤環比降幅最小的3家券商,凈利潤分別為1.72億元、1.08億元、3.75億元,環比分別為-4.55%、-34.38%、-39.91%。在行業一片慘澹的情況下,表現相對較強的是國金證券,業績保持相對穩定。

  此外,興業證券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3家券商營收、凈利出現雙虧損狀態,而東方證券營收、凈利虧損獲得雙料“第一”,分別虧損7.1億元、6.14億元。

  A股市場1月份跌幅達到22.65%,對券商自營業務和資管業務中的主動管理業務收入造成較大衝擊。對此,招商證券分析師洪錦屏認為,自營虧損應為拖累券商業績主因。證監會去年末宣佈解除券商自營權益類凈買入要求後,券商仍集體表態維持自營股票倉位。A股指數 1月份跌幅創近年紀錄,自營裸露頭寸對券商業績形成極大衝擊。參照去年7月份、8月份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15%和12%,對應公司營收環比下滑46%和30%,凈利環比下滑52%和37%,暴跌月份自營對公司業績拖累現象明顯。雖然後市難現1月份跌幅,但是短期難見充分積極因素引導市場向上或仍不利於當前方向性自營過重的券商。

  此外,在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相對不景氣的情況下,券商的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則相對提氣。中航證券分析師符旸則表示,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和公司債、企業債新政的實施都會促進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的提升,進而提振券商投行業務。此外,在1月份市場低迷的背景中,券商的資管産品無論從數量到份額都得到進一步的增長,足以説明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券商資管産品的收益率具有相對其他理財産品的吸引力。

  從券商股價方面來看,2016年1月份,23家上市券商股價全線下跌,跌幅最小的3家券商分別為西南證券下跌17.17%、東方證券下跌21.94%和海通證券下跌23.45%;跌幅最大的3家券商分別為東吳證券下跌33.23%、國海證券下跌32.76%和太平洋證券下跌31.43%。

  對此,中銀國際分析師魏濤表示,放眼2016年,證券行業在註冊制實行等政策預期影響下,看點仍舊不少,表現值得期待。但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並存。

東方證券(60095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