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中信證券回應虛增互換業務 系統升級導致誤報

  • 發佈時間:2015-11-26 08:16: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潔  責任編輯:楊菲

  中信證券似乎又“攤上事兒”了。昨天,中信證券虛增互換業務1.06萬億的消息在市場中廣為流傳。中午,中信證券緊急回應稱,因系統升級造成對外報送個別資訊的錯誤。

   中證協報告揪出中信證券

  事情的起因源於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一份報告。11月24日,中證協公佈了場外證券業務開展情況報告。報告稱,發現中信證券自2015年4月至9月報送的場外衍生品月報數據出現重大誤差,造成其間各月互換業務新增規模及終止規模同時虛增(累計虛增額達10633.63億元),但未對每月存量規模造成影響。

  中證協指出,“該誤差影響範圍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證券公司場外業務數據統計報表》中互換業務月度新增、終止及年度累計規模,相關數據已在本期報告中予以修正。協會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發現違規情況將視情節相應採取自律管理措施。”

  虛增可掩蓋資金真實去處?

  專業人士指出,互換業務,是指證券公司與投資者根據協議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限內針對特定股票的收益變現與固定利率進行現金交換。包括固定利率和股票收益互換、股票收益和固定利率互換、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互換三種類型。

  一位熟悉收益互換的市場人士稱,虛增業務規模,可能為了掩蓋資金的真實去處。“因為融資融券額度有上限,券商手裏即使有錢也會碰到天花板,於是資金可以走收益互換,而且很隱蔽。虛增的這些錢可能做了其他的用途,最後被發現沒有用來做互換業務,所以才是虛增。”但也有券商認為,如果掩蓋資金去向,是需要在資訊披露上做文章的,並不需要在中證協的專項統計上虛報,因為這只是個專項數據。

  中信證券:技術上誤報

  不過,中信證券有關人士昨天回應稱,該數據確實屬於“技術上的誤報”,是公司系統升級造成對外報送個別資訊的錯誤,主要涉及互換業務2015年4月至9月新增規模和終止規模的數據錯誤,但存量規模數據是正確的。

  中信證券同時稱,公司在發現相關問題後,已于11月初進行了數據更正。當前公司互換業務的規模不超過400億元。此外,有券商人士稱,今年4月份起,中證協開始要求各家券商逐月報送場外證券業務數據,其中包括收益互換等衍生業務數據。9月份後,中證協變更了場外數據報送格式。而中信證券的誤報期,剛好發生在中證協要求逐月報告的4月到9月內。

中信證券(60003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