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扎堆開戶日進鬥金 券商笑迎牛市豐收可期

  • 發佈時間:2014-12-04 00:30: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3日,滬深兩市成交再創新高,成交額突破9000億元。在單日成交接近萬億的資金裹挾之下,牛市中投資者首先將眼光放在了券商股身上。波瀾壯闊的券商股行情是否還能繼續?研究機構的觀點是:牛市征途中,券商成長空間正在打開。

  開戶“爆棚” 類貸款業務未見天花板

  “開戶的號早早就放完了。”一家大型券商證券營業部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券商開戶出現自2007年以來久違的“爆棚”。該公司旗下全國多地營業部均出現排長隊開戶的景象,各路資金集中涌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官網數據顯示,A股新增開戶數已連續6周超過20萬。

  3日,上證綜指一度突破2800點,下午衝高回落仍收于2779點,日成交量接近53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深證成指更是大漲近3%,成交3851億元,兩市成交再創新高,日成交額突破9000億元。在牛市交易量增加的預期下,申銀萬國證券行業分析師何宗炎大膽預言,券商凈利潤大幅增加300%,市值空間還有200%。

  值得關注的是券商11月份的月報即將亮相,預計凈利潤增速可觀。來自券商綜合資訊顯示,11月市場交易額、融資融券餘額和上證單月漲幅均為今年最高,預計11月份業績環比增長40%。今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扣除非綜合收益、凈利潤同比高增長59%和47%,預計全年盈利增速將再次上臺階。

  2006年-2007年大牛市,市場日均交易額從2002年-2005年的日均交易額100億-160億元提升至1850億元,並且在2007年至2013年市場日均交易額均值均在2000億元左右,市場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當前市場下,若市場進入真正大牛市,市場日均交易額可能將達6000-8000億元,融資融券餘額可能達1.5萬億元以上。

  當前對券商收入貢獻彈性最大的仍然是經紀業務。經紀業務的盈利模式決定了當外部需求大幅增加時對凈利潤和收入的彈性最大。大牛市下日均交易額6000億元的假設下,佣金收入和保證金規模均將大幅增加,同時佣金率的下滑速度也將大幅減緩,甚至由於賺錢效應,投顧的作用被放大,佣金率還有往上的可能。按此測算,經紀業務收入可能較之前大幅增加2倍。

  而且,大牛市下,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也將大幅增加。有券商表示,隨著投資渠道和投資品種的增多,券商的大自營業務還包括債券、直投、衍生對衝等,預計總的收益會低於市場的漲幅,但大自營業務自身收益率比過去可能會大幅提升,預計20%總體收益率。

  今年證券公司都在大力發展新三板業務,並且在新三板的做市商業務積極推廣,這部分潛在的收益尚未真正體現。此外,一些大券商會完成向全能型投行的轉變。

  隨著券商兩融餘額的快速增長達到8000億之上,引起市場對融資天花板的擔憂。不過,多家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有多種手段增加資金來源,隨著融資渠道的豐富,兩融業務可以不斷做大規模。券商的融資渠道拓寬,並且通過證金公司融資的利率也在下降。還有很多券商通過將兩融收益權轉讓,在銀行發行産品,獲得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年底餘額為1.5萬億元的假設下,年均雙融規模可達1.2萬億元,由於其中4000億元為自有資金,剩餘部分為利差業務,因此總的收入可達575億元。兩融業務規模突破8000億元,加上股權質押超過萬億元。明年預計還會翻番,預計會增加800億元以上的凈利潤,而且利差大幅增加,證券公司越來越靠“類貸款”業務賺錢。

  資産證券化新規近期頒布,資産證券化業務以及衍生業務將打開券商新的業務空間。一方面券商可以收取承銷發行的費用,一方面可以收入轉讓交易的費用。而更大的一塊在於隨著資産支援證券基礎資産規模的增加,券商基於此將發展大量衍生業務,如質押回購,衍生對衝掛鉤産品等,有望成為繼雙融業務和股票質押業務之後又一快速放量的資本仲介業務,為券商增加杠桿提供業務空間。

  申萬分析師何宗炎表示,通過在大牛市下相對保守的假設,預計行業收入將達4400億元,而由於行業稅費總成本相對比較剛性,大部分均轉化為凈利潤,預計行業凈利潤將達近3000億元。上市券商的凈利潤比例約為56%,這樣若明年為大牛市則上市券商的凈利潤在1700億元左右。按照15-20倍的PE,對應市值為2.5萬億-3.5萬億元,在牛市之下,市場整體估值都會提升,可能會更加瘋狂。當前上市券商總市值為1.27萬億元,按此計算還有約200%的空間。

  發展空間打開 牛市驅動力轉換

  除了從自身利潤增長的角度看券商發展前景,更多券業人士認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從國外一些成熟投行的發展歷程來看,牛市中券商的驅動力也在發生變化。

  國泰君安證券行業分析師趙湘懷錶示,在整個産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移的過程中,非銀金融將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券商是新經濟、新金融的引擎,特別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方面。考察南韓的例子,南韓從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倒逼進行經濟結構改革,雖然之後其GDP增長下降了一半,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到4%,但卻迎來了牛市,領漲的就是證券業,保險排第四位。當時很多中小企業只能靠券商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融資。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也遇到一樣的經濟轉型的問題,在上世紀70年代末推行了利率市場化、費用市場化改革。美林高盛完成轉型,超越花旗等商業銀行,同時美國誕生了KKR、黑石等知名PE機構。那麼,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也會誕生很多偉大的證券公司。2007年券商的大漲由β驅動,當時券商還是經紀業務為主,現在收入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信用交易業務佔比在30%以上,傳統業務降低到30%以下。現在的券商行情是α驅動的。

  值得關注的是,業內人士表示,明年《證券法》修訂、證通公司建立將解決客戶保證金的問題。證券公司總資産只有2萬多億元,而居民財富是兩百多萬億元,僅佔1%。未來客戶保證金有非常大的擴張機會,從現在不到2萬億元幾年後會擴張到10萬億元。《證券法》大修的關鍵之一或許將是放開第三方託管資金,如果資金可以不託管在銀行而存在證券公司,則券商的發展將增加主動性。

  監管層明確大力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佔比的重要性。目前直接融資比例僅40%,遠低於美國的80%。券商總資産會增加到10萬億元以上,資管增加到10-15萬億元。全能型投行、精品券商、網際網路券商會誕生並壯大。

  何宗炎認為,按照美國證券行業佔GDP的比例,中國證券行業收入的空間還有5-6倍,收入應在1.3萬億元左右,對應行業凈利潤在5000億元左右。按照一個行業成熟時期的PE估值在10-15倍PE之間,則行業的市值空間在5-7萬億元。當前行業的凈資産為7500億元,上市券商整體PB為2.78倍;若行業整體上市的話,總市值為2萬億,還有200%的增長空間。

  券商股大漲 銀行股或再度成為“催化劑”

  隨著市場中大板塊大漲,帶動市場交易額大漲,券商股的行情似乎還沒有看到盡頭。有分析師甚至認為,非銀金融還沒有走到“半山腰”。

  由於今年上半年券商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下,估值受到壓制,不過這方面的負面因素在三季度後得到消除,部分券商的佣金率甚至環比上升,並且目前滬港通增量的預期仍舊存在。

  券商人士認為,在資金涌入的前提下,市場上漲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打破。當前市場的牛市預期在不斷強化,週三市場在有色煤炭等的帶動下,市場日交易額突破9000億元創歷史新高,徹底喚醒人們牛市思維;預計2015年非大牛市下凈利潤仍有33%增速,當前大券商中信證券(行情,問診)、海通證券(行情,問診)的PB估值僅為2.1倍左右仍比較便宜,格局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只要市場不大幅回調,大券商就會一直上漲至2.8-3倍PB水準,相對當前的估值水準還有20%以上空間;若在牛市預期之下,市場尋找到新的龍頭方向,一定會大漲,從而帶動交易額的大幅增加,這也會為券商的上漲奠定基礎。

  有分析師表示,銀行股的大幅發力也為券商股上漲的“催化劑”。若接下來銀行股繼續大漲,則大牛市的格局可能逐步形成,交易額將大幅增加,券商在銀行大漲之後可能會更加猛烈,對比2012年12月4日啟動的行情正是如此。當然,若接下來銀行股只是微漲或者滯漲,則此市場格局更加凸顯券商股的優勢,銀行股回流的資金可能會重新進入券商股。

  在普漲的格局下,分析師更未看好大券商以及有網際網路金融概念的小券商,當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與二線券商有20%的估值差距;與行業整體有40%的估值差距。

  當然,有分析師認為,券商股經過前期的上漲,短期已累積巨大漲幅和獲利盤,調整壓力正在加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