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內地香港基金互認 打開想像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5-25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內地香港基金互認終於落實!上週五消息一齣,立時成為香港輿論關注的焦點。輿論的熱絡反映到市場上,當夜期指漲逾200點。

  本來,在內地股市帶動下,香港股市跟隨向上,股市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深港通、央行降息等政策事關股市大方向,港人對此越來越關心。此次基金互認突然“殺出”,內中有何奧妙?對香港股市會帶來多大影響?自然成為財經圈人士的討論焦點。

  首先,是對港股的影響。“北水南下”又添一渠道,能帶來多少“北水”?那就見仁見智了。初始投資額度設定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相比于兩地已有基金規模,並不算大。按照官方説法,香港符合資格的基金有100隻,內地有840隻。以香港目前總值約16萬億元認可基金的規模,3000億元人民幣額度不算多,香港證監會投資産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指出,3000億額度中,直接投資香港股市的也就一半。分析家們卻認為,初始額度只是開端,相信運作良好之後基金規模會逐漸擴大,最主要是趨勢已然形成。內地公募基金資産規模約6.2萬億元人民幣,居民存款高達117萬億元人民幣,在央行降息趨勢下,基金互認將有利於內地居民把存款轉投內地或海外基金。理論上內地會有更多資金“出海”,加上國際資金也會投入,內外資金匯聚香港,可謂“錢”途無限!

  但短期內基金互認帶來的內地資金或許不會太多。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雷賢達認為,內地對香港的基金興趣不大,“從滬港通的反應可見端倪,北上買內地A股的資金遠多於南下買港股”。他表示,香港基金的賣點是多元化投資,但內地投資者更重視短期回報,“香港基金重視的歐美市場,回報遠低於A股,內地不會有興趣”。

  股民或許對“錢途”的憧憬多一些,宏觀上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影響更讓金融界興奮。與新加坡相比,香港基金業目前側重於銷售角色,但基金互認後,香港註冊基金可面向內地“藍海”,有望成為基金註冊、投資、管理和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中心。

  香港財經及事務局長陳家強坦言,香港一向不是基金註冊及管理中心,“環顧全世界的經驗,成功的基金管理中心必定有一套互認安排,或基金護照安排,讓其基金可以在其他地方銷售。”他希望,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可以成為亞洲市場的相關安排。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則稱,以內地基金規模及發展潛力,內地和香港將成為亞太區內最大的基金互認市場。互認不但為兩地基金公司帶來商機,也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基金産品選擇。

  香港提升國際金融地位與國家大戰略的關係越來越為香港輿論所重視。幾乎所有媒體都強調,在人民幣國際化和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的背景下,若香港配合得宜,將可借機打造成為亞洲乃至國際資産管理中心。認為這是資産管理領域的重大突破,可以吸引更多國際基金落戶香港,使香港兼備基金製造能力和分銷網路,發展成為全面基金服務中心。基金互認為外資基金打開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由於互認條件之一是必須在香港註冊,因而必然吸引更多國際基金來港註冊。

  目前國家戰略指向非常清晰,無論是“一帶一路”、亞投行,還是人民幣國際化,香港都有極大的作用空間。配合國家戰略越主動,香港角色就越吃重,經濟發展就越有保障。(王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