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三大新預期提振市場 A股反彈有望延續

  • 發佈時間:2016-01-07 08:40: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週三,滬深兩市震蕩走高,A股三個主要指數——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均逾2%。盤面上,煤炭、鋼鐵、水泥、有色等供給側改革標的集體啟動,板塊漲幅均超過5%,成為滬指上行的主要推手。網際網路板塊早盤表現低迷,但午後止跌回升,帶動創業板翻紅並展開強反彈。全天滬指收盤再度收復3300點,創業板則是在跌破2400點的支撐後再度站穩2400點之上。

  截至收盤,滬指報3361.84點,上漲74.13點,漲幅達2.25%;深成指報11724.88點,上漲256.82點,漲幅達2.24%;創業板指報2468.33點,上漲51.64點,漲幅2.14%。兩市成交金額達6994億元,比上一個交易日明顯萎縮。

  通過盤後分析,初步判斷主要有三大新預期提振市場,反彈有望延續。

  第一,供給側改革新預期。昨日,煤炭、鋼鐵、水泥、有色等供給側改革標的集體啟動,板塊漲幅均超過5%。煤炭板塊大漲9.48%,參與交易的34隻股票中,除*ST安泰外,其餘全線飄紅,蘭花科創西山煤電陜西煤業大同煤業靖遠煤電中國神華等28隻股票漲停;鋼鐵股強勢,包括武鋼股份寶鋼股份首鋼股份河北鋼鐵等17隻個股漲停;建材板塊參與交易的71隻建材股69隻上漲,萬里石國睿科技冀東水泥漲停;鈦白粉板塊也出現大幅反彈:中核鈦白漲停,安納達金浦鈦業佰利聯均大漲7%以上。

  從李克強總理實地考察山西太原鋼鐵集團時強調要把去産能、促升級作為緊迫任務,痛下決心進行結構調整的講話,以及此前在工信部會議上提出國家將設專項資金促僵屍企業退出的情況來看,供給側的改革開始逐步落實。從種種跡象來看,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步伐加快。業界解讀,供給側改革步伐加快將促使傳統行業淘汰産能過剩,去産能將進入發力期。過剩行業開始進入産能加速出清階段,2016年更是勢在必行。

  從投資邏輯分析,“供給側收縮的邏輯”有望引導投資者在過剩産能化解進程中找到機會。但一旦進入實質性的去産能階段,“去産能” 預期就會是相對負面的。

  第二,“鎖倉聯盟”新預期。週二,滬深股指出現止跌企穩,週三A股延續反彈,三大股指漲幅均逾2%,這是近期市場少見的。究其原因,與證監會發佈資訊稱正在研究完善大股東減持密切相關。該舉措意在實現應急措施有序退出,防止減持對市場造成衝擊。繼週二午間多家公司發佈不減持承諾公告後,週三午間,愛康科技雲海金屬明家科技等多家公司相繼發佈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及一致行動人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至此,已經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主動加入“鎖倉聯盟”之中,大股東紛紛承諾再延長限售期限6個月至1年之間。

  從實際減持壓力看,市場測算,1月份可能減持市值約1100億元。在市場杠桿風險已大幅下降之時,1月解禁對資金面的實際影響較為有限。但關鍵還在市場信心層面,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董監高的主動“加鎖”,體現出對自家公司發展的信心,更是反映對A股未來的信心。

  第三,擴大財政赤字率新預期。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策顧問建議擴大財政赤字。今年財政赤字率可能擴大至3%或以上,創50多年來新高,規模約達2萬億元人民幣。未來中央政府可能繼續上調赤字率,這顯示出中央提振經濟的決心,而財政盈餘為實現合適的赤字率奠定了基礎。然而,這個新預期還遠未被市場認識,甚至被誤讀。

  從美國經濟崛起的歷史看,美國的公共債務對GDP佔比在戰後相當長時期內(1966年-1981年)都保持在較低水準,1981年是個轉捩點,那一年裏根總統上臺。裏根上臺時,上述佔比是31%;離任時,該佔比高達約49%。裏根任期內,國家債務總額翻了幾乎三倍,從9070億美元增加到2.7萬億美元。裏根接手時,美國遭受了石油危機的重創,經濟可謂是千瘡百孔,他力推“供給側改革”的兩個重要舉措,就是減稅和財政支出擴張(財政支出翻了一倍),不僅使美國走出了石油危機困境,也為克林頓時代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正如外媒所指出的,中國擴大赤字率和減稅極有可能奠定中國經濟新一輪騰飛的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