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IPO重啟難改短期震蕩衝高走勢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12: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2850點以來,A股市場走勢之強超預期。特別是上周,滬指和創業板指數周漲幅分別為6.13%和7.39%,兩市熱點也從前期題材板塊的反彈轉向低估值藍籌品種的補漲。至此,從2850低點算起,滬指累計反彈26%,創業板指數累計反彈50%。上週五,證監會宣佈將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之後重啟IPO。短期來看,連續大漲累積了大量獲利盤,目前指數又進入8月證金救市的成本區域,指數繼續衝高後震蕩或難以難免。基於歷史經驗推測,重啟IPO之前,A股或將延續振蕩衝高走勢,直到IPO平穩發行、上市。

  IPO重啟符合預期短期帶來心理衝擊

  時隔4個月,證監會上週五在新聞通氣會上宣佈重啟IPO發行,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全部落實前,證監會將先按現行制度恢復前期暫緩的28家中已經繳款的10家公司,預計需要2周時間,剩餘18家公司將在年底前分批發行。值得關注的是,本次IPO重啟將申購預先繳款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等規則,減緩了申購凍結資金對市場資金面的衝擊,更多是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另外,從歷史經驗看,此前A股市場經歷8次IPO重啟,並沒有明顯改變市場的長期趨勢。上週五新加坡富時A50股指在IPO重啟的消息出現後,一度跳水,但隨後便企穩回升,也反應了資金並沒有過度恐慌。

  IPO重啟其實是在近期市場回暖背景下的合理選擇,市場具備一定預期。一方面,資本市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融資,A股市場恢復融資功能符合市場預期。另一方面,此前IPO暫停是應對市場流動性危機的應急措施,近期市場企穩回升,交易量迅速回升,反彈趨勢基本確立,在這種情況下恢復IPO會減緩對市場的衝擊和影響。監管層此次重啟IPO,恢復A股市場的融資功能證明市場回歸常態,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

  美聯儲加息預期再起中歐引領貨幣寬鬆浪潮

  從美國近期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創8個月來最大增幅,但該數據已連續第35周低於30萬,且四週移動均值維持在低位,顯示就業市場依然處於健康水準。同時,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0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7.1萬人,輕鬆超過預期的18.2萬人,創下該數據的年內最佳表現;10月失業率5.0%,創2008年以來新低,低於9月的5.1%。從薪資變化來看,美國10月平均時薪環比增長0.4%,超過預期的增長0.2%,同比增長2.5%,超過預期的增長2.3%,創下2009年中以來的最大同比漲幅。非農數據的強勁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升溫,但我們也要注意到,雖然就業數據表現強勁,疲軟的通脹能否給予聯儲足夠的加息信心仍有待觀察。同時,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也為美聯儲加息帶來諸多阻礙因素。

  歐元區方面,工業産出數據下滑明顯,多個歐元區成員國9月CPI也出現負值,疲弱的經濟數據迫使歐央行決定擴大刺激計劃。歐洲央行德拉吉在發佈會上暗示了進一步降息的可能,並明確歐央行將在12月的歐央行會議上重新審視貨幣政策寬鬆的程度。歐洲央行的貨幣寬鬆態度或許是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的導火索,疊加中國央行也突然宣佈“雙降”,進一步加大貨幣寬鬆力度。日元現在面臨較大的升值壓力,日本央行宣佈擴大貨幣寬鬆的可能性很大。

  “穩增長”效果逐漸顯現四季度經濟企穩概率大

  商務部發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秋季)》稱,四季度中國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全年出口與2014年大致持平。工信部在新聞發佈會上稱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仍能保持6%以上。我們認為,目前外需無明顯改善跡象,全年出口很可能小幅下降;而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弱勢,進口降幅將更大;衰退型順差依然可觀。近期“穩增長”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工業增加值保持6%問題不大。綜合來看,2015年有望維持6.9%左右的增速,四季度將是觀察經濟是否企穩的重要時間窗口。

  同時,1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將公佈10月CPI。從國家統計局50個城市主要農副食品平均價格和商務部公佈的每週高頻數據來看,除糧食之外,各分項價格均出現下跌,特別是前期漲價較多的豬肉、雞蛋和鮮菜價格由漲轉跌,降幅明顯。因此,10月CPI同比漲幅將回落至1.5%及以下是大概率事件,11月份和12月份CPI也可能繼續走低。這將為“穩增長”政策提供更大空間,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持續增強。

  市場風格出現變化權重成長或有序輪動

  本輪反彈前期,主要以創業板為首的中小市值股的上漲為主。此次大盤上漲則更多依靠大盤權重股的帶領。首先,徐翔被查事件向市場傳遞出監管取向的變化,低估值藍籌的安全性和投資合理性將被市場重視;其次,國家高層表示,我國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速不應低於6.5%,經濟硬著陸隱患消除有利於藍籌股崛起;第三,三季報顯示國家隊證金、社保三季度大舉買入低估值藍籌股;第四,目前銀行股靜態估值所隱含的股息回報率約為4.8%,較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的溢價率達60%,已經回到去年7月行情啟動前的水準。在這一背景下,“雙降”將更有利於權重藍籌估值水準的進一步回升;第五,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力度很強,這一階段可能會在加入SDR産生特別大的歷史節點,如果加入成功,以後需要有萬億美元放到人民幣平臺上,這將直接有利於金融藍籌板塊。

  另一方面,成長股炒作邏輯或將轉向價值。首先,創業板三季度總營收為3343.0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577.18億增長了29.72%;凈利潤357.3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91.35億增長了22.67%,代表中國經濟轉型方向的創業板業績依然大大強于傳統行業,成長性值得期待;其次,在創業板指數反彈50%、部分個股累積漲幅過高的背景下,偽成長、純題材炒作類個股風險或在醞釀,未來創業板個股或面臨分化。總的來看,權重藍籌大漲是一個良好的信號。預計後期將是成長性預期和估值性修復有序輪動的時期,市場機會面會大大拓寬,做多熱情也有望延續。

  資金博弈格局延續

  不過,在近期狂熱的市場行情中,投資者還要保持一份冷靜,資金博弈仍在繼續,市場仍存一定分歧。一方面,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14億美元至3.5255萬億美元,終結此前連續5個月下降的趨勢;同時,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二級市場中有169家公司被重要股東增持25.86億股、增持資金404.23億元,10月份增持力度繼續攀升;更重要的是,“負利率”時代,當前黃金、石油、大宗商品都在低位運作,在全球經濟增長仍乏力背景下,這些商品重新走入高景氣時期仍較難,股票仍是資産配置的合理工具。

  另一方面,隨著火爆行情的展開,兩融餘額以每日200億元的速度遞增,目前兩融餘額站穩萬億關口,杠桿資金的風險偏好度繼續上升。但佔兩市總成交額的比例依然較小,不足1月上旬3000-3400點區域時的水準,説明當前風險偏好的提升相當節制;同時,滬港通資金連續13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出現象,累計大約有140多億元,且隨著近日行情大漲,流出數額較大,揭示海外資金對本輪股市的上漲還是抱謹慎態度的,因為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尚未有效企穩,行情越熱,逢高沽售的動作越大。

  我們認為,A股急速性上漲暫告段落,震蕩向上的“慢牛”格局或是主要運作方式。超跌的修復性反彈之後,投資有望回歸本質,即尋找市場的估值洼地和上市公司的真正成長。不妨重點從三主線挖掘投資機會:一是仍處補漲階段的價值藍籌,如非銀金融、地産、消費中的龍頭公司;二是佈局成長性空間廣闊領域,如資訊安全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文化傳媒、醫療健康中等;三是受益於深化改革,政策強刺激的戰略主題,如航太軍工、中國製造2025、節能環保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