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車險改革滿月 萬億保險市場邁向“數據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7-03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6月1日,商業車險改革在黑龍江、山東、廣西、重慶、陜西、青島6個試點地區相繼落地。如今,改革“滿月”,諸多保險公司掌握的數據表明:我國超過萬億元的保險市場將在未來3-5年時間快速進入“數據時代”,基於大數據應用的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很可能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第一個實現“現金回籠”的模式。
車險改革:直面三大痼疾
廣西保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現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主要基於2006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ABC三套標準,責任範圍和費率水準基本一致,行業沿用至今未做實質性調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律的調整及行業本身的變化,現行制度一些不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問題逐步顯現。車險改革的核心是針對我國保險市場多年以來存在的三大痼疾。
一是保費收取標準與風險程度不匹配,有失公平性原則。例如有些車主安全意識強、出險情況少,理應獲得更為優惠的保費,一些出險多的車主為匹配風險程度應繳納更多的保險費,而目前的制度獎優罰劣不夠顯著。除此之外,價格相同的不同車型所面臨的維修成本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改革前,一輛30萬元的寶馬與一輛30萬元的豐田,保費基本一致,但是出險後,維修價格會不同,理賠成本也不一樣,因此,針對不同車型應該在保險費上予以區別對待。
二是原有的ABC條款部分內容亟待完善,消費者迫切希望改變。例如“高保低賠”(投保時按新車購置價確定保險金額並計算保費,而出現全損時則按車輛實際價值賠付)、“無責不賠”(對方責任造成的車輛損失,己方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等條款引發爭議,需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
三是行業同質化嚴重,服務能力需要提升。改革前,各保險公司銷售的車險産品沒有太大差別,市場上特色化的産品少,消費者幾乎沒有選擇餘地,市場主體差異化競爭動力不足,市場缺乏活力,行業整體的服務能力亟待提高。
針對這些問題,我國保險領域確定商業車險改革的目標是有利於滿足消費者需求,保護消費者利益。首先是促進費率公平。改革使費率與風險更加匹配,眾多駕駛習慣好、出險率低的低風險車主將享受更低的車險費率。其次是拓寬保障範圍。新的示範條款擴大了保險責任範圍,提高了保障服務能力,尤其是修改了原條款中“無責不賠”、“家庭成員人身傷害不賠”等容易引發爭議的內容,有利於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第三是擴大了消費者的選擇權。行業示範條款和保險公司創新型條款並存,豐富商業車險産品供給,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四是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保險公司以優質優價為目標開展良性競爭,可以在車險價格、服務等方面提高消費者滿意度,讓更多的人買得起車險,用得好車險。
試水效果:企業搶食 車主受益
6月1日,商業車險改革試點正式啟動,事實上,早在商業車險改革正式試點日期之前,作為試點地區的廣西就已經搶先試水。5月20日上午,柳工集團退休員工、車主黃國樑就已經成為首位享受商業新車險的車主,陽光保險“超前搶跑”贏得了第一位客戶。
平安産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體製作用下,商業車險市場競爭將從傳統的以費用為主的競爭轉變為以品牌、産品、服務和創新為核心的全方位、多維度競爭,促進保險行業轉型升級和消費者福利提升。
業內人士坦言,商業車險改革在費率定價方面主要包涵了四方面亮點:一是車損險定價引入了車型因子系數,保費根據不同車型進行定價,有望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車型的賠付差異問題。二是實現保障範圍更廣泛。例如車輛未上牌情況下出險、雙方事故自身車輛無責任、車上貨物或者人員意外撞擊導致車損等在新的行業示範條款下均可獲賠,家庭成員也可以作為“三責險”的“第三者”賠付,投保了專項附加險後,將不再扣減找不到第三方的30%的絕對免賠。三是索賠方式更加明確。車輛受損後車主既可以向責任方索賠,也可以向責任方保險公司索賠,還可以向自己的保險公司申請先行賠付並授權公司向責任方追償。四是能夠讓消費者總體受益。例如對於連續三年未出險的車輛,改革後將可以享受無賠款優待系數的最低折扣0.6,連續二年或者上年沒有發生事故的無賠款優待系數也會有一定的下浮;新車投保時,保險公司也可根據車主情況利用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給予車主更多的保費優惠。
來自中國保監會的數據表明,車險改革僅僅過了半個多月時間,6個試點地區各保險機構共承保機動車444252輛,實現商業車險保費收入15.6億元。其中,續保機動車312571輛,在續保業務中,消費者保費支出較去年增加的保單佔比為22.2%,保費下降的佔比為77.6%。
雪球效應:撬動萬億市場
桂林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區域經濟學博士曾鵬分析認為:車險改革帶來的“滾雪球”效應將逐漸顯現,尤其是以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模式,將在保險市場領域快速撬動萬億市場的佈局。
新車險的商業改革模式是基於對數據的收集,以及在數據收集基礎上對車主、車輛可能發生風險的研判。對此,監管部門、市場都在做出巨大努力。
從7月1日開始,中國保監會就要求各財産保險公司按照規定的指標、口徑及要求報送統計數據。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認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汽車消費者的個人資訊、社會資訊和汽車的靜動態資訊數據,在為保險行業風險管理帶來基礎性技術支撐的同時,也給消費者汽車生活、産業鏈協同發展以及社會管理帶來現實價值。
與監管部門佈局大數據蒐集、報送、共用平臺的同時,民營企業也在加快對這一數據市場資源的爭奪。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隨著我國車駕管業務的改革,來自交警部門不涉及駕駛員隱私的數據將很可能全面放開,目前,包括4s店、汽車生産廠家、保險公司都在快速佈局這一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車險資訊平臺是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技術支撐和車險産品服務創新的重要數據支援。到目前為止,全國車險資訊平臺覆蓋全國35個省市、59家保險總公司、822家省級保險分公司,基本實現了全國範圍內機動車輛保險數據資訊的匯集利用和交互共用。
車聯網的佈局也引人關注。但是,車聯網的數據資訊有賴於統一車輛通信協議建立,儘管用於車聯網技術的車載設備的價格已下降至每台大約200元,但仍然面臨著投入高、推廣難、滲透率低等一系列問題。從總體上看,我國車聯網保險仍處在發展初期,産業鏈上的參與者正在積極構建局部車聯網。
眾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商業車險改革之後,大量的車主、車輛大數據收集,可以為“一車一險”的定價模式帶來“定價能力”,與目前市場上大數據、“網際網路+”風起雲湧卻難以找到資金回籠相比,商業車險的改革無疑能夠降低保險公司成本、提高車主和車輛的體驗,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大數據和“網際網路+”資金回籠的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