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值得反思

  • 發佈時間:2015-01-23 02:31:32  來源:新京報  作者:楊國英  責任編輯:王文舉

  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不應該頻繁出現暴跌暴漲的亂象,更不應該持續遭到政策市的主導。相較于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我們的監管機構的市場化程度仍然不夠,這種市場化,不僅體現在監管機構職能的健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而在社會機構對市場監管的參與度。

  本週的A股市場,可謂變幻莫測——先是,週一證監會對券商的一紙罰單導致滬指暴跌7.7%,然而週二A股行情便進入了反轉通道,週三滬指漲幅高達4.74%,幾乎將週一的“股災”跌幅全部收回,並創下了五年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如此暴跌暴漲的行情,著實讓投資者坐了一次過山車,而在這種過山車的行情中,不僅導致無數投資者的壓力劇增,而且對於許多元旦前高位進入、暴跌過程中無奈止損的投資者,則更是損失慘重。

  其實,對於許多資深股民而言,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並非新鮮事物,回顧A股20多年的歷史,暴跌之後往往是暴漲、暴漲之後往往是暴跌,事實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獨特景象。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全球金融市場波及等因素,追根溯源,還是A股市場政策市的本質、以及由此導致的股民跟風投機習慣所造成。

  以此次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為例,“1·19股災”之所以會出現,主要原因就是證監會對券商的一紙罰單,而之後兩天A股行情的急劇反轉,除了滬港通成交額的突然放大、國企業績預增之外,其實更為核心的還是“1·19股災”之後,證監會立馬澄清“無意打壓股市”。

  如此厘清之後,我們就會有一種荒謬之感,此次A股市場暴跌暴漲的根本原因,居然取決於證監會對券商的處罰、以及隨後的表態。而這種景況,在A股市場的成長過程中,其實早已多次出現,比如面對上世紀90年代初期A股市場的持續暴漲,1996年監管層連下“十二道金牌”,立馬導致A股進入暴跌通道,再如面對2007年滬指漲至6124的歷史高點時,政府通過調整印花稅等舉措,立馬再次使A股市場開始上演持續的大幅跳水。

  A股市場的暴跌暴漲,不僅不應是一個健康證券市場應有的市場表現,更會弱化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提供支援的應有功能,而在由政策市主導的暴跌暴漲的行情中,對於資訊來源偏少、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則更是容易遭受血洗,某種程度上,A股20多年之所以高達90%的投資者是虧損的,其根本原因也在於此。

  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不應該頻繁出現暴跌暴漲的亂象,更不應該持續遭到政策市的主導。對此,我們應該深刻反思,相較于國際成熟的資本市場,我們的監管機構的市場化程度仍然不夠,這種市場化,不僅體現在監管機構職能的健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而是應體現在社會機構對市場監管的參與度。

  當然,對此次監管部門對券商違規操作的處罰,我們是應該肯定的,但是此次暴跌暴漲折射出來的,卻是A股市場至今仍走不出政策市的陰影。

  A股市場持續遭受政策市的主導,必然會使投資者拋棄價值投資理念,而追求所謂的快進快出型的投機模式。如此,對於A股市場而言,不僅會導致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持續偏低,而且更會導致之於中長期,廣大股民會對A股市場日趨失去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