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家上市公司貼“虛擬現實”標簽
- 發佈時間:2016-02-25 03:00: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喬宇
近日,在2016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首日的三星發佈會上,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帶領“VR軍團”神秘現身,一時間賺足了眼球,可謂“實力搶頭條”。不過,馬克扎克伯格此行不僅是為三星站臺,更重要的是宣佈聯手三星,從社交領域入手,搶食VR市場。此外,虛擬現實頭顯設備龍頭HTC Vive消費版也將於2月29日開啟預售。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VR市場已經處於爆發前夜。
而VR市場的火熱,一方面表現在國內初創團隊崛起。對此,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虛擬現實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一位研究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雖然正值風口,但消費端的VR領域剛剛興起,成本高昂,這位研究員解釋,當下的VR産業和最初的電腦市場相似,未來的市場發展如何不好斷言,但在行業發展之初“是奢侈品,只有土豪企業,才有實力砸錢發展它。”
另一方面,VR市場的火熱,還表現在二級市場上,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最近5日以來,“虛擬現實概念股”上漲了8.97%。不過,2月24日,“虛擬現實概念股”急速下挫,截至收盤,整體降幅2.52%。
對此,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者在操作短線投資時,要把握概念和踏準主力步伐,“像我們通常所説的過山車似的股價,關鍵就是看主力資金的進出,是誘多還是誘空。”
不過,資本市場的短期震蕩絲毫不妨礙上市公司投資VR領域的熱情,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涉及VR的上市公司目前已經有61家之多,其中也不乏“濫竽充數”者。
攻克VR技術壁壘還得10年
初創公司多靠“照搬”起家
“你看過《X戰警》麼?” 第一次與法國國家科學院(CNRS)下屬Limsi實驗室的博士研究員陳維亞交流時,他這樣向記者這樣描述:想像一下,當VR成為主流時,你戴上設備(不僅限于頭盔或眼鏡),就像X教授戴上頭盔,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虛擬世界。更極致一些來説,‘X戰警’只是普及階段的初級目標,VR的終極目標將像是《阿凡達》裏演的那樣:戴上頭盔,僅憑思維,腦神經就能操控一切,就像進入真實的夢境一樣。”
果然,聽上去VR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無所不能,讓人“腦洞大開”的同時,也充滿疑惑,實現這一技術,是不是還得“再等五百年”?
“如果想達到‘阿凡達’的境界,的確還存在很多障礙,不過,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突破,目前已經成功實現了用腦電波控控制滑鼠朝大致的方向移動;但是,如果想達到‘X戰警’的境界,就容易得多,目前看來,應該在10年之內就可以實現。” 陳維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國際領域的研究技術已經相對成熟。
可是,技術壁壘卻將中國公司逼上了“照搬”的老路,“這個照搬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寨,山寨是有技術含量的,不是你想山寨就能山寨的。況且,這種照搬還不如山寨,起碼山寨還能降低生産成本。小企業的東西剝了皮再看,大部分都是外國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虛擬現實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實際上,國內目前的現狀是:直接用別人的東西,而不去做實際的研發,底層設備是人家的,做個殼,形成一個設備而已,由於沒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所以成本依然高昂。
對此,上述研究員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比如,要做個大雞蛋餅,需要麵粉和雞蛋,我們買了麵粉和雞蛋,做了個煎餅就説我們實現了大雞蛋餅。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連生産雞蛋和麵粉的能力也沒有。”國內基礎差的根本原因在於研發投入有限,做出的東西附加價值少,“錢大部分還是原材料商拿去了。”
上述研究員介紹,目前,國內VR領域雖然處在風口上,但問題是,民用VR領域剛剛興起,成本還沒降下來,如果想拿出自己東西,就是需要高成本投入,“就像曾經的電腦一樣,70年代一個電腦能賣到十幾萬元,外形特別大,性能也弱爆了,現在呢?所以,VR的研發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的起,只有像阿裏、騰訊、華為這樣的土豪企業,才有燒錢的實力。”對此,上述研究員如是説。
實際上,走在“照搬”行業最前端的,往往都是初創公司,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而言,初創公司進入VR産業有兩個切入口:內容和硬體,常見的山寨産品大部分出自硬體方面。“為了進一步做大VR市場規模,Oculus公司在發佈虛擬現實頭盔2.0版時,就公開了上一版——1.0版中的相關代碼和專利。所以説,國內初創公司完全能夠按照Oculus公開的代碼做出成品,雖然沒有2.0版效果好,但足夠圈錢。”
不過,對於上述觀點,也有專業人士表示並不完全認同,“很多中國創業公司一開始的確抄了Oculus的代碼,但是相當一部分人也是從業了數十年之久,並不是單純為了圈錢‘半路出家’。”安信證券TMT行業研究員安永平認為,利用資本和人才優勢,中國完全有能力站在前輩的肩膀上,走得更遠,“哪怕創業公司最初是用了Oculus的代碼,只要他們將産品做出來,就算是入門了,然後就基於這個門檻,利用國內資本和人才的優勢,再不斷迭代。”
VR概念火熱
公司股價震蕩似坐過山車
“實際上,VR誕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並不算是新生産物。彼時,研發VR的初衷則是方便美軍練兵,與普通大眾的生活尚有一些距離。”在採訪過程中,陳維亞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12年Google公司高調發佈Google glass,曾引發一輪熱議,雖然該款産品最終“撲街”,但是它首次將VR和AR概念在消費端進行了普及;2014年,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Oculus公司,引發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彼時被業界解讀為:打響消費端VR設備的第一槍。
此後,VR概念迅速成為“網紅”。
近日,馬克扎克伯格再次發聲,宣佈聯手三星,成立新“Social VR”團隊。幾乎在同一時間,與Oculus公司實力相當的HTC宣佈,HTC Vive消費版將於2月29日開啟預售,定價799 美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3月份,Oculus和HTC Vive兩個品牌的消費者版設備相繼出廠後,VR硬體市場將再被引爆。
相較于國際市場,中國A股上司公司的水準雖然仍有差距,不過這種距離正在逐步減小,安永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C時代的整個供應鏈市場都在中國台灣;智慧手機時代中國大陸就開始搶佔中國台灣的市場份額;而到了VR時代,産業鏈已經以在中國大陸佈局為主。即便Oculus、新力等龍頭企業,也得依靠中國大陸公司作為下游供應鏈。”
在深入參與産業鏈的背景下,國內也掀起VR投資熱潮,據了解,不僅BAT已經從不同角度著手佈局,部分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也紛紛涌進虛擬現實這片藍海。
恰如小米CEO雷軍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貼上VR概念的上市公司也都成了香餑餑,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最近5日以來,“虛擬現實概念股”上漲了8.97%,跑贏大盤。不過,2月24日,“虛擬現實概念股”又如過山車似的急速下挫,截至收盤,整體降幅2.52%。
對此,葉檀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分成兩類,一類是價值投資,這種就不看短期的漲跌,主要看長期的行情;另外一類是看短期漲跌,這種短線的投資一般要把握兩個節奏,一是看有沒有概念,二是看能不能踏準步伐,“對於短線投資來説,主力資金的進出特別重要。像我們通常所説的過山車似的股價,關鍵就是看主力資金的進出,是誘多還是誘空。
貼標簽公司有的主動佈局
有的忙撇清關係
然而,除了二級市場的股價之外,上市公司戰略佈局也很熱鬧。據《證券日報》記者粗略統計,涉及“虛擬現實概念”的上市公司就多達61家。其中,不少公司都是VR領域的“新生力量”,有的公司是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剛剛開始佈局,有的公司模棱兩可地表示公司有相關業務。
比如,今年1月份,GQY視訊宣佈斥資1000萬美元持有美國智慧設備公司Meta Company 3.617%的股權;同月,漢麻産業6.155億元置入手機攝像頭公司聯創電子的交割完成;2015年11月份,焦點科技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3D事業部主要從事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兩方面的具體應用;同年12月份,金龍機電在機構調研中透露,公司和利達光電合作的類藍寶石鍍膜産品,強化玻璃蓋板,攝像頭變焦馬達均可以使用在VR産品上面,後續VR産品將是公司發展的方向之一。
“實際上,像金龍機電這樣,僅‘透露’公司産品可以用於VR上,未來將VR作為後續發展的方向之一,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貼上‘虛擬現實概念’的公司並不在少數”,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外,也有公司應對股民要求質疑,被“逼”成虛擬現實概念股。今年2月份,在亞夏股份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有股民提問“請問公司的VR産品何時推出?”公司給予回復:“‘蘑菇+’ 的VR技術會隨其家裝業務開展一起推出,將主要用於銷售端的虛擬樣板房展示,增強客戶的體驗感,今年上半年會推出。”當日,亞夏股份T字漲停,股價連漲兩日。
更有意思的是,相對於大部分主動搶佔市場的上市公司來説,有些公司則是被“貼標簽”。 2月22日晚間,大恒科技發佈澄清公告,否認公司為“虛擬現實”概念股。同時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未有與VR相關的産品研發、行銷計劃。
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為,上市公司的相關業務、下屬子公司等相關領域,經常會被分析公司拿來分析,有時候就會被“貼上標簽”,“如果被貼上熱門行業概念股的標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會回應,有的甚至順勢而為,倉促開工VR工程,名副其實的蹭上頭條”。
當然,“不靠譜”的公司還是少數,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在VR行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安永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歌爾聲學目前是Oculus獨家ODM供應商;還有,最近參投了諾亦騰、時光機、互動視界等虛擬現實公司,與川大智勝合作的奧飛動漫,都可以説在全球VR産業鏈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