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自貿區規範現貨市場秩序
- 發佈時間:2014-11-03 00:31: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恒
自2003年以來,伴隨大宗商品價格“牛市”,中國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電子盤)呈現出不斷加速、迅猛發展的態勢,電子盤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據生意社監測顯示,以渤海商品交易所、壽光蔬菜交易所、廣西糖網、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為代表的年交易量過萬億的知名交易市場就有十余家;以天津、寧波、無錫為代表的地域集群式交易市場和以有色、鋼鐵為代表的行業集群式交易市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交易品種大到煤炭、鐵礦石,小到兔毛、金銀花,近千種品種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但快速發展也讓整個電子交易市場孳生了盲目和紊亂,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失控事件的背後都有交易市場的身影,一些肆無忌憚的電子盤與實體産業零掛鉤,空手套白狼地推出“準期貨”、“類期貨”模式。
亂象橫生。國務院于2011年、2012年相繼出臺38號文、37號文,嚴令禁止各種投機形式的中遠期交易,已經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範治理。2012年下半年,多數電子交易市場偃旗息鼓,一些擬建、籌建的項目也被取消或暫停,大宗商品電子交易結束“野蠻生長”。
隨著大宗商品市場的發展及國際貿易越來越開放,為了拓展發展空間及增加話語權等,上海自貿區作為金融改革的一塊“試驗田”,也瞄準了大宗商品現貨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之前國家整頓的商品市場主要是地方性或區域性的公司制貿易市場,其介入期貨概念進行現貨中遠期的期貨交易,有局限性和監管漏洞,而上海自貿區是政府主導,並且主要是國內外現貨貿易為主,表明政府對正規的、適應市場經濟的、有利發展的、同時保護參與者公平性的市場是支援的。
雖然目前上海自貿區內各種大宗商品國際現貨交易平臺還未成立,但目前已經在為之做準備,包括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等,這也意味著,上海自貿區內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漸行漸近。
與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不同,由於大宗商品交易涉及的資金量巨大,規範的交易市場運作體系、監管體系是確保交易市場規範發展、防範商業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安全帶”。日前,上海自貿區披露了《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規則(試行)草案》,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此前發佈的《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暫行規定》,也明確要求做到“交易、託管、清算、倉儲”四分開,此次草案也做了明確要求。
從目前已經發佈的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遊戲規則”來看,已經給當前尋找新模式和出路的現貨電子盤不少啟示。比如交易資金安全性的風險,和一般的網購不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資金集中在一起數額極為龐大,海南橡膠市場、華夏卷款而逃的問題最後都出現在資金管理上,如果管理不當則風險極大。
上述草案明確規定,市場經營者應委託第三方清算機構負責資金清算,委託第三方資金存管銀行或由上海清算所清算會員負責資金託管,委託指定交收倉庫負責貨物倉儲,委託第三方倉單公示機構負責資訊匯總公示,做到“交易、託管、清算、倉儲”分開。
而在市場採用的交易方式方面,草案提出了三種交易方式,包括協議交易、單向競價交易、國家及本市人民政府依法規定的其他交易方式。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服務於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平臺軟體商提供了遠期撮合交易、現貨連續交易、競價買賣、現貨掛牌交易等多交易方式,種類豐富,並隨著國家政策的要求,由中遠期投機為主,慢慢轉變為真正為現貨交割服務的平臺系統,滿足交易市場多種交易方式的需要。
另外,在交收倉庫及倉單管理方面,草案要求,市場經營者對指定交收倉庫的認定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屬於經海關核準登記的自貿試驗區內的保稅倉庫或其他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保稅倉庫;符合第三方倉單公示機構對資訊對接、抽查抽驗的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自貿區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的探索將為國內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整頓,以及未來行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先進經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