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自貿區“八盤過海”

  • 發佈時間:2014-11-03 00:31: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場內交易所各種“國際板”在上海自貿區不斷涌現。

  根據上海市政府今年8月份發佈的《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2014-2015年重點工作安排》,將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在自貿區建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棉花、液體化工品、白銀、大宗商品、有色金屬等8個國際交易平臺。

  今年9月份印發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産業規劃》也指出,對大宗商品交易,重點拓展新的大宗商品交易品種,包括能源産品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如國際原油期貨平臺)、基本工業原料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大宗農産品交易平臺等。

  當前,上海正在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并冀望增強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從宏觀層面上看,中國衍生品市場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在資本市場中,期貨與對衝工具又落後於資本市場發展,如果沒有這些對衝工具,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很難防範系統性風險,並且很難完全與國際市場接軌。”海通期貨總經理徐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據徐淩介紹,中國商品期貨市場有40多個品種(即場內標準合約),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客戶需求卻在交易所以外進行交易,特別是西方市場,約90%客戶需求是在場外市場完成交易的。

  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顯示,至2011年底,全國各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逾千家(包括現存和已經倒閉的),交易的品種涉及化工、金屬、農産品、煤炭、橡膠等100余個品種,呈現網格化發展趨勢,其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規模的市場有幾十家,參與企業數百萬。

  雖然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中心發展迅猛,各地仍有新的交易市場成立,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和漏洞也愈發明顯。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表示,目前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臟、亂、差”:臟,違法違紀現象存在,打政策擦邊球的情況普遍,虛假宣傳、欺騙投資者的現象屢禁不止;亂,缺少宏觀調控,各地都瘋狂上交易所,數量過大,重復建設、盲目建設情況普遍;差,各個交易市場水準參差不齊,行業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而這已經成為嚴重制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的瓶頸,有些電子交易中心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如何去引導地方交易場所以及自貿區的國際交易平臺等場外交易市場發展,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徐淩表示,之所以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更多的是利用上海自貿區開放平臺和政策許可,利用區內建設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與境外先進交易市場進行對接,把風險控制理念與制度引入上海自貿區,並形成可複製、可輻射的經驗,以規範國內其他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

  已在上海自貿區成立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目前負責原油期貨上市籌備工作,而原油期貨則被認為是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根據上海期貨交易所此前披露資料顯示,原油期貨最核心的三個原則是“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而這與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內涵是完全契合的。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指出,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是凈價交易,和國內商品現貨市場含稅價不一樣,可以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及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完全接軌,省略了比較繁瑣的計稅環節。

  此外,程小勇還提到,資本賬戶的自由流通,使得國內和海外投資者參與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更為方便,特別是活躍于歐美大宗商品場外市場的海外投行,其參與將增加上海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的流動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