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實際控制的眾合科技因並購爆雷業績不堪。
4月16日,眾合科技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其在營業收入微增情況下,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下降55.14%。
盈利能力大幅減弱源於公司此前並購爆雷。2017年,公司以6.82億元完成對蘇州科環的收購,商譽增加5.39億元,而這筆收購在去年出現商譽減值,進而吞噬了當年凈利潤。此外,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海外投資節奏放緩等因素影響,公司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下降。
眾合科技前身是浙大海納,1999年就已在深交所主機板掛牌交易。只是,2003年飛天係掌門人邱忠保入主後,挪用、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進而掏空公司。直到2009年,經過司法重整,浙江大學通過資産注入,公司也轉型至煙氣脫硫及軌道交通領域。近年來,通過跨界並購進入環境治理領域。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除了高溢價並購爆雷外,公司存貨、財務費用等大幅增長,這些直接間接也對公司凈利潤産生影響。
長期業績不佳,眾合科技對股東及投資者回報非常無力。2002年以來的17年間,公司未實施現金分紅,且其未分配利潤仍為負數。
並購標的連續兩年業績爽約
寄希望於並購提振業績,沒料想劃入了並購深淵。眾合科技大股東及管理層再次面臨著如何脫困的考驗。
年報顯示,去年,眾合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0.89億元,較上年的20.86億元僅增加0.03億元,增幅為0.13%。與之相比,凈利潤數據極為難看。其去年實現的凈利潤只有2701.10萬元,同比下降55.1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低至0.17億元,同比下降63.63%。
對於如此不堪的經營業績,眾合科技解釋稱,智慧交通業務穩步增長,水處理板塊工期延緩,相關子公司盈利未達預期,出現商譽減值。此外,境外子公司受當地政治經濟環境影響,投資節湊放緩,凈利潤減少。
年報顯示,境外投資方面,眾合科技通過子公司浙江眾合投資持有墨西哥資訊技術有限公司55%股權,去年,墨西哥資訊技術公司虧損2814.31萬元。
對凈利潤影響最大的還是商譽減值。去年,眾合科技計提商譽減值0.89億元。如果沒有這筆商譽減值,去年的凈利潤將超過億元,接近2017年凈利潤2倍。
導致眾合科技商譽減值的是其此前高溢價並購。
2014年、2015年,眾合科技盈利能力不佳。2016年,公司虧損1.09億元,且當年營業收入大降34.29%僅為12.06億元。
或為了扭虧,2016年,眾合科技實施並購轉型計劃,通過發行股份方式作價6.82億元收購蘇州科環100%股權,同時配套募資4.76億元。
蘇州科環主要從事污水深度處理業務,在石化行業工業污水深度處理市場處於領先地位。其在2014年、2015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億元、1.73億元,凈利潤1556.72萬元、4442.74萬元。
彼時,環保屬於熱門概念,此次收購的代價不菲。以2015年底為評估基準日,蘇州科環凈資産為8618.22萬元,評估值為6.83億元,評估增值5.97億元,增值率為692.51%。
在高溢價交易背景下,唐新亮等交易對方也出了看上去還算靠譜的業績承諾,即2017年至2019年,蘇州科環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312萬元、9141萬元、9699萬元。
然而,2017年,業績承諾第一年,蘇州科環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只有6728.68萬元,完成率為92.02%,去年的業績更糟糕,其扣非凈利潤為5051.02萬元,較承諾數少4089.98萬元,完成率只有55.26%。兩年累計下來,完成率也只有71.60%。
原本試圖借助並購實現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沒想到並購遇雷,業績大幅下降。
兩次轉型未達預期17年未派現
眾合科技盈利能力一直不太理想,上市20年來,長達17年未實施現金分紅。
眾合科技前身是成立於1970年的浙江大學半導體廠,1999年,更名為浙大海納並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彼時,公司主營業務為單晶矽製品及半導體元器件。
但是,上市第三年,公司盈利能力就接連大幅降低。2001年至2003年,其凈利潤連續三年下降,已從1999年的0.29億元降至0.12億元。
2003年,當時聞名資本市場的飛天係掌門人邱忠保通過受讓股權入主。然而,2004年至2006年,在邱忠保掌控期間,利用其控股地位挪用上市公司資金、並以上市公司名義為其飛天係或其個人向銀行借款提供擔保,以此掏空上市公司,以致2005年,浙大海納巨虧6.36億元。至2006年底,浙大海納陷入嚴重資不抵債困境,瀕臨破産。
2007年,浙大海納進入司法重整程式,到2009年完成。經注入優質資産,浙大海納重回浙大網新懷抱,實控人仍為浙江大學。重整後,主營業務由半導體轉入煙氣脫硫及軌道交通領域,公司更名為眾合機電。
但是,轉型之後,公司經營業績依舊不佳,一年增長兩年下降,2013年甚至虧損1.49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二次轉型屢屢被提及。隨後,公司相繼收購海拓環境、蘇州科環等,合計耗資約10億元,大力加碼環保業務,同時升級軌道交通業務,公司名稱也從眾合機電變更為眾合科技。
眾合科技在年報中稱,將以智慧交替和節能環保雙輪驅動為主業。去年,這兩大業務板塊貢獻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21億元、5.62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58.46%、26.91%。
從去年經營業績看,二次轉型仍未達到預期。不僅如此,去年,公司存貨較上年同期增長44.26%,且其存貨週轉速度明顯放緩。截至去年底,其短期債務達到17.04億元,同比增長25.48%,公司貨幣資金只有9.11億元,在在建工程猛增2.22億元增幅341.54%的情況下,公司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
備受關注的是,截至去年底,眾合科技未分配利潤-7983.60萬元,需要在未來賺取的利潤進行彌補。正因為如此,2002年至今的17年,公司長達17年未進行現金分紅。
(責任編輯:張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