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增持三峽水利(600116,SH)後,長江電力最終通過引入外援股東,完成了控股三峽水利的目標。
3月18日晚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長江電力全資子公司長電資本與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發電)建立一致行動關係。雖然新華發電僅持有三峽水利0.40%股權,但加上原有直接、間接持股,長江電力已合計取得三峽水利24.48%的股份表決權,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引入外援股東獲得控股權
在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前,長江電力通過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動人長電資本、三峽資本(三者均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控制)持股,合計持有三峽水利24.08%股權,與上市公司原實控人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持有的24.09%股權僅相差0.01%。
此前,三峽水利並沒有控股股東。獲得新華發電0.40%表決權後,長江電力才成為三峽水利的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為取得三峽水利控股地位,長江電力花了兩年多時間。2016年9月,三峽資本及長電資本通過舉牌三峽水利,持股比例達5%;同年12月,長江電力受讓重慶中節能持有的三峽水利10.20%股份;2018年4月,長江電力成為三峽水利單一最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達到20%。
此後,長江電力仍在增持。但最終獲得三峽水利控股權,是通過引入外援股東新華發電。《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新華發電成立於2009年11月,原隸屬於水利部綜合事業局。2014年,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與水利部達成股權重組戰略合作,成為新華發電控股股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10年,新華發電就是三峽水利十大股東之一,持股數量長期為2000萬股,持股比例為7.48%。2015年5月,新華發電減持600萬股,成為5%以下股東。上市公司2017年一季報顯示,新華發電仍持有707.25萬股,以持股0.71%的比例位居第十大股東;到了2017年半年報,新華發電則消失在十大股東及十大流通股東行列。
根據披露,目前新華發電持有三峽水利400.74萬股,持股比例為0.40%。
取得控制地位後,長江電力表示未來12個月內將改組三峽水利董事會,對董監高成員進行調整,但暫無具體計劃。原實控人水利部綜合事業局對控制權變更表示沒有異議,並表示將配合長江電力改組董事會。
將注入多地配售電資産
在取得控股權的同時,長江電力也公佈了向上市公司注入相關資産的計劃。目前,三峽水利正停牌籌劃重大資産重組,擬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重慶長電聯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能源)控股權、重慶兩江長興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興電力)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聯合能源、長興電力均為長江電力參股公司。啟信寶數據顯示,長江電力直接持有聯合能源8.05%股權,同時通過兩家公司間接持有部分股權;三峽電能有限公司為長興電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6%,長江電力及三峽資本合計持有三峽電能100%股權。聯合能源招聘資訊顯示,公司是重慶市政府與三峽集團聯合成立的配售電企業,供電區域覆蓋了重慶涪陵及黔江、湖北咸豐、湖南花垣、貴州松桃等區縣,資産總額13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
而長興電力則稱,公司承擔全國售電側改革試點任務,立足重慶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以及萬盛平山工業園區、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示範區等改革試點核心區域,發展新型配售電業務。
也就是説,三峽水利通過收購上述兩家企業,將獲得重慶涪陵、兩江新區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區的配售電資産,業務範圍遠遠超過現有區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三峽水利的主營收入及利潤,主要來源於重慶萬州區的發供電業務,營業區域佔萬州區國土面積的80%。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行,三峽水利的後續經營將面臨挑戰。
三峽水利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國家規定允許成立三類售電公司,新設立的售電公司依然會對公司的電力市場造成衝擊,相對壟斷的市場格局將被打破;另外,萬州區域存在因降雨變化等因素導致的自發電量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需要外購電力保證電網運作,導致成本增高,目前公司外購電規模較大,對外購電依存度較高。
因此,三峽水利早有走出供區、外延拓展電力市場的思路。此次長江電力主導注入相關資産,將實現其擴大供區的目標。國信證券研報認為,結合聯合能源與長興電力的股東結構與控股、參股資産情況,三峽水利擬推動的資産重組方案很可能將兼顧地方政府及交易中心、發電側、售電側、用戶側主要利益相關方,打造重慶當地發配售電一體化公司。
3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收購資産對配售電業務區域的影響致電三峽水利,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協調各個方面,趕制收購預案,相關的情況不便透露,詳細資訊會在預案等資料中體現。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