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股信立泰自上市以來以穩健的業績成長獲得了投資者的青睞。但公司日前發佈的2017年年報業績增速卻出現較大下滑,此前兩位數的增長首次變成個位數,特別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後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僅為1.14%。
對於業績增速下滑,信立泰董事會秘書楊健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2009年上市後,公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凈利潤從2.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4.52億元。由於基數的增長,增長比率放緩是必然的。”
《證券日報》記者同時注意到,信立泰2014年溢價收購的成都金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凱”)和蘇州金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盟”)2017年均出現虧損。
對此,楊健鋒表示:“由於金盟和金凱兩家子公司多個産品尚處於臨床研發階段,未生産銷售,故産生虧損。”他同時表示,“目前這兩家子公司正在按照計劃運營中,並持續開展研發和産業基地建設,著眼于長遠,短期並未提出盈利要求。”
不過,金盟和金凱兩家子公司的虧損金額已由2015年的共虧損3000余萬元發展到2017年虧損高達1.23億元,何時改變這一現狀備受關注。
信立泰凈利增速下滑
信立泰日前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54億元,同比增長8.3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52億元,同比增長3.97%;扣非後凈利潤13.95億元,同比增長1.14%。
2017年,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11.56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35.64%,佔營業收入的27.82%。信立泰對此稱“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為推廣新産品費用增加所致。”
招商證券分析師吳斌表示,2017年公司銷售費用率為27.82%,提升5.59個百分點。估計主要是比伐盧定在各省醫保工作和信立坦的進院推廣工作導致。
對於銷售費用激增,信立泰財務負責人劉軍表示,“雖然推廣新産品導致銷售費用增加,但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銷售費用佔收入比重低於行業平均費銷比,在正常範圍內。”
受費用增長較快影響,加之抗生素製劑和原料藥收入出現波動,信立泰連續多年的業績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在2017年被終止。
《證券日報》記者看到,2009年信立泰上市之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在很多年份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最差的2016年也分別達到10.23%和10.31%。但2017年均下滑至10%以下,特別是扣非後的凈利潤僅同比增長了1.14%。其增速可以上説史上最差。
兩家子公司業績虧損
2014年信立泰一口氣收購了三家公司——金凱、金盟和深圳市健善康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善康”)。其中,4600萬元收購金凱80%股權,當時該公司所有者權益1101.76萬元,這意味著收購溢價4.2倍;4500萬元收購金盟24.06%股權,該公司2013年所有者權益2813.51萬元,據測算,收購溢價達到5.65倍。
可惜的是,被高價買回來的資産不但沒有給公司帶來預想中的收益,反而成為公司的拖累。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金凱實現營業收入1165.96萬元,營業利潤-1.01億元,凈利潤-1.01億元;金盟實現營業收入1.88萬元,營業利潤-2152.03萬元,凈利潤-2154.01萬元。與前面兩家均出現虧損相比,健善康雖然盈利,但也只是微利,凈利潤僅有140.4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凱和金盟兩家子公司自2015年起均連續虧損,且虧損幅度都處於加速中。其中,金凱2015年虧損額尚為2923.25萬元,到了2016年虧損額擴大為5929.41萬元,今年虧損額已經過億元;此外,金盟也從只最初的虧損348.2萬元,發展到了虧損超過2000萬元。
雖然信立泰方面表示“著眼于長遠,短期並未提出盈利要求”。但是這兩家曾被信立泰寄予厚望的公司何時能夠扭虧還是一個未知數。
記者同時發現,2014年信立泰在收購金盟時曾表示“蘇州金盟具有豐富的産品管線和強大的預期收益能力”。這其中豐富的産品線就包括了重組人甲狀旁腺激素1-34(rhPTH1-34)凍乾粉針(以下簡稱“PTH”)和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rhKGF)凍乾粉針(以下簡稱“KGF”)。2014年,PTH産品正在3期臨床中,信立泰預計2015年下半年可報批生産,預計2017年初獲得生産批件;KGF在2014年已完成2期臨床,預計2016年底報批生産,2017年初獲得生産批件。
但截至2016年底,PTH才完成3期臨床試驗,預將申報生産;KGF才完成2期研究,公司將加快3期臨床試驗的推進。2017年年報顯示,“KGF已完成2期臨床”。顯然,這一進度比之前預期的相差甚遠。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