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A股呈現明顯的“二八分化”格局,代表優質白馬股的上證50不斷創出階段高點,代表成長股的創業板指則連續下跌。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三大原因共振促使上證50等白馬價值股走出一波淩厲的上漲行情。首先,白馬股估值低,符合監管層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其次,中小創股票整體估值較高,市場上的存量資金只能選擇買入低估值的價值股;最後,A股納入MSCI指數的預期增強,有利於藍籌股的估值水準進一步抬升。
不過,隨著“漂亮50”估值的不斷抬升,近期市場對於白馬股後市走向的爭論日趨升溫,機構觀點存在明顯分歧。在部分機構投資者熱衷於抱團白馬股同時,另一些機構投資者則開始質疑部分白馬股的估值泡沫——在他們眼裏,白馬股上漲至今,已有脫離正常價值投資軌道的可能,資金的過度追捧有可能導致一次以“價值”名義炒作的新泡沫。
白馬股集體秀新高
近期代表優質白馬股的上證50再次創出一年半的高點,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雲南白藥等白馬股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創業板指數的年內跌幅已超過8%。“二八行情”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數據顯示,白馬股概念指數年內上漲30.63%,大幅跑贏滬深股指同期表現。據記者統計,截至6月14日,上證50和深證100成份股中,有27隻股票年內漲幅超過20%,12隻股票在近30個交易日內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海通證券認為,A股出現消費股和白馬成長股行情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在經濟轉型期,消費升級正在進行中,需求改善推動消費股業績好轉;二是在震蕩市中,機構投資者佔比上升,尤其是絕對收益資金佔比上升,更注重業績的確定性、估值和業績匹配度;三是監管層加強管理,引導市場向價值投資回歸。
“這表明市場的偏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過去幾年注重企業未來的成長,到更為關注當前確定性的盈利。同時也表明市場的估值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業績為主導的估值體系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金鷹基金權益投資總監王喆稱。
“市場對內生業績高增長和確定性趨之若鶩。收入和利潤的增長只是外在表現形式,其背後反映的是企業內在價值增長,這正是二級市場長期回報的源泉。”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強調。在他看來,當下資本市場追捧的不是“藍籌”,而是對一些優秀特質的資本溢價,比如技術壁壘、行業地位、公司戰略、管理效率等方面。
國金證券則指出,市場大幅波動之後,個人投資者離場速度較快,保險等資金卻在緩慢增配權益資産,導致A股機構投資者比例和消費白馬股吸引力提升。這比較類似美國“漂亮50”産生前後的市場風格變化。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先後經歷了電子繁榮、並購浪潮、概念投資三個階段,之後的1968年至1973年,市場回歸業績,以“漂亮50”為代表的白馬股領漲。這與A股市場2013年至2015年創業板牛市到現在消費白馬股行情的演變如出一轍。
事實上,據記者觀察,今年以來持續活躍的白馬股背後,的確存在機構抱團的現象。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在近期創下歷史新高的白馬股中,海康威視的機構持股比例最高,達到87.4%。此外,瀘州老窖、五糧液、贛鋒鋰業等個股的機構持股比例也超過50%。
“公募基金、保險、QFII等機構必須配置某些股票倉位,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之下,選擇配置白馬股相對安全一些,從而導致抱團取暖現象的出現。若短期內市場資金成本沒有回落,這種情形還會進一步延續。”一位私募人士坦言。
北上資金推波助瀾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斷上漲的白馬股背後或許還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就是海外資金正在通過滬、深港通大量地買入大市值A股。北京時間6月21日淩晨,MSCI將宣佈A股第四次“闖關”MSCI是否成功,而這些A股標的正是海外資金可以通過滬、深港通買入的大市值A股。
“近期外資加速北上掃貨,或正是憧憬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深圳某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統計顯示,6月以來滬股通累計成交392億元,累計凈買入15億元;深股通6月以來累計成交303億元,累計凈買入69.78億元。從滬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看,截至6月14日上榜的成交活躍股共有25隻股票,其中,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上汽集團、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5隻個股6月以來上榜次數超過8次。23隻深股通成交活躍股中,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五糧液等4隻個股6月以來均10次出現在深股通成交活躍榜。
高盛分析師Kinger Lau在6月1日發佈的報告中表示,MSCI在6月決定納入A股的概率為60%。如果A股被納入MSCI指數,預計未來5年將給A股帶來2100億美元資金流入;5年後中國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或達34%,佔MSCI全球指數的權重達4%;中國股市規模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這仍然是它應被納入MSCI指數的關鍵依據。
此外,還有多家外資機構公開表示支援A股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一改前兩年的悲觀態度,高呼今年納入概率大於五成,預估A股未來有望上漲19%;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在一份聲明中稱,對於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持支援態度;瑞銀集團中國區戰略委員會主席錢于軍表示,相信中國A股在2017年納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較大。
多家券商預計,本次若A股“闖關”成功,藍籌股還將持續獲得資金關注。天風證券分析認為,MSCI新框架將A股中小股票剔除,並且將消費股比例大幅提升,如果A股以現有方案通過此次MSCI大考,目前A股這種追逐白馬龍頭、“以大為美”的格局將繼續得到強化。
浙商證券提出,行業龍頭、市值排名靠前的股票將具有更高的配置價值。由於MSCI客戶的資金屬性,高股息率的股票更具有配置價值。由於MSCI的主要客戶是ETF資金和養老金,這些資金的風格是偏向高分紅率的股票。
平安證券則指出,考慮到MSCI預期以及海外長線資金的緩慢進場,對當前A股市場的走勢保持相對樂觀,資金風格仍然偏好于業績穩健的藍籌板塊。投資建議方面,除卻MSCI公佈的潛在納入A股的標的外,該券商還建議關注各行業中業績穩健的龍頭,以及高分紅高股息的投資機會,即國企板塊和有持續分紅且盈利改善的行業板塊。
東吳證券判斷,加入MSCI將給A股市場帶來積極影響,利好標的包括:大市值及行業龍頭、高股息率股票、AH股價倒挂標的。其中,稀缺、分紅穩定、現金流好、估值與業績匹配的藍籌和消費股最為受益,建議投資者關注金融、醫藥生物、汽車、食品飲料行業。
“漂亮50”紅旗還能打多久
不過,隨著“漂亮50”估值的不斷抬升,近期市場對於白馬股後市走向的爭論日趨升溫,機構觀點存在明顯分歧。
部分觀點認為,“漂亮50”的強勢本質是熊市中“業績為王”所致,而下半年市場維持“理性”的可能性較大。且從歷史數據來看,釀酒、家電等消費白馬股通常可以成為穿越牛熊的“不倒翁”。
“大多數中小創在殺估值,不具備投資價值。因為很多股票在前兩年牛市中漲太多了。風口過後,只有少數能夠進入成熟期,繼而成為龍頭白馬股。”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在他看來,與中小創相比,藍籌白馬股在弱市下具備“相對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表示,從買方反饋來看,國內機構認為,投資增速已築底,主機板和中小創的盈利趨勢還將繼續分化,A股結構性行情還將持續,會關注消費白馬龍頭;海外客戶對A股的判斷仍然是以績優為美,以確定性為美,以龍頭為美,願意給業績的確定性和交易流動性以溢價。他們認為,當前還未到創業板等中小市值股票風格切換的時候,觸發的催化劑可能來自於兩個因素:半年報業績增速快於龍頭,成長性顯著;無風險利率下行。但是,當前還不具備以上觸發風格切換的條件。
天弘基金的基金經理陳國光指出,抱團白馬股的現象如果要改變,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之一。第一,經濟要大幅向上或者向下。大幅向上説明資本市場整體的機會到來,此時抱團白馬股機會成本很高。經濟大幅向下時,市場大幅調整,系統性風險釋放,市場很難有安全的地方,因此抱團白馬股的現象也會扭轉。他説:“目前市場估值比較合理,也不存在大的風險。當下持有低估值的白馬股,還是有一定的獲得相對收益、絕對收益的機會,所以短期來説,抱團白馬股的現象不會改變。”
第二,消費板塊機構倉位回到歷史高位則要謹慎。目前持有家電、汽車、電子、白酒這些白馬股的公募基金持有量在比較合適的水準,佔倉位16%。“相比之下,2012年該數字達到36%,所以目前來看機構持倉還在正常範圍內,不用太擔心風格的改變。”陳國光指出。
在部分機構投資者熱衷於抱團白馬股時,另一些機構投資者則開始質疑部分白馬股的估值泡沫——在他們眼裏,白馬股上漲至今已有脫離正常價值投資軌道的可能,資金的過度追捧有可能導致一次以“價值”名義炒作的新泡沫。
數據統計顯示,在一個月創下歷史新高的白馬股中,僅有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市盈率低於20倍。截至6月14日收盤,上證指數市盈率僅為14.43倍,貴州茅臺市盈率則為24.33倍;深證成指市盈率為26.88倍,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贛鋒鋰業、立訊精密的市盈率均在50倍上下。
渤海證券分析指出,部分藍籌股的估值已有偏高跡象,一些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白馬股估值已經不再便宜,個股存在估值風險。歷史數據表示,抱團個股在抱團期間有較強的抗跌性,但在市場觸底反彈前的一個月,抱團個股都出現了10%以上的跌幅。也就是説,在市場見底前抱團個股存在殺跌的風險。
“在創業板和中小板裏,已經有很多股票在經過了大幅調整後開始跌無可跌。一些價值成長性高、符合新興産業政策方向的公司,已經連續幾週出現了機構資金吸納的跡象。”滬上一位券商人士坦言。在他看來,未來的投資方向應該是挖掘中小創裏的價值成長股。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