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土鱉”經理的量化擇時經

  • 發佈時間:2016-03-21 00:14: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和很多海歸量化基金經理希望對沖掉市場風險後只做選股的理念不同,張凱非常看重A股市場的擇時。他認為,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較為成熟,市場有效性高,指數走勢與基本面相關性非常高。比如在美國股市,2008年金融危機後,股票指數走勢長期向上,沒有任何擇時的必要性,硬要做擇時往往導致頻繁交易的損失,所以很多國外回來的基金經理長期以來的觀念就是不擇時。但中國A股市場則不同,中國特色的投資者結構和制度以及中國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使得A股市場波動性較大且趨勢性較強,最近一年來尤為明顯。這也倒逼投資者,如果不做擇時,就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更無法實現絕對的正收益。

  “擇時不好做,但不代表不能做,只是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比完全對衝組合的更大一些。”沒有過海外從業經驗,對於很多投資管理人回避擇時的現象,自嘲“土鱉”的他反問道:“只要擇時策略是有效的,能賺的錢為什麼不賺?”銀華的量化團隊,是國內公募業內率先公開宣稱在A股做擇時策略的團隊。

  對於擇時的難題,張凱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雙週期策略驅動。其中,中長期的擇時策略,主要基於宏觀經濟及行業景氣度數據分析,包括貨幣供應量、PMI指數、通脹、庫存等,策略的信號頻率較低;短週期的擇時策略,則基於市場行為與情緒數據分析,包括股指期貨、基金倉位、股票賬戶活躍度,賣方分析師觀點等。根據對應數據的表現好壞,兩種擇時策略會分別給出獨立的倉位信號(0-100%倉位),且影響權重各為50%,共同決定投資組合的倉位。在擇時上實現了中長週期與短週期的均衡,可以有效提升策略在不同市場波動下的穩定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