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量化投資更具有挑戰性
- 發佈時間:2016-03-21 00:14: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日的午後,張凱穿著一身運動服坐在記者對面,陽光活力十足。他饒有興致地跟記者談起了量化投資:通常所謂的量化投資分兩類,一類是被動量化投資,目標是提供多樣化風險特徵的投資工具,如ETF、分級基金等;另一類則是主動量化投資,目標是通過主動地尋找市場上證券的定價偏差以實現超額收益或者絕對正收益,如量化對衝基金等。主動量化投資更具有挑戰性,也是張凱的興趣和主要精力所在。
他認為,主動量化投資是把主動投資的策略(邏輯、經驗、思路等),用電腦語言來描述和表達為量化策略,並最終用電腦程式管理組合、執行交易及風控。由於不同的基金經理出身背景、投資經歷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創造的量化策略也會不同。如果誰能做出與眾不同的量化策略,就意味著他更有可能發掘別人未知的投資機會,那麼策略的有效性越強、生命週期越長、盈利空間也越大。
做出一個量化策略並不容易,首先需要把投資的經驗編寫成電腦代碼,然後找到準確完整的數據進行長期模擬來驗證其有效性(Back testing);然後,模擬業績優秀的策略,會再用實盤樣本外數據進行跟蹤驗證(Forward testing),若仍能表現出跟模擬測試近似的優秀業績,該策略才會被留存下來並作為實際投資使用。一個策略的完成,從開始有想法到開始實施代碼編寫,到模擬驗證再到樣本外跟蹤驗證,往往經歷數月的時間,很多時候費勁辛苦做出來的策略最終被證明無效,往往令人沮喪,但就是這樣“去偽存真”的研究過程讓基金經理對留存下來的策略更加信賴,因為它們通過了“重重關卡”的考驗。從這個角度來看,策略的研發過程與科學研究的過程是何等的類似!
然而,“科學”只是量化投資的2/3,每一個量化策略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有它所適應的市場狀態;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策略、配置適當的權重,更多靠的是投資的“藝術”。畢竟,投資中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有長期規律可循,也不是所有的資訊都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表達。長期地觀察理解市場,並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才會形成對證券市場的某種“藝術”化的直覺,正是這樣的直覺會在很多時候幫助投資者做出正確的調整或決策。直覺之於量化而言,就像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不需要精準地測量距籃筐的距離和角度,就能準確投中一樣。
形成這種投資直覺的“藝術”,需要更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清華大學理工科背景出身的張凱,入行初期曾為了快速積累投資方面的經驗,比多數同齡人都要勤奮:在一年的時間內系統學習宏觀、策略和行業分析,兩年的時間裏潛心讀遍國內外大部分證券投資著作、三年的工作業餘時間便拿下了CFA(註冊金融分析師)牌照,並長期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投資交易實戰之中。證券市場本身就是最值得尊敬的老師,用他自己的話説,要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性,只要價格有波動,神經就不會輕易放鬆。
張凱希望自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只有廣泛接觸不同的投資者、學習不同的投資方法、了解不同的資産類別,才能最終高屋建瓴地去審視眼前的投資,才能對投資機會有更靈敏的嗅覺。
2015年四季度A股出現反彈,讓很多投資者對年後行情有所期待並高倉位跨年,然而張凱的觀點卻與之相左。他當時認為,且不論新一輪的換匯潮在元旦後開啟、人民幣貶值預期未消除,僅是地産的火爆對證券市場的吸血就不容小覷。下半年重點大中型城市房價量價齊升,在股災記憶仍存的背景下,無論是銀行還是散戶資金從保值增值的角度,都是從流動性資産轉向非流動性資産,加速了資金撤離股市到房市。資金凈流出的證券市場難有作為,元旦之前,他給出了清倉休息的投資判斷,然後決定舉家去巴厘島度假;結果元旦後第一個交易日,他還在沙灘上沖浪的時候,就接到了同事跨洋電話傳來向下熔斷的消息。
今年春節後,張凱準確預判到這波週期股行情。他一直密切關注外匯市場和大宗商品的表現,春節後人民幣大幅升值提升了風險偏好、地産寬鬆政策強化了商品需求端預期、疊加上供給側改革對供給端減少的預期,煤炭、鋼鐵、礦石等商品期貨價格在熊了5年後終於開始大幅反彈,而週期股此時還受前期熔斷的影響趴在底部。張凱判斷,多重利好共振之下,週期股必將有行情,煤炭、鋼鐵等板塊果然成為反彈的龍頭後,多數A股分析師才集體看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