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挖金”期貨業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 發佈時間:2016-03-04 00:3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鑼鼓齊喧、大招兵馬,風險管理公司的動靜在萬馬齊喑的實體環境中顯得有些醒目。
李先生(化名)是浙江一家大型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的負責人。今年2月初,他通過朋友圈推送了公司的招聘計劃:場外衍生品金融工程師3—5人,場外衍生品風險控制崗2—3人,期權做市商交易員2人,其他期現經理若干。消息發出後,在不是很大的從業圈立即吸引了很多人關注,消息瀏覽量達六千次。
福兮禍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反而給期貨公司提供了開疆辟土的機會。風險管理業務正日漸成為期貨業的第二個“聚寶盆”。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匯率寬幅波動、原油等大宗價格波動加大,疊加國內啟動針對過剩産業的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中國大宗企業不時遭受各樣的風險侵襲,但這也給中國衍生品市場提供了補齊短板、向國際市場看齊的機遇。
大宗商品動蕩 誰為價格風險買單
原油價格累計跌幅約30.5%,國內多個商品期貨品種價格打了2—3折甩賣: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可謂“驚心動魄”。對大多數傳統行業企業來説,價格風險管控成了2015年的焦點。
自2015年油價持續下跌以來,包括“三桶油”在內,國際石油巨頭利潤紛紛大幅下滑。今年1月29日晚間,中石油發佈公告稱,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5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60%—70%,而2014年中石油凈利潤為1071億元。
國際貿易巨頭嘉能可去年也不斷上演“炭火上的舞蹈”。數據顯示,受金屬及原油價格大幅下滑衝擊,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上一財年利潤同比暴跌69%,由42.9億美元下滑至13.4億美元。其礦業部門收益則從2014年的39億美元轉為虧損2.92億美元。
而鋼鐵等大宗價格流暢的下跌曲線,更是許多中國企業心中無法言説的痛。1月29日,中鋼協發佈數據稱,2015年會員鋼企虧損總額645.34億元,虧損面高達50.5%。
截至2014年底,各家公司發佈公告中進行的統計顯示,目前參與期貨套保的上市公司中,涉足銅、鋁、鋼、鋅、螺紋鋼等金屬期貨品種的有14家,能源化工品種的有11家,黃金期貨品種的有4家,玉米、豆粕農産品的有3家。而參與外匯期貨套期保值的公司數量近兩年也大增加,多達10家。
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表示,期貨行業與實體産業的關係已經從B2C轉為C2B,即先出現企業需求,然後期貨經營機構才滿足。這要求期貨公司滿足企業的個性需求。期貨公司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風險管理業務深化大宗商品服務
近兩年,國都期貨經紀業務總部副總屈曉寧在開展業務時也明顯感受到,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正在塑造期貨公司嶄新的業務模式。
“這兩年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GDP增速的轉擋、結構調整的壓力不斷給以往高速、粗放發展的實體經濟企業帶來挑戰。而在供給側改革開始發力之際,傳統産能過剩行業更是面臨著進一步的結構性調整。由於産業客戶分屬不同行業且需求多樣化,期貨公司也建立了相應的內部制度來保障服務的專業及高效性。”屈曉寧解釋説。
“現在,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不只是在期貨交易方面給予産業客戶提供建議和交易環境,更多地是通過投資諮詢和風險管理的方式介入到企業的運營中來。”他説。
在2013年業務起步開始,一直戰鬥在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一線的浙江永安資本總經理劉勝喜已經總結出了這樣一套“生意經”:與盤面投機不同,現貨企業與期貨公司“做生意”,無論買方還是賣方,其交易成功的關鍵都在於價格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期貨公司探索跨境風險管理的步伐也同時邁出,目前還在等待政策配合。
日前,中期協發佈《期貨業服務實體經濟行動綱要(2016-2018)(徵求意見稿)》(下稱《綱要》),分十五項針對當前市場情況為期貨經營機構創新找到落腳點。對此,馬文勝表示,目前宏觀經濟倡導供給側改革,改革過程有一定風險,風險可以分化和化解,目前最有利的工具還是期貨市場,現在市場最大的矛盾也是最大的需求,與衍生品市場功能發揮是否充分有很大的關係。“在這種大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出臺《綱要》指導期貨業特別是期貨經營機構的發展方向,很有必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