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借保殼東風 期貨公司順勢啟動私募合作計劃

  • 發佈時間:2016-02-29 08: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借“保殼”東風

  如火如荼的私募“保殼”運動,獲得了期貨公司、券商等機構的積極響應。在私募“保殼”及産品發行熱潮下,期貨公司與私募機構的合作升溫,一些期貨公司也適時推出全流程的私募服務合作計劃。

  期貨公司在私募“保殼”中作用有限

  據了解,在上週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就落實《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下稱《公告》)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之前,業內一些期貨公司就已經幫助私募以投資顧問形式在協會備案首只産品。

  例如,新湖期貨就為私募做了幾單該類型的産品,規模在幾百萬至幾千萬元不等。該公司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史林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月5日中基協發佈《公告》後,公司部分投顧客戶便表達了“保殼”需求。“投顧有需求,我們就順勢做了幾單。”不過他表示,公司並未把主要精力放在該業務上。

  上週一中基協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顧問産品不能首只備案。這似乎截斷了期貨公司為私募“保殼”的途徑。

  “‘保殼’會佔據期貨公司資管一定業務量,但不會太大。”史林解釋稱,幾百萬元的産品規模就能保住私募牌照。因此,在他看來,即使禁止私募以投顧形式備案産品,對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影響也有限。“私募畢竟是小眾市場,監管層目的在於收緊私募牌照,要求私募機構不過於宣傳産品,希望私募通過金融機構如期貨公司、券商、信託等陽光化通道發行産品。”

  事實上,據了解,期貨公司在私募“保殼”中沒有明確的角色扮演。浙商期貨一位資管人士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期貨公司沒有託管資質。“與券商相比,期貨公司幫助私募‘保殼’的能力有限。管理人不是你,你也沒有估值、外包和託管資格,只能提供風控的外包服務。”在該人士看來,私募“保殼”對期貨公司來説是一項經紀業務,比如幫助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或券商談業務,角色還是一個期貨經紀商。“需求是有的,但期貨公司能參與的事項太少,對需要‘保殼’的私募吸引力不大。”

  史林也表示,期貨公司沒有託管資質,只能為私募提供融資和通道服務,不會把幫助私募“保殼”作為主要的業務方向。“券商PB非常火,其外包服務更直接,能為私募基金提供集中託管清算、後臺運營、研究支援、杠桿融資、證券拆借、資金募集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像券商一樣為私募提供一條龍服務,史林告訴記者,不少期貨公司都會幫助私募找好託管機構。

  期貨公司啟動私募服務合作計劃

  記者了解到,雖然顧問産品備案形式被取消,但期貨公司服務私募的計劃並未被打斷。在私募發行熱潮的帶動下,業內一些期貨公司也借此東風啟動了私募基金合作計劃,通過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方式,協助管理人完成私募基金髮行的業務辦理、合同制定、託管、備案等一系列運營工作。

  例如,華泰期貨于上周推出了私募“保殼”計劃,該公司華東管理總部負責人賈中萍告訴記者,公司同時還推出了私募成長計劃,為私募機構提供全程一站式孵化計劃,如配合私募找PB、發産品以及為私募提供行政外包服務。

  美爾雅期貨也在為私募“保殼”做工作。據悉,該公司已介紹一些客戶給券商託管方或律師事務所。公司資管部負責人何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幫助私募“保殼”並不是最終目的,公司更多是為了在今後的合作中能為私募提供其他增值服務。“比如把我們在期貨方面的管理經驗傳遞給私募,或通過合作推薦給私募一些業務,還有協助私募進行公司其他方面的完善等。”何愷説。

  據他介紹,其接觸的很多私募都是新成立的,不在中基協要求5月1日前發産品的規定內,因此對於“保殼”,這些私募多數還處於觀望和了解階段。

  中基協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底,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5461隻,認繳規模5.34萬億元,實繳規模4.29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38.99萬人。

  雖然已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超過兩萬家,但何愷透露,真正想自己發行産品的私募並不多,更多私募還是希望通過投資顧問的形式發産品。“現在私募為了‘保殼’,只能自己先發行産品,但我們接觸下來發現,為了方便,不少私募將來更願意通過期貨公司或券商渠道發産品,自己做投資顧問。”

  而據記者了解,市場中甚至不乏一些私募因為“保殼”成本大而放棄牌照,直接回到投資顧問形式。“市場上的律師事務所在向私募提供律師意見書服務時,要價在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有的甚至高達近百萬元。”日前在一個火爆的私募新規解讀會議上,上海一家律師事務所人士如是説。

  私募“保殼”運動已持續一段時間,監管層收緊私募牌照對期貨公司資管有哪些影響也成為一些業內人士思考的問題。

  “監管層收緊私募牌照,能夠淘汰一些資歷較差、機制不健全的私募公司,有利於私募行業整體的發展。在大環境向好的情況下,也更有利於期貨公司篩選私募,並與其更好地開展合作。”何愷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