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美聯儲應堅定加息立場

  • 發佈時間:2016-02-17 01:09: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心韜

  英國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顧問委員會主席梅格納徳·德賽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開局很不利,導致美聯儲在考慮貨幣政策時更多地強調外部風險,特別是中國因素,但既然美聯儲已經加息,就應當堅定加息立場,擠掉資産泡沫等估值偏差現象。

  德賽還認為,從長經濟週期而言,目前或處在“康得拉季耶夫長波週期”的下行期,也可能處在新一輪“熊彼特創新週期”的開端或舊一輪週期的尾部,總之,金融危機前的大緩和時代(1985-2007年)已經成為過去式。

  美聯儲決策體系中的新興經濟體因素

  中國證券報:此輪美聯儲加息導致的國際資金流變化,和2013年夏天資金從新興市場外流有何異同?

  德賽:在2013年夏天的時候,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時,發表了關於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立場的言論,導致了全球範圍的市場嚴重震蕩,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大規模資金外逃。不幸的是,當時市場的解讀是混亂的,導致了各國貨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印度央行行長拉詹不得不站出來敦促美聯儲需要關注其貨幣政策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影響。我想到的是一句經典名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財政部長康納利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説:“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

  耶倫最新一次國會聽證會言論則表明,2016年是不一樣的情景。今年開局“極其糟糕”,新興經濟體給全球市場帶來衝擊,現在美聯儲無法再忽視世界其他國家的境況了。新興經濟體因素帶來的市場震蕩更多屬於心理性的現象。

  中國證券報:新興經濟體因素在美聯儲決策體系中會是什麼樣的地位?

  德賽:美國與新興經濟體的問題很多都是內生的,且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給問題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因為資産價格已經膨脹了。如果不是資産泡沫期,那麼即使市場出現下跌,外界還能夠説基本面是沒有問題的。部分新興經濟體此前的增長“奇跡”開始走向終結。目前,新興經濟體已經普遍成為“複雜”的經濟體。

  於是,耶倫開始重視新興經濟體作為美聯儲政策制定的一個重要變數,這是一個好消息。只是美國的問題同樣是在國內。美聯儲因結束零利率政策而被外界批評,確實,美聯儲宣佈利率小幅上升被認為給股市帶來了動蕩,但我的觀點恰好相反。美聯儲在作出加息決策之前花了太長時間,而且加息幅度太小了,這會導致資産價格膨脹的危機在未來某個時段爆發。現在看來,爆發的時間點或會提前。不過,問題的答案不是要去停止甚至是扭轉利率上升的趨勢,甚至某些人還提到美聯儲可以考慮負利率政策。政策路線圖應該堅持回歸貨幣政策正常化通道,投資者也需要被提醒告知,過去的美好日子不可能在倒退回去了。只要給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且堅持做下去,那麼市場就會出現合理的資産再估值。那些不負責任押注長期多頭的賭徒,可能最終會走向破産。許多影子銀行機構因為承諾高回報,積累了不可持續性的債務,將它們清除出市場正是市場該做的,也是市場糾正的正確行為。

  全球經濟將進入低增長期

  中國證券報:既然美聯儲加息道路不可逆,市場動蕩也不會少,那麼應該如何避免所謂“完美風暴”的爆發?

  德賽:大家希望能夠避免一場“完美風暴”。在歐元區,各界都抱有積極貨幣政策會持續擴張的希望。部分凱恩斯主義者甚至歡呼難民危機會給政府財政緊縮進程帶來一些鬆弛。但是我們很難依賴難民危機能夠産生持續性的財政擴張。歐洲的人口結構已經出現問題,消費受到很大程度的壓抑。難民可能會給歐洲新增數量很少的人口,但是不足以改變消費和供給,以産生足夠的經濟增長動力。

  中國證券報:你運用長週期理論判斷未來幾年將進入低增長期,但我們也看到新的科技創新和工業革命到來,對此怎麼解讀?

  德賽:新技術給經濟帶來的影響具有很強的去通脹壓力。新的工業革命是否由機器人人工智慧或者交通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來主導,是一個開放式問題。可以肯定的是,新的技術革命會到來,但可能不會像“熊彼特創新週期”一樣一次爆發。市場的貨品以及服務會變得更加低廉以及更具效率。這種技術革新對就業是否存在負面衝擊仍不得而知,但舉例説明,汽車駕駛是美國男性就業崗位數量中最大的單一崗位,如果無人駕駛成為了平常,那麼他們當中無疑將要進行就業技能的再培訓。

  對於全球經濟中期的預測更加複雜。一旦美國基準利率回到所謂的正常水準,比如説實際利率2%至3%,我們能夠預計市場的糾偏會有塵埃落定之時。我們現在可能處在下一輪“熊彼特創新週期”的最初幾年,也可能處在上一輪週期的尾部。無論是何種情形,全球經濟這幾年會相對比較艱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