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能源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6-02-17 01:09: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中心主任 林伯強

  煤炭上一輪的繁榮週期自2003年開始,大致在2003-2012年的十年間需求穩步上升,産量從期初的15.5億噸上升至39.45億噸,年均增長10%。需求增速在2011年為9.8%,之後開始下降,2014年煤炭需求增長為-2.5%,2015年進一步下降到-4.0%。與此同步的是煤炭産能大規模過剩和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以及煤炭企業全面虧損。2011年以前的高煤炭需求增長和高煤炭價格引來的大規模煤炭投資,時至今日依然在釋放新增産能,加劇了煤炭企業虧損程度。

  經濟增速放緩、環境治理力度的增加(如很多地區採取措施限制煤炭消費)、能源效率的提高都是抑制煤炭消費增加的主要原因。鋻於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有其發展的合理性。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迫使煤炭利用大幅度增長,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一度曾接近70%。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能源需求也相對低速增長,能源市場供給相對寬鬆,能源增量可以用清潔能源來滿足,具備了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和“去煤化”的基本條件。

  較低的能源需求增長將有益於能源結構調整。當能源需求增速快的時候,由於資源稟賦和滿足能源需求的迫切性,中國沒有選擇,只能大量使用煤炭,而較低的能源需求可以比較從容地選擇清潔能源來滿足需求。從另一個角度而言,較低的能源需求增長還將迫使能源行業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來盈利,改變能源行業發展模式。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發展清潔能源,到2020年左右天然氣將佔能源消費比重的10%以上。此外,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已經具備很強的製造産業體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都實現了産業化、規模化,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連續幾年中國的風電、太陽能增長居全球首位,2015年再次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的最大投資國,年投資額比上年增長了17%。

  可以預見,在低碳發展和環境污染(霧霾)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中國能源結構將有一個“去煤”的過程,比較樂觀的預期是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將逐年下降,從現在到2030年期間平均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即從2015年的64.5%下降到2030年50%左右。

  但是,能源轉型其實並不容易,轉型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今後的能源增長速度。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主要指煤炭的清潔替代。2015年中國的能源結構是:煤炭約佔64.4%、石油佔17.6%、天然氣佔6%、水電佔8.5%、核電佔1.4%、風電佔1.6%、太陽能佔0.5%,其他微小。考慮到中國的能源稟賦和能源安全,石油和水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穩定。能源結構調整中真正將起變化的是煤炭的減少和比較清潔的天然氣以及清潔能源的核電、風電、太陽能的增加。我們可以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把天然氣、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統稱為清潔能源發展,這一部分目前大致為9.5%。簡單地説,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將是煤炭和清潔能源發展此消彼長的過程。

  如果出現類似2015年的能源需求增長為負,減少煤炭比例比較容易,2015年煤炭佔能源消費的比例的確降低了超過一個百分點,從2014年的近66%降為64.5%。但是,如果未來平均能源增長為零,那麼大約10%的清潔能源發展可以替代平均每年1%的煤炭。如果平均能源增長速度為1%,那麼就需要20%的清潔能源發展,才能替代掉1%的煤炭。所以説,煤炭替代事實上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如果平均能源每年增長2%,20%的清潔能源發展只能使煤炭比例穩定,只是用清潔能源發展滿足了能源消費增量。

  如果今後中國再次出現能源需求超過3%的較大幅度增長,中國將不得不再增加煤炭消費。這種情景有沒有可能發生?就美國的成熟發達經濟的産業結構而言,上世紀90年代美國平均能源需求還有1.58%的增長。所以,預期的中國煤炭從2015年的64.5%下降到2030年50%左右應該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

  當然,這樣來説明能源結構調整顯然簡單化了。能源結構調整還取決於能源系統成本,就是煤炭和清潔能源發展此消彼長的過程導致的整體能源成本變化(相對成本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由於目前“不正常”的能源價格和由於技術進步導致新能源的成本動態變化,使得估計系統成本變化及其影響非常困難。直觀地看,煤炭大規模替代的成本應該會很大。

  上面説了中國“去煤”的難度,客觀而言,煤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將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産品。但是對於煤炭企業來説,如果産能過剩不儘快去掉,那麼不斷走弱的煤炭需求將長期抑制煤炭價格,而難堪的財務狀況不僅不利於去産能(去産能也是一個很花錢的事情),還將不利於煤炭企業轉型和發展。2015年中國經歷了非常弱的能源需求增長,進入2016年也還沒有跡象説明能源需求增速可以很快提高。能源市場還是買方市場,具體體現在庫存大幅度由買方轉到賣方。例如,去年國有重點煤礦庫存增加了38.2%,而重點電廠煤炭庫存減少了22.3%,煤炭企業財務可能還將進一步惡化。

  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轉型,未來是否將延續目前的弱勢需求,取決於轉型期的長短。中國依然處於城市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依然繁重,中國要進入中高等收入國家,比較的不是北京和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而是中小城市、鄉鎮、農村的基礎設施,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存在巨大空間。目前能源與GDP之間的比較大的背離顯然不可能持續,能源需求還將回升。比如説,如果“十三五”需要保證GDP增長6.5%,能源需求或將可能回到年均2%,電力回到5%左右。因此,如果清潔能源發展不能保證20%的增長速度,煤炭替代的速度還將可能減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