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遠好于市場悲觀看法

  • 發佈時間:2016-02-17 01:09: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黃繼匯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服務業興起對中國經濟起到了支撐作用,中國經濟仍有能力實現中高速增長。

  採訪前,羅奇剛從中國回來,並和中國各方人士交流了對經濟的看法。他説:“中國國內普遍對管理層有信心,認為宏觀政策能夠支援經濟增長。不過當我回到美國後,從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那裏聽到的觀點卻完全相反。從我的切身經歷來看,中國國內和海外對於中國經濟的看法有著巨大差異。”

  在羅奇看來,中國經濟表現還不錯,遠好于海外市場上那些極為負面的結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結構轉型。“對很多經濟體來説,這種轉型意味著經濟增速放緩,中國也不例外,”羅奇説。

  他説,中國的製造業明顯受制于全球需求疲軟,以及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強勢。不過中國服務業的興起正對經濟形成支撐。“雖然服務業增長不能完全抵消工業增速放緩,不過重要的是,服務業的發展彌補了工業部門失去的大部分工作崗位,”羅奇説。

  羅奇認為,只要中國政府全力推動經濟向服務業和內需轉型,並且加強改革力度,中國未來5年仍能實現年均6.5%的經濟增速。

  他指出,中國經濟轉型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將放緩,會對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和巴西等資源出口國的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好消息是,中國中産階級消費能力增長將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機會,利好目前疲軟的全球經濟環境。

  羅奇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資本外流問題不會導致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重演,因為今天的中國和當年的亞洲國家情況完全不同:中國目前經常賬戶保持盈餘,而亞洲金融危機時東南亞國家的經常賬戶存在赤字;中國有超過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那些國家則外匯儲備不足;中國對外資的風險敞口有限,而那些經濟體風險敞口大、抵禦資本外流的能力弱。

  羅奇説,中國從亞洲金融危機學到了很多,鉅額外匯儲備是應對類似危機強有力的“保護墊”。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他認為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為實現中國經濟再平衡,政府應做好三件事:增加就業崗位、繼續城市化進程,以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他説,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如果這些改革不能很快落實,經濟轉型將會受阻,”他説。

  對於即將在3月召開的兩會,羅奇表示將關注十三五規劃的細節,尤其是完善城鄉醫療保健體系的具體措施、戶口制度改革時間表等。他説,市場希望看到中國政府就這些改革措施給出更多的細節和時間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