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伯格 將彭博打上“布氏”記號
- 發佈時間:2015-12-26 02:31: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楊
儘管年逾古稀,但執掌紐約12年的經歷,還是讓邁克爾·布隆伯格氣場強大。離開政壇近一年後,布隆伯格于2014年重新入主自己一手打造的彭博新聞社。經過一年多大刀闊斧的改革,成功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他本人的命運,也再度與彭博新聞社這家全球傳媒巨擘緊密聯繫在一起。
重返彭博
從2001年底開始,在長達12年時間裏,布隆伯格一直擔任全世界最重要城市的最高管理者。因此,當他2013年底準備卸任時,其職業生涯的下一站似乎有更多選擇,比如世界銀行行長、聯合國秘書長、美國國務卿,甚至有傳言稱他將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
連布隆伯格本人也曾表示“希望有人打電話提供一個Offer”,可事實卻是沒有。隨後,這位73歲的億萬富翁體驗到了頂級經理人或政治家通常有過的心路歷程:一旦從每天18小時、每週7天的聚光燈下抽身,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窮無盡的巨大空虛感。
布隆伯格只好用自己的方式忙碌了幾個月,他通過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捐出數百萬美元,用以支援非洲大陸的光伏發電照明設施建設。但這樣的生活,顯然不能讓習慣呼風喚雨的布隆伯格感到滿足。於是,在離任紐約市長近一年後,2014年9月布隆伯格重返“老巢”,重掌自己一手打造的金融、傳媒巨擘彭博新聞社。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布隆伯格對彭博社進行激進重組,換掉媒體業務幾乎所有高管,裁掉超80名編輯,讓媒體業務更加關注華爾街需求並強調為傳統金融業客戶服務。對此,紐約當地媒體指出,布隆伯格有意扭轉自己“缺席”期間的運營模式,試圖把彭博社帶回創建之初的舊有發展之路。
告別“彭博模式”
事實上,在布隆伯格離任期間,彭博新聞社的新聞業務經歷了一段輝煌擴張期: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媒體辦事處,聘用2000多名采編人員;紐約總部從《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報業高薪挖走多名“明星記者”;收購《商業週刊》;涉足法律和能源資訊領域;囊括電視、廣播、雜誌、手機、網路等媒體形式。
報道業務擴張得益於布隆伯格此前親手打造的核心産品——彭博終端機。終端機提供詳盡的金融數據資訊,吸引大批有錢用戶,為彭博社帶來豐厚收益。這些收益確保記者編輯專心提供有品質的新聞報道;反之,優秀的新聞報道又鞏固了彭博社的聲譽,讓終端機用戶更有信心也更忠實,並甘願每年支付2萬美元購買資訊。某種程度上,這種獨特的“彭博模式”實現了新聞報道和金融服務的良性互動,有效滿足各方需求,稱得上媒體行業的發展典範。
而如今,隨著布隆伯格的回歸,彭博社卻正在告別“彭博模式”。被布隆伯格親自任命為彭博新聞主編的前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主編約翰·米克爾斯韋特,在寫給新聞業務部員工的郵件中直言,彭博新聞社需要把重心轉回傳統的、“不喜歡把寶貴時間浪費在閱讀長篇大論的新聞內容上”的金融用戶。“如果你對人們如何掙錢沒興趣,對會掙錢的人嗤之以鼻或渴望挖到投資銀行家的醜聞,那麼彭博恐怕不是你該待的地方。”
彭博新聞社內部人員解讀説,這意味著今後的主要報道方向將是為終端機用戶量身訂制的新聞資訊,不再面向更廣泛的普通受眾。
終端機面臨競爭
布隆伯格決意放棄“彭博模式”,除希望重申自身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彭博終端機如今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2014年,高盛集團聯合摩根士丹利、匯豐銀行等14家華爾街巨頭,開發出一款名為“交響樂”(Symphony)的金融交易即時通訊平臺,意欲與彭博終端機的內置聊天系統一爭高下。“交響樂”已於今年9月正式啟用,每月收費標準為15美元,遠低於彭博終端機。
更有甚者,有消息稱,高盛集團還有意最終推出一套功能完備、可徹底取代彭博終端機的終端系統,為此已邀請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研發,每家機構各投資約600萬美元,谷歌公司也於今年底加入了該項目的投資團隊。在此背景下,布隆伯格重組新聞報道業務的初衷,應當是擔心網路、電視提供的免費資訊越多,掏錢購買終端機服務的用戶就越少,“準備犧牲一切來換取終端機的成功”。
當然,無論對彭博新聞社重組效果如何,布隆伯格都已與此前的那個傳媒業大亨不同。拿著每年1美元薪水、在“外面的世界”經歷12年輪迴後,布隆伯格有了更多發揮影響力的渠道和方式。12月1日,布隆伯格被任命為美國人民幣交易與清算工作小組主席,該小組旨在構建一份框架與路線圖,使美國的金融機構更容易進行或接收人民幣付款,以便幫助其削減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並建立更強大的商貿合作關係,同時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並使美國經濟實現進一步增長。
“很高興能夠領導這個新的小組,幫助推進這一目標。”再當領導,古稀之年的布隆伯格依舊雄心勃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