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楊俊:新興成長股仍是明年投資主線

  • 發佈時間:2015-12-21 00:32: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豫川

  2015年臨近收官,A股市場現已進入蓄勢震蕩的狀態。儘管官方近期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經濟有所企穩,但下行壓力猶存。當前的股市猶在存量資金博弈格局之中,增量資金能否如市場預期的那樣流入,目前還不明朗。易方達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賬戶經理楊俊19日表示,2016年,隨著“供應側結構性改革”逐漸落地並影響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投資者也需要順勢變化。

  佈局“供應側改革”

  從虛擬現實到量子通信,從鋰電池到自動駕駛技術,近期市場上各類題材特點切換頻繁,投資者應接不暇。楊俊認為,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産出效率,創造新需求,將成為“供給側改革”策略在2016年的重要支點之一,預計新興産業為代表的中小市值成長股仍將是明年A股市場的主線。

  楊俊認為,投資者應基於加強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思路,牢牢盯住“一項目標、一個主線、兩條路徑”延展佈局:“一個目標”是釋放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一條主線”是指新興産業成長股;“兩條路徑”一是“增量”創新的路徑(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二是“存量”盤活,出清整合的路徑。具體而言,投資者可以圍繞三個“加法”和六個“減法”綜合考量,同時做好這兩組“算術題”,設定和優化投資組合配置。

  楊俊稱,三個“加法”作為衡量尺規:一是考察生産效率是否可借此得到提升;二是考察大眾消費品質是否可借此得到提升;三是考察中國在領域內國際地位是否領先並可借此得到提升。如果預期能做好這三項“加法”,一項創新便可很快凝聚市場共識,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持續性會更強,業績和估值預期提升空間也更大。

  另一方面,楊俊指出,2016年投資佈局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可忽視那些內部正下決心做“減法”、外部受益於各項“減法”以及正在為做好“減法”搭建平臺的行業板塊,他們在一些時段會給市場帶來驚喜。2016年的投資佈局,需要同時盯住六個做“減法”方向:第一,減過剩産能。第二,減融資成本。第三,減交易費用。第四,減債務包袱。第五,減稅費負擔。第六,減庫存壓力。

  成長續執投資主線

  展望2016年的投資策略,楊俊認為,可以從四個維度來考慮:一是:先“技術”後“制度”,先“增量”後“存量”。首先聚焦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第二步再挖掘制度創新和要素資源重置機會,先看“增量”的技術和模式創新,再看“存量”的結構優化。就現階段情況看,市場對於前者更容易産生共鳴,迅速達成更廣泛共識的概率更大,一旦啟動,從股價反應看彈性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以此作為第一切入點,投資收益可能更佳。二是趕早享受“朦朧美”,勿等“夢醒時分”。關於增量資金流入的預判,至少目前還停留于朦朧的“無法證偽”階段,還需要跟蹤觀察。利率下行推動資産配置結構改變,促成增量資金流入A股市場是推斷明年大盤繼續震蕩走高的重要邏輯,該邏輯至少目前還處於“無法證偽”。三是重“小”輔“大”:趨勢性溫暖和階段性亢奮。中小市值成長股仍將是貫穿全年的主線,若增量資金流入方可階段性地推動藍籌股估值修復,但可能最終難以實現風格切換。目前以上證50和中證500為代表的大小盤風格指數,無論是相對中證800的超額收益差還是估值比均處於高位,市場存在風格切換的可能性。四是縮短邏輯推演“反射弧”。當前市場的不缺流動性,而經濟在下行,這個背景下,形成共識的難度越來越大,全市場不會有長時間的形成邏輯反射,因此今後的投資一定要縮短反射弧。

  楊俊認為,明年一季度市場衝高的概率較大。盯住“加法”的投資者仍可重點關注創業板、中小板及跟蹤于對應指數的基金。同時,沿著上述思路並結合産業政策、行業基本面數據,建議重點關注的行業有:智慧製造、非銀行金融(證券保險)、 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傳媒、環保、軍工、核電、航空航太等。另外,著眼做“減法”提效率的鋼鐵、地産、有色、煤炭、建材、石油等行業,也很有可能迸發出現階段性行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