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A股獨董告急:監管風暴來襲 高校領導忙棄職

  • 發佈時間:2015-12-06 07:19:17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A股上市公司獨董離職潮再度襲來,只是這回主角變成了在高校擔任領導職務的專家學者。

  至於辭職原因,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告洩露了玄機——11月初教育部發佈《關於開展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專項檢查的通知》(下稱《通知》,身處監管範圍的一些獨董不得不選擇棄船自保。而獨董江湖資源告急,這讓上市公司特煩惱。

  保官辭職

  12月2日晚, 三峽水利錢江水利富奧股份常寶股份*ST廣夏 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獨董辭職的公告,驚人一致的是,這些獨董均供職于國內高校。比如,李曉一肩挑三峽水利、錢江水利、富奧股份三家公司的獨董之職,其1997年至今任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常寶股份獨立董事姜鴻目前擔任常州大學經濟學院院長;*ST廣夏獨董潘忠宇,現任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教授、院長。

  至於辭職原因,除因工作、個人因素等官方辭令外,一些上市公司也直言相告。三峽水利就稱,根據中組部《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中組發[2013]18號,下稱“18號文”)及教育部辦公廳《通知》的相關規定,李曉申請辭去獨董職務。富奧股份也表示,李曉辭職的原因是,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高校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獨董。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李曉還擔任 岷江水電 獨董一職,任職起始日為2015年4月28日。12月3日上午,《金證券》記者致電岷江水電,內部人士稱,“李曉的辭職公告馬上就會披露”。

  事實上,高校係獨董離職近期潮涌。據不完全統計,近一週內兩市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宣佈相關獨董離職。中投顧問諮詢顧問崔瑜介紹,這一次離職潮中的獨董大多是官員以及在高校中擔任職務的專家、學者。離職的原因是由於11月初教育部發佈《通知》要求對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情況進行匯總,多數學校被要求在11月份將情況上報。

  這也為外界視為獨董密集辭職的導火索。根據 同花順 數據整理,11月27日至12月底,還將有274位獨立董事離職。

  監管風暴

  教育系統對違規兼職的清查,正在處於風暴眼。

  據教育部黨組12月1日通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微網志]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亞因存在違規兼職取酬的問題,被給予嚴重黨內警告處分並免去其校內職務。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均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根據調查,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劉亞在6家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取酬126.6萬元。劉亞在經濟實體中的兼職情況,未向組織報告,兼職取酬未在領導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申報,嚴重違反黨的廉潔紀律和組織紀律。

  調查組同時查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原院長湯谷良在擔任院長期間,先後在四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兼職取酬合計人民幣152.9萬元、港幣120萬元。據悉,湯谷良向學校隱瞞了取酬問題,還多次持因私護照出國執行公務,擅自延長出訪時間和更改行程路線,在科研經費中還報銷其妻女往返美國機票費用,嚴重違紀違規。

  《金證券》記者相熟的券商人士分析,黨員領導幹部不得在企業中兼職取酬,之前就有規定,只是在教育領域執行並不嚴格,“現在上頭動了真格,高校背景的獨董當然要明哲保身,這次甚至有些不是領導幹部的高校獨董,也請辭了。”

  江湖告急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密集辭職,並非首次。

  2013年10月19日,中組部下發“18號文”,對黨政領導在企業中的任職資格、離職期限、任職年齡、報酬等方面做了嚴格限制。隨後,A股上市公司的獨董辭職書驟然增多,《金證券》記者曾統計過,截至次年6月底,滬深兩市近300人請辭,有黨政領導履歷的獨董佔比逾四成。隨後,高校老師因為資源眾多,研究領域又橫跨各行,成為最佳補缺者。

  雖然高校老師扎堆當獨董,《金證券》記者也發現,來自北京大學[微網志]、清華大學等排名靠前學校的獨董並不多見。究其原因,“18號文”下發後,部分中央部委也加強了管理,如教育部就要求北大[微網志]、清華等直屬高校的校級領導不得在企業中兼職。去年10月,《清華大學章程》更進一步明確,包括教師在內的清華大學教職工,未經學校批准,不得在校外兼職。從領導幹部延伸到教職工,身為貢獻大戶的清華大學自此在A股獨董江湖隱匿。

  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末,A股獨董中高校教師佔比35%,在政府任過職的官員佔比約16.67%,各行業協會佔比14.4%,會計師、律師佔比25.58%。4大類佔了獨董隊伍的91.65%。

  辭職潮讓上市公司特煩惱。江蘇一家公司董秘對《金證券》記者抱怨,“官員、高校背景的獨董超過半壁江山,現在兩大輸出渠道都有限制,到哪去找合適的董秘?”

  獨董庫缺

  相比辭去獨董的高校專家,也有例外者。

  12月2日晚間, 中工國際 公告稱,公司召開董事會同意提名王德成為第五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王德成並非陌生面孔,就在3月20日,根據“18號文”的要求,他申請辭去中工國際獨立董事職務。如今重新上崗,公司認為王德成職務變動,擔任公司獨立董事已不存在違反“18號文”要求的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中工國際給獨董開出的薪酬是10萬元。而王德成50歲,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微網志]工學院教授,就在幾個月前,他的頭銜是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

  在此前接受《金證券》記者採訪時,北京師範大學[微網志]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介紹,在西方國家獨董人選必須具備三大條件:專業知識與公司業務發展相適應;豐富的管理經驗,通常為其他大型公司的高管;具有很高的聲譽,這一聲譽與頭銜無關,而是交由發達的經理人市場做出客觀評價。以這些條件考量,A股公司絕大多數獨董並非合適人選。

  在高明華看來,真正使獨董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並且避免“獨董荒”,國內必須推動資本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發展,同時建立完善的獨董制度。

  一家滬上公司的董秘也對《金證券》記者透露,現在找獨董一般是朋友推薦,或者上市公司比較熟悉的專業人士。“我曾經建議交易所能不能建立個獨董人才庫,A股需要優秀的‘明星獨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