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的資訊創造“有用”的價值
- 發佈時間:2015-11-28 00:26:3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青新
“從前,一個奇點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就炸了。”這是物理學關於宇宙大爆炸的形象描述。將之引入現代資訊論,其實也是個貼切的比喻。由於規模(Volume)、類型(Variety)和速度(Velocity)的發展,這三個“V”極大地推動了資訊的增長,生活在資訊膨脹的時代,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環繞我們周身的各類資訊、並且揭示它們的本質呢?
美國物理學家塞薩爾·伊達爾戈做了個小實驗。他讓公眾聯想“9·11”這個敏感的字眼,絕大部分美國人都會立刻想起2001年的雙子塔襲擊案,智利人則會想起1973年的政變,但伊達爾戈其實只是想告訴學生上課時間的安排。這個實驗説明瞭資訊的物理本質,不同的接受方會做出不同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特定的含義才會浮現出來。資訊的意義正是我們的大腦在詮釋資訊時,將資訊本身及其背景與我們以前積累的知識相結合的結果。資訊是一種“物理秩序”,比如,布加迪威龍250萬美元的價值在於零件的組合方式,而不是零件本身,這些組合方式所代表的物理秩序,人們通過各自的思維理解它的價值。
伊達爾戈跨越了物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的範疇,將他的研究成果匯聚成《增長的本質:秩序的進化,從原子到經濟》一書。在伊達爾戈看來,當我們從資訊角度對産品進行闡述之後,我們將會探究那些限制我們生産秩序(比如在布加迪威龍上得以體現的資訊)的社會和經濟機制。這將幫助我們從資訊的增長映射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十幾億年前的大爆炸之後,宇宙向混沌大步行進,與此同時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口袋”來積攢大量的物理秩序(資訊)。地球就是宇宙的其中一隻小口袋。伊達爾戈把熵的多態性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相聯繫,從時間的不可逆性出發,論證了“資訊豐富”的動穩態趨勢。伊達爾戈的敏銳更表現為,運用社會物理學國際前沿研究透視,顛覆了傳統經濟學關於金錢的交換如何驅動市場的理念,將問題聚焦于研究資訊的流動如何驅動經濟行為——人們如何相互合作以發現、選擇和學習策略並協調個體的行為。
伊達爾戈把産品重新定義為想像力的實體化,這種理解將資訊視為一個知識經濟的“放大器”,個人的積累是有限的,而“産品能夠提高人類的能力”。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接收各種資訊來縮短個體學習的過程,利用更多空閒去創造新的産品。傳統的經濟學模型認為每個人都是“理性人”,會獨立地做出自己的決策。伊達爾戈的研究則指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資訊交流和傳播,這種資訊交流與傳播會影響到人們的社會行為。伊達爾戈闡述了兩個量子極限概念,其一是“人比”,其二是“企業比”,分別代表了知識技術在個人和企業中的分配,很顯然打破資訊壁壘的關鍵就是要創造聯繫。
通過自己的購房經歷,伊達爾戈揭示了日常生活中顯而易見卻時常被我們忽略的一個常識:資訊的交流往往基於“我們所相信的聯繫”所構成的網路。為什麼最好的房源都不在仲介市場的公開資訊欄裏,而總是在朋友圈裏傳遞,就是這個道理。伊達爾戈將視角盯在“聯繫”上,將其作為看待人類關係構建、社會結構演進的紐帶,在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路大行其道的今天,這一觀點更具有現實意義。社交關係網具有同質性,處於其中的人們的知識和資訊有很大重疊,伊達爾戈提醒我們,這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資訊的交流,但同時可能隱藏潛在的歧視。從股票群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到,群體氛圍對於個體的影響力,資訊交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但另一方面,特立獨行是重要的,眾聲喧囂之中保持清醒的自我判斷才是智慧。
資訊本身是無意義的。這其實是一個有關“無用”的哲學問題。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不斷增長的資訊,這些資訊往往使得人們無所適從,而在伊達爾戈的社會物理學語境裏,我們重新回歸到資訊的物理秩序本質,通過“聯繫”不斷融合、催化、重構這種秩序,“有用”的經濟增長乃至社會價值,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創造並且得到傳承。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