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 重構中國産業秩序
- 發佈時間:2015-06-04 15:16:08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吳起龍
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深入到産業鏈的各個環節,打破了中國現有的産業秩序,本文詮釋了智慧城市和産業的涵義和特徵,針對中國産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探討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智慧城市建設如何推動中國産業秩序重構以及在此過程中應該關注的幾個關係
一、概述
1、智慧城市的詮釋
智慧城市是人們將各類原始數據根據既定規則進行分析、處理,借助網際網路共用技術實現人們所需要目標的一種工具,用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提升的程度取決於人的智慧,取決於人們的管理和服務目標和思路。從這個角度來講,各個産業的智慧城市建設將因各地情況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徵:
涉及到社會生活、生産的各個領域;
全民主動或被動參入智慧城市建設、推廣;
涉及到社會生活、生産各個領域的海量原始數據
構成大數據;
雲計算平臺實現數據處理規則;
依託網際網路完成資訊傳播、共用;
構築以人為本、面向社會各領域、各階層泛在的、
機會均等的生産、生活服務。
智慧城市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 完善城市管理,提升服務能力;
※ 提升生産、管理、市場效能,提高企業價值和核心
競爭力;
※ 完善資訊安全體系,確保社會生活、生産安全;
※ 催生出很多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經濟增
長點,推動中國經濟向中高端發展;
※ 將跨域、跨界技術和産品整合變成現實,在生産、
管理、市場和渠道拓展等方面對傳統企業提出了嚴峻挑戰,將進一步刺激和促進傳統企業在生産、管理和市場拓展等方面進行轉型。
2、産業的詮釋
所謂産業就是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或系統。是由利益相互聯繫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個相關行業所組成的業態總稱。
相關行業的經營對象和經營範圍是圍繞著共同産品而展開的,並且可以在構成業態的各個行業內部完成各自的迴圈,從而形成一個個産業鏈,構成産業鏈各個環節之間固有的協同、制約關係就形成産業秩序,通過優化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優化産業秩序,就可以提高整個産業鏈的運作效能,達到提升産業能力和價值的目的。
産業的主要特徵:
是社會分工的産物;
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社會生産力水準決定著産業鏈各個環節的運作效
能。
二、中國産業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1、中國産業現狀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獲得高速發展,各産業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産業鏈的各個環節效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帶動了整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同時,由於“粗放型增長”模式下的經濟高速、超常規發展,使産業秩序發生了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社會分工由於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發生了改變;
——伴隨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城市建設,各産業生産力水準得到大幅提升;
——産業鏈各個環節的發展不均衡;
——生産、運營和市場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化;
——不同産業間的區隔在不斷減少;
——不同産業的發展因社會需要而發展不均衡,從而影響到了産業體系的均衡性;
——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網際網路+行動、“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行為在不斷地創造新的業態,這些新的業態分佈在不同的産業,影響著這些産業鏈的不同環節。
2、傳統企業現狀
——管理粗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粗放型的,導致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和有些野蠻的,前期,在足夠的利潤空間下只是考慮到了規模擴張,而沒有像關注企業規模擴張那樣關注企業的生産管理、運營管理,目前,傳統企業的管理已經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導致成本浪費、人力浪費、投資失誤等問題的出現,致使企業管理層對資産、運營、人力、市場渠道等掌控力越來越弱。
——生産組織效率低下:傳統企業的生産組織缺乏網際網路思維,流程陳舊,資訊傳遞緩慢,致使生産組織的效率遠遠低於市場的風雲變幻。
——産品開發沒有做到極致:傳統企業的産品開發往往是由企業技術人員閉門造車,沒有關注客戶需求和感受,所以開發出來的産品不能夠引發用戶尖叫,市場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這個方面,美國蘋果公司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為什麼中國那麼多人傾心於蘋果手機?究其原因,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將手機在現階段做到了極致。蘋果手機的成功還帶給我們另一個啟示,一個企業的生存和壯大未必需要很多産品,在某一個階段,一個産品就可以打遍全球,搶得先機。
——市場渠道單一:傳統企業往往依靠的還是直銷渠道,對電商、微商等網路渠道可能還不屑一顧,但是,網際網路提供的線上銷售渠道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用戶需求不清晰:傳統企業還沉湎於以往的成功經驗裏,自認為對用戶需求很清晰,但是往往知道的只是用戶的一個需求概念或産品概念,這種情況下,不僅不能夠為用戶提供出引髮尖叫的産品,更不能引導用戶的消費。
——市場策略滯後:由於傳統企業的産品或服務引領消費的力量越來越弱,不可避免的導致市場策略落後於市場發展,更何況對市場資訊的收集、分析缺失,不能夠及時掌握市場發展動態,極易導致市場誤判,給企業造成或大或少的損失。
——在物聯網、智慧城市和“網際網路+”推進大潮中無所適從,傳統企業也是為社會、人民提供服務的,因此,網際網路、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推進也會給傳統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這個大潮中,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企業、如何融入資訊化革命的大潮、如何在大潮中發展壯大自己的企業,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尚未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只能在焦慮中無所適從或者是學習模倣其他企業進行一些資訊化項目建設,而往往由於對自己的需求不明晰、對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解不到位,而致使項目建設失敗或者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中國産業面臨的形勢
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著全球經濟,同時,全球經濟發展也影響著中國的産業發展。目前,中國産業面臨的國際和國內形勢已近十分嚴峻。
儘管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資訊化建設二十年,但是無論在産業基礎、技術研發、技術應用和生産管理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目前,德國正在推進新一輪以“工業革命4.0”為代表的資訊化革命,美國在推進硬體技術革命,這些革命首先會影響到某些産業,推動這些産業在生産、運營方面飛速發展,然後以這些産業為基礎,輻射到整個産業體系,帶動整個産業體系的升級換代。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用以調整經濟結構的十五年保護期將於2015年7月結束,屆時,所有進出口商品將全部免除海關關稅,意味著進口商品價格將比以前降低很多,對中國産業的衝擊是很難預估的。中國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不得不進行轉型、升級,通過轉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産效能,提升産品品質。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第一次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代表著“智慧城市”建設正式成為國家行為。2014年8月29日,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發《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落實指導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網路安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14年9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在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5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後到中國科學院和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他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必將對中國産業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國際、國內形勢以及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進程,已經打破中國産業原有的産業秩序,新的産業秩序正在形成。
三、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的關係
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每個産業已經與資訊技術密不可分,産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與資訊技術息息相關,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的關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
技術已經普遍應用到了企業的生産、經營、管理和市場拓展等生産、管理環節;以後企業的競爭將取決於大數據平臺和服務平臺的競爭,也可以説是資訊技術應用的競爭。
智慧城市提供的資訊技術像神經一樣存在於各個
産業的每一個環節,支撐著各個産業的生産、運營;而各個産業對資訊技術的需求,又促進資訊技術的發展,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相互促進、相互依賴;
在2014年即智慧城市建設元年以前,産業的發展
帶動資訊技術的發展,以産業結構來決定著資訊技術的佈局,在此階段,資訊技術以碎片化的形態存在於各個産業、領域;從2014年開始,由於資訊技術能夠提供以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的智慧化服務,通過合理的頂層設計和綜合解決方案能夠提供系統的服務,這種系統性、體系化的功能服務改變著産業鏈不同環節間的協作方式和産業鏈的效能,從而影響著産業秩序。目前,正處於調整期,原有的産業秩序已經打破,新的産業秩序正在形成,在形成的過程中,作為産業發展工具的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綜合解決方案將對新秩序的形成産生深遠影響。
四、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中國産業秩序重構
1、智慧城市建設背景
—— 中國中央政府高屋建瓴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將“智慧城市”建設正式成為國家行為。2014年1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産業。會議決定,要積極支援雲計算和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融合發展,催生基於雲計算的線上研發設計、教育醫療、智慧製造等新業態。在疾病防治、災害預防、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應用示範。加強資訊安全評估和防護。支援雲計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項目建設。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進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提高網路速率,降低網路資費,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網路基礎保障。新華社北京2015年5月20日電,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目標和舉措。《意見》指出,寬頻網路是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高速暢通、覆蓋城鄉、質優價廉、服務便捷的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一舉多得,既有利於壯大資訊消費、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又可以降低創業成本,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網際網路+”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高網路速率。有效降低網路資費,持續提升服務水準。
—— 企業主動或被動參入到智慧城市建設。從網際網路建設、數字城市建設、物聯網建設到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歷經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國各産業企業都在積極參入,重視程度和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斷加大,直至目前,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深刻影響到了企業生産、運營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經深刻影響到了企業市場拓展、行銷渠道和服務提供的各個環節,大型的生産製造企業都引入ERP生産流程管理和基於大數據的財務管理、人力管理等智慧管理手段。技術的進步迫使企業由被動使用網際網路等技術轉變為目前的主動研究物聯網、智慧管理等技術。同時,涌現出一大批軟體研發、硬體開發等提供智慧産品的企業和一大批智慧城市建設的研究機構和解決方案諮詢機構。
2、智慧城市建設在産業應用中的現狀
根據産業發展的自身要求和資訊化技術的日益成熟,由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的資訊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産業鏈的各個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開始重視資訊化應用,主動或被動的推廣智
慧城市建設;
生産管理越來越多的引入智慧化管理,ERP等工
具被普遍使用;
企業管理由於引入資訊化技術,管理成本顯著減
低,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企業內部不同專業開始引入物聯網,正在向智慧
化邁進;
電子郵件、短信、微信等資訊化手段被廣泛應用
到企業內部溝通,提高了溝通效率。
以上的資訊化應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企業生産、經營等不同環節的效能,資訊化技術和智慧城市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單一的功能實現,後者則能夠提供系統性、智慧化服務功能,從智慧城市建設角度和未來産業發展需求來講,還存在以下有待改進的方面:
※ 傳統企業決策者引入資訊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來
講還是被動的,是因需而引進,而不是主動地引進資訊化管理技術,借助智慧城市建設來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其原因,大致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智慧城市建設對企業、産業的影響認識不夠;二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和核心把握不夠,誤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就是簡單的資訊化。
※ 智慧城市建設在企業和産業內部沒有具有指導意
義的頂層設計,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框架設計,導致引入的資訊化技術功能發散,發揮的效能有限,甚至在某些環節會起到反作用。
※ 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的資訊化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是
孤立的,呈現碎片化的分佈狀態,不可能提供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服務,致使技術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 由於一個企業內部缺乏資訊化應用的統一規劃,對
眾多的硬體、軟體掌握不到位,難免存在資訊安全隱患;
※ 市場瞬息萬變,新産品層出不窮,絕大部分企業缺
乏産品、市場和服務大數據分析,致使市場反應遲鈍,錯失市場機遇。
企業是産業的基礎和組成元素,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在企業中的推進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慧城市建設在相應産業中的推進狀況。
正確認識德國“工業革命4.0”和美國的“新硬體時代”,兩者一方面都是基於原有雄厚的工業、資訊化基礎,另一方面對其國家目前的産業秩序不會産生較大的影響;反觀我國,我們現在工業、資訊化基礎與德國、美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原有的産業體系因為以智慧城市建設、“網際網路+”行動等為代表的資訊化革命推進而處於重構過程中,現在的關鍵是體系化的打好工業、資訊化等産業基礎,借助智慧城市建設的良好機遇,縮短我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産業差距,有了良好的産業基礎和産業秩序,才有可能追上或趕超德國“工業革命4.0”和美國的“新硬體時代”等西方工業革命。
3、順應形勢,系統性、體系化推進産業秩序重構
儘管我國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但是由於我們有著雄厚的産業基礎,只要能夠及時創新,抓住智慧城市建設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利時機,構建與新的産業環境相適應的産業秩序,就會在新常態下,催生出很多新的業態和市場,帶動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
① 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項任務或某個項目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以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的實現目標。頂層設計是自高端向低端展開的設計方法,核心理念與目標都源自頂層,因此,頂層決定底層,高端決定低端。定位準確、目標明確、方向清晰的頂層設計是推動産業系統性、體系化前進的基礎和依據。
由於新的産業環境導致舊的産業秩序已經被打破,新的産業秩序正在形成,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秩序重構過程中的頂層設計應該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産業(企業)頂層設計:確定新的市場形勢下的産業(企業)定位、目標、發展方向、運營模式等,指導相關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同時也為該産業(企業)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提供設計依據和目標。
二是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作為推進産業發展重要手段的智慧城市建設鬚根據産業(企業)頂層設計,編制與産業(企業)頂層設計相適應的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以指導智慧城市建設,為産業(企業)提供智慧化服務。
② 編制綜合解決方案
以産業(企業)頂層設計為依據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在該頂層設計指導下編制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教育、化工和養老等産業研究,發現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解決方案的核心是雲計算平臺和呼叫中心平臺的運用,其中:
※雲計算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數據的邏輯運算,即:
—— 數據提取、識別:提取通過有線、無線途徑傳送來的感知設備産生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識別、轉換為雲計算平臺統一標準的數據模式,形成雲計算平臺的基礎數據;
—— 數據分析、處理:根據處理規則編制的軟體程式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並根據需要輸出相關處理結果到下一級,根據處理結果是否為最終需要結果,下一級包括兩個方向,一是如果處理結果就是最終需要結果,則將該處理結果直接輸出到客戶端;二是如果處理結果不是最終處理結果,該處理結果被作為下一級的原始數據傳送到下一級或觸發下一級的處理流程,繼續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直至處理結果為最終需要的結果。
※ 呼叫中心平臺是一個統一、高效的服務工作平臺,是一個統一的對外服務窗口,為用戶提供系統化、智慧化、人性化的服務。隨著技術的進步,採用雲計算技術,為用戶提供諮詢服務、提醒服務、調查服務等服務,具體的服務內容因産業(企業)提供的服務而不同。
在編制綜合解決方案過程中,建議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 立足實際:根據現有資源(包括市場、技術、資
金、人力等資源)實際編制綜合解決方案;
—— 適度超前:綜合解決方案是為了實現提升産業(企業)效能目標的,切忌方案落後,但是更不能太超前,以免造成方案實施後達不到預期結果;
—— 可操作性:綜合解決方案是一系列方案的有機融合,確保方案的各個環節均可實施;
—— 時效性:方案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實施週期越短越好。
③ 編制技術設計方案
根據産業(企業)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解決方案中的服務功能和技術模組功能編制技術設計方案,因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的服務功能將不斷增加,因此技術設計方案應具備以下特點:
模組化設計,功能擴展靈活;
採用雲技術,具備開放性和相容性;
結果輸出多樣性、人性化。
④ 施工組織
智慧城市建設項目與傳統資訊化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施工組織,由於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是綜合性很高的項目,涉及到的硬體設備和軟體比較多,是資訊技術的高度融合,因此施工組織尤其重要;其次,智慧城市建設項目採用的是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
五、處理好産業秩序重構過程中幾個關係
1、長期與短期的關係
智慧城市建設對産業(企業)發展的影響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同時,一種新的産業秩序的形成也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在推進過程中一定要長期和短期兼顧,在綜合解決方案設計格局和設計框架上一定要用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的、發展的眼光來處理好長期和短期的關係。
2、政府與企業的關係
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新的産業秩序形成過程中,政府和企業需要分工協作,政府起到定方向、引導、把關的作用,確定産業頂層設計、建設目標、建設原則;企業在政府的整體頂層設計框架下發揮各自優勢,在政府確定的目標、方向指導下,明確企業在産業鏈中的位置,進而推進企業的相關工作。政企聯動、各負其責、共同努力,形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重構産業秩序的合力,使中國産業得到長足發展,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3、國企與私企的關係
因為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在目前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國企和私企都將在産業秩序重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國企和私企各自優勢和特點,合作推進,共同發展。
4、先進技術與現實需要的關係
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的技術進步是無止境的,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新的産業秩序形成過程中,不是將原有技術、産品全部拋棄,將原有的管理流程和規範全部廢除,而是立足實際,在原有技術、産品和管理基礎上,通過資源整合,提升管理水準和産品品質,優化産業鏈各環節效能,形成適應新環境、新常態的産業秩序。不能去片面追求技術的先進,當然,先進技術的研發是必須的,但是須取決於條件、環境和需求等因素。
5、新老標準的關係
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對産業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部分原有的標準已不適應新的産業環境,沒有標準的産業秩序是不成立的,因此,産業標準的修訂刻不容緩,但是也要兼顧正在採用的舊標準,在修訂過程中,處理好新、老標準的關係至關重要。
作為國家行為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在全國推開,已成燎原之勢,對中國的産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只要將智慧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有機結合,二者相互促進,必將為中國産業的騰飛作出巨大的貢獻,新常態下的産業秩序更有利於提高中國産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國産業走向全球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