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代駕如何在滴滴碾壓下求生存
- 發佈時間:2015-11-28 00:26: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劉桓
平穩發展的代駕領域因為滴滴殺入而翻天覆地,小型代駕公司被擠出市場,原來的老大e代駕也感受到壓力,在代駕領域與滴滴進行著燒錢大戰。都説機遇與危險並存,這一次也是,e代駕戰略調整很有可能避開與滴滴慘烈競爭,在車後市場為自己贏得穩固的後方陣地。
在7月28日之前,起步于2011年的e代駕絕對是代駕領域的領頭羊,甚至幾乎成為“代駕”代名詞。2014年,連58同城也感受到壓力,向e代駕投資2000萬美元,並把自己的代駕業務併入e代駕。
7月28日,迅速覆蓋出行服務的滴滴宣佈開通代駕業務,擊碎e代駕美夢,經歷3個多月燒錢大戰,e代駕做出裁員20%的決定。裁員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公司壓力,但面對步步緊逼的對手,e代駕光進行裁員是不夠的。
進擊的滴滴
7月28日,已推出計程車、快車、順風車和巴士服務的滴滴宣佈開通代駕服務。一時間,滴滴代駕所到之處,當地的小型代駕公司就陸續退場。滴滴于8月7日進入濟南,8月底,濟南一家大型代駕公司負責人透露,他們的訂單量下降近20%,目前已有小型代駕公司被擠出市場。
之前e代駕一家獨大的代駕市場格局儼然要變換秩序。從價格對比方面看,無論哪個時間段,滴滴給出的起步價都要比包括e代駕在內的公司低2元至3元。憑藉這個優勢,滴滴至少不會迅速落敗。但滴滴的財大氣粗還不止於此,很快,它就與原先的霸主e代駕拉開燒錢大戰。
代駕市場上的燒錢戰爭
自上線起,滴滴就推出“全民首單免費”政策,企圖迅速拉攏一批新用戶。e代駕也及時做出回應,從7月28日起,推出“8.08”快計劃,即每日20時至22時,代駕司機8分08秒無法抵達用戶指定位置,用戶即可享受免起步價優惠。為進一步鞏固自己地位,僅隔兩天,e代駕就宣佈8月的每週三,在全國25個城市200元以內免單。
除對用戶各種補貼外,e代價和滴滴還分別邀請明星做代言人、呼籲大家喝酒別開車,開車找代駕。補貼和宣傳,雙方都做得很到位,但代價歸根結底比拼的是司機資源。為此,滴滴在吸引司機方面花了大力氣,在部分地區,對加盟司機給出每單均價收入超60元,月入8000元+紅利的承諾。此外,還表示將為每位代駕員工免費辦理人身險和醫療險。凡成功加入滴滴代駕的司機還可獲得100元獎勵。
代駕業務上線20天后,滴滴宣佈已覆蓋全國80個城市,註冊司機過百萬;而e代駕方面,在對司機進行嚴格篩選制度下,通過註冊的司機只有20萬左右。
燒錢不能持續下去,e代駕CEO楊家軍表示,e代駕所倡導的代駕模式,其實是在找一個客戶心理價位和司機收入的平衡點,最終可以讓所有人得利。這種模式是對傳統代駕的改造,但這種重構也是有底線的,絕對不會一味地狂砸補貼,然後再一腳踢開。
滴滴代駕事業部總經理付強也認可這一觀點,“無論是我們還是競爭對手,大家現在心裏更關注的點可能不是補貼,而是用戶體驗。”
車後市場開啟競爭大幕
儘管網際網路+代駕有了一定發展,但據滴滴調研結果顯示,傳統代駕依舊佔據整個代駕市場的四分之三份額。
以日韓兩國為例,他們的酒後代駕已非常成熟。日本2006年就制訂專門法規,用來規範代駕租車,並成立汽車代駕行業協會。南韓有將近1萬家正規代駕公司,註冊的代駕司機超過30萬人,市場達到250億元。據南韓代駕服務協會統計,在5000萬人口的南韓,汽車保有量僅有2000萬,每天卻有大約10萬名代駕司機為70萬人次的客人服務。每逢週末,這個數字還要增加30%。而中國13億人口,1.2億汽車保有量,年市場規模卻僅有26.9億元。
中國代駕市場遠沒有被打開,現在談e代駕和滴滴誰成功還為時尚早。二者的較量還在繼續,且未來的對抗將向車後市場延伸。
在宣佈裁員消息前幾天,e代駕正式推出全新品牌“e車管家”,成立車後事業部,解決車主養車和用車問題。滴滴方面也提出“代駕+”思路,要盡全力滿足用戶日益多元化需求,為用戶打造專屬司機。可見,兩家公司都意識到在代駕領域比拼僅僅是一方面,要想真正取勝,得有強大而寬廣的後方陣地。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車管家服務的難題在於“如何取得用戶信任,把車放心地交給司機”。這兩年來,因為資金支援和線下服務比重增多,車後市場多了些理性,但真正涉足,車管家還有比較長的、務實的路要走。而e代駕最新的金牌司機學院很可能就是為解決這一難題而組建的,企圖用優質服務提升行業門檻,為自己贏得用戶。
其實滴滴的進擊對於代駕市場來説並不完全是打擊,這種競爭促成危機感,讓e代駕等公司加快進軍車後市場速度。接下來,e代駕和滴滴比拼模式應該是這樣的:以代駕領域為陣地,向車後市場全速衝擊。中國代駕市場尚未飽和的今天,留給e代駕和滴滴競爭的空間還很大,但誰能笑到最後,就看誰能先一步佔領車後市場。 (作者為品途網研究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