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供給側改革提效重鑄A股之魂
- 發佈時間:2015-11-16 02:46: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常仙鶴
11月13日,在“2015年建設銀行基金服務萬里行·中證金牛會烏魯木齊站”活動現場,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專戶經理楊俊表示,經歷了一年的大漲大跌,投資環境發生了改變,未來的機會存在於供給側改革的提效中。
市場人氣重聚
對於近期的市場,楊俊的看法是有熱點、有主題、人氣重聚,但遊資短期炒作痕跡較重,市場缺乏“主心骨”。當前,宏觀經濟依然疲弱,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進出口數據明顯偏弱,物價水準走低,內需無明顯改善;工業端依舊低迷,貨幣端寬鬆,但社會融資需求不足,但從趨勢上看,製造業有底部企穩跡象。投資增速有所回升,尤其是基建投資在逐漸加碼,穩增長的效果正在顯現。同時,他強調,央行在外匯市場有能力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這對未來穩定A股市場走勢十分有利。
微觀企業業績出現增速下滑,目前僅有創業板表現一枝獨秀。全部A股延續了2010年中報之後的收入下滑趨勢,二季度短暫反彈後,三季度繼續下滑。業績方面,增速的環比變化幾乎創下了2003年以來最差的情況。2015年三季度全部A股、非金融服務、非石油石化金融服務單季凈利潤增速為-11.7%、-29%和-17%。分板塊來看,創業板收入遠高於中小板,中小板高於主機板。主機板和中小板二季度業績增速有所反彈後,三季度扭頭向下,但創業板比較穩定。
從行業景氣度來看,持續下滑的有國防軍工、煤炭、建材、機械設備。持續景氣的有輕工、傳媒、農業、通信、旅遊、醫藥生物。增速變差的有紡織服裝、電腦、公用事業、交運、商貿、有色、非銀。增速加快的有輕工、農業、通信。同時,市場對於改革轉型的期盼未有減弱,一定程度上可對衝基本面走弱對股指走勢産生的負面影響。
供給側改革提效
楊俊認為,傳統的從需求側入手,更多依靠“三駕馬車”拉動經濟的模式未來將漸行漸遠,高層近期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將長期深度地影響未來A股市場的運作脈絡,左右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過程,供給側改革提效將重新鑄就A股之魂。
他認為,更多通過刺激需求拉動經濟邊際效果逐年遞減,伴之而生的是産能過剩、債務負擔、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壓力越來越大,轉變思路,通過供給側改革創新,提高效率,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已成為共識。未來若著力於供給側結構改革,將改變十幾年來形成的固有經濟調控思路和模式,而將重心轉入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和資金投入推動技術進步、産業升級提高勞動生産率;通過並購重組淘汰落後産能,提高資源配置整合效率;通過減稅降費充分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需求側調控時代的投資邏輯往往是“政府刺激哪就投哪”,而未來供給側調控時代的邏輯是“哪效率提升最快就投哪”。按此邏輯,未來可以重點關注的方向會指向於新興産業和成長股,但絕不能僅僅止步於此,傳統産業的資源整合、改造升級和制度創新,同樣也遵從於這一邏輯,是值得深挖的“金礦”。
具體而言,他指出,相對於“軟性”制度改革創新,“硬性”的技術端或基於技術突破所現實的模式創新,更容易引發投資者共鳴。從供給側切入,從實戰出發,普通投資者未來可以首先重點圍繞三個方向把握投資機會:預期未來産出效率大幅提升的行業領域,能迅速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技術革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及能顯著提升國家國際地位並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域。
沿著這個思路並結合行業基本面數據,建議重點關注的行業有:智慧製造、非銀行金融(證券保險)、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傳媒、環保、軍工、核電、航空航太。有投資機會的主題有:中國製造2025、並購重組、國企改革、京津冀協同發展 。他強調,隨著監管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未來註冊制的推出,本輪金融改革可能産生的另一個結果是,主動選股超越指數的難度將越來越大,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指數化投資將成為A股市場的主流投資模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