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欲海外購房先算筆賬

  • 發佈時間:2015-11-04 01:30: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 楊紅旭

  近幾年,中國人去國外購房金額越來越大。海外購房熱的興起,不僅反映了國內經濟、樓市環境的明顯變化,而且還説明國外少數城市樓市的吸引力超過了國內。事實上,有些國家房地産市場化已有上百年曆史,有其自身的運作規律與特徵。筆者將其總結為三點。

  其一,進入成熟期。一國或一城的房地産市場,是具有生命週期的,這與經濟發展階段有關。經濟增速放緩,比如歐美多為2%-3%;人口增長緩慢,進入老齡化階段,其中日本和德國最為嚴重;住宅存量接近飽和,新房需求量小;城市建設告別高潮期,只是小修小補。

  典型的現象是,二手房成交量遠大於一手房成交量,比如美國二者的比例大概是9:1。政府管理部門、房屋買賣雙方、房産仲介機構、律師事務所等,都是圍繞存量房進行工作或展開業務。而在我國國內各方主要圍著新房轉,比如地方政府很重視土地出讓金,而發達國家的地方政府離不開房屋持有稅。再如發達國家有很多收購舊房裝修翻新之後再出售或出租的機構,而中國比較少見。

  其二,房價漲幅較小。2003-2010年間,我國房價持續上漲(除了2008年),很多人都習慣了年均兩位數的漲幅。而發達國家的房價則非常溫和,絕大部分年份漲幅都是一位數。比如,2015年二季度相比2002年初,英國房價指數上漲110%,年均上漲8.1%;2015年二季度相比2000年初,日本東京都市圈房價指數下跌了16%;2015年二季度相比2000年初,美國房價指數上漲72%,年均增幅只有4.7%。如果回顧百年,則美國房價漲幅僅跑贏通脹1個百點左右。

  這樣的房價漲幅,在中國人看來,實在沒有什麼競爭力。房地産市場步入成熟期後,房價漲幅就會變小,這是行業規律。在新房開發熱潮時期,市場需求旺盛,産品品質和小區環境不斷提升,所以新房價格引領著房價快速上漲。而進入存量房時代之後,城市與社區成熟,沒有大拆大建,缺少成片的新建小區,房價自然趨穩。另外,從需求端分析,歐美國家居民沒有投資房産習慣,甚至連自住性購房需求也不算旺盛,很多國家的租房比例多在30%-50%之間。甚至市中心成熟地段房價漲幅也不會很大,在絕大多數都是二手房交易情況下,購房升值潛力偏小。

  其三,租金收益率較高。我國房價漲幅總體高於發達國家,但租金收益率卻低於後者。當前,我國大城市住宅租金收益率平均為2%-3%,而歐美國家可達到4%-5%,而日本東京甚至高達5%-8%。商辦類物業的租金收益率比住宅還要高一些。

  中外存在這一差異的原因,可歸結為兩點:一是租房需求有別。中國人能購房則不租房,購房置業是傳統文化習得。而發達國家租房觀念流行,美國房屋自有率只有六成,歐洲大城市租房居民佔四至五成。二是假如租金基本平穩,則房價漲幅越大,租金收益率越低。我國房價漲幅大於歐美,因此租金收益率也會低於歐美。

  長期投資股票會形成兩部分收益,即分紅與股價上漲。投資房産,則房租相當於股票分紅,房價上漲則相當於股價上漲。如果購房自住,則可以虛擬一下房租。將房租收益率加上房價漲幅,則可算出總體的長期收益率。過去多年,我國房産收益率總體超過歐美。

  2011年以來,我國多數三四線城市收益率大降,但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仍然強勁。而過去兩三年,國外只有個別城市,如舊金山、多倫多、雪梨、倫敦的住宅總收益率,接近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水準,還都是華人集聚的城市。對此,有意在海外購房的中國人,還是應該全面地考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