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英“黃金時代”有多少成色

  • 發佈時間:2015-10-24 03:22:5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城傳真

  □本報記者 王亞宏 倫敦報道

  在詞典裏,“外交辭令”的釋義就是客氣、得體而無實際內容的話。比如大家常聽到的“深表遺憾”、“拭目以待”或者新鮮出爐的“黃金時代”。

  這幾天隨著習主席訪問倫敦,朋友圈都被中英“黃金時代”的題材刷屏。看著從白金漢宮到特拉法加廣場的皇家林蔭大道上佈滿的中英兩國國旗,確實認為這個調子定得頗為合理。但是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分歧仍然存在。

  “黃金時代”的佐證之一是今年中英兩國間貿易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關口。雖然要完成這一四年前定下的目標有些困難,不過,2010年中英的貿易額才508億美元,六年將近翻番已是了不起的速度。但快速增長不能掩蓋兩國經貿關係間的一個定時炸彈:英國巨大的貿易逆差。

  據中國商務部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英貨物貿易額367.4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69.8億美元,進口97.7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對英的出口額是進口額的將近三倍,如果年化英國對華的貿易逆差將為350億美元左右。雖然擁有重商主義和自由貿易傳統的英國到目前還沒有像美國那樣抱怨逆差,但隨著中英經貿的蛋糕越做越大,英國的逆差還會進一步增加。而頗為看重經常性項目平衡的英國人,能繼續沉默多久還不得而知。

  英國年初不顧美國反對,成為首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主要國家,這也是黃金時代的重要標誌。英國在經貿方面靠近中國,使其在外交政策上與傳統盟友美國確實出現了一點背離。然而在英國的“三環外交”中,跨大西洋的英美特殊關係是其外交的基石,因此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尚未完成前,英國並不會動搖一個多世紀以來形成的外交傳統——關於亞投行的表態更像是實用主義的小插曲,而不是黃金時代的投名狀。當然,即使以最樂觀的估計,中美能實現“新型大國關係”,選邊站位也不會在英國解讀黃金時代的內容中。屆時英國最可能的是重操均勢戰略。

  而在中國人眼裏的黃金時代,英國領導人不會再會見竄訪的達賴喇嘛,不在人權問題上找茬。因為現在英國的利益攸關群體無疑廣得多,從倫敦金融城期待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的銀行家,到將會用上核電的家庭。在形而上的價值觀與現實利益的抉擇中,英國領導人選擇了後者。

  因此,在英國人有禮的背後,肯定在默念老前輩迪士累利勳爵的金句: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如果中國人就英國人最擅長的表面功夫跟風,一味唱多卡梅倫口中的“黃金時代”,那麼在利益關係發生轉變後,只會落得沙灘裸泳的尷尬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